高中化学知识点:溶解性
◎ 溶解性的定义
溶解性:

(1)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中(如HCl易溶于水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如CO2易溶于CS2中)
(2)分子结构:含有相同官能团且该官能团在分子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物质能够相互溶解。如:乙醇与水互溶;戊醇不能与水互溶、与己烷能互溶。
(3)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会增大溶解度。
(4)溶质若能与溶剂发生反应,溶解度会增大。
◎ 溶解性的知识扩展
(1)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中(如HCl易溶于水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如CO2易溶于CS2中)
(2)分子结构:含有相同官能团且该官能团在分子中所占比重较大的物质能够相互溶解。如:乙醇与水互溶;戊醇不能与水互溶、与己烷能互溶。
(3)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会增大溶解度。
(4)溶质若能与溶剂发生反应,溶解度会增大。
◎ 溶解性的知识点拨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看溶质与水能否发生反应
溶质若能与水发生反应,则会增大溶质的溶解度,如
2.分子的极性
非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难溶于极性溶剂;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苯易溶于植物油而难溶于水; NH3、HCl易溶于水而难溶于苯。
3.氢键
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若能形成分子问氢键,会增大溶质的溶解度。如NH3、HF都能与H2O形成分子间氢键,溶解度较大。

◎ 溶解性的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相关内容。
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溶解及影响因素,溶解的吸热与放热问题。
3、了解相似相溶原理,培养学习的自主性、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动手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 溶解性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理解
课时要求:15
考试频率:选考
分值比重:2
◎ 溶解性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