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定义

 

◎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知识扩展
①康有为的民主思想(1)主要内容:其民主思想的核心是君主立宪。其主要内容首先是“托古改制”的理论,该理论通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古朴道理论述了维新变革的必要性,以“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说来说明中国由君主专制进入君主立宪的必然性,并通过将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来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2)发展变化:从百日维新前夕开始,不再提及设议院、立宪法的主张,而是主张在宫中设立“制度局”。一方面通过“制度局”可以指导全国的变法,另一方面“制度局”下设的各分局可以具体处理各方面事务。这一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成分。②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主要内容: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揭露了君权神授的荒谬性和军权至尊的不合理性;把“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认为要想“伸民权”必须先“广民智”。(2)发展变化: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的思想一度更趋进步,认为应大力发扬自由民主,主张在中国接受并实施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
◎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知识对比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比较:

1、共同点: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特色:康有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梁启超的思想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
3、评价;积极:都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相对于封建军长专制,具一定民主性。       
4、局限:主张保留君主,是政治改良,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区别。

◎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知识点拨

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1、背景:
(1)康有为出游香港,亲身体验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性。
(2)康有为热心研究西学,探索改造中国之道。 
(3)外国侵略和洋务运动使西方学说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 
2、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君主立宪制。
(1)理论基础:90年代初期——“托古改制” 
①著作一:《新学伪经考》:
内容:考证古文经是伪造的,否定了古文经的权威性。 
目的: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恪守祖训”的传统。 
②著作二:《孔子改制考》: 
内容:
A、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B、“通三统”理论:说夏商周分别代表一个“统”,文物制度各不相同。每逢新朝取代旧朝,制度都要有所损益。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来论证维新变革的必要。 
C、用西方学说改造“张三世”理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目的:用孔子和今文经来论述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2)具体表现:公车上书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建立方式——仿效日本,自上而下的变法 
主要内容——设议院、定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派掌权 
(3)思想变化:维新变法前——建立制度局: 
性质——全国变法机构,有民主成分 
说明——康有为思想的保守性 
3、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在后来政治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

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民主思想:
(1)维新运动时期——君主立宪思想;民权思想;教育改革。将批判专制—民权思想—发展学校教育相结合,(张扬民权和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 
(2)维新运动后——一度更趋进步:一度倾向革命 
2、梁启超思想的特点:
阐述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
维新运动后其思想更进步。

◎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教学目标
1、掌握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内容及理解原因;梁启超思想观点的变化历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洋务派思想主张,通过当时中国的国情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并对之做出评价;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理解梁启超思想观点的变化。
3、体会康有为为代表的阶层在维新变法中的局限性;体会梁启超的思想因时而宜的特点;感受近代中国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的不懈努力和拳拳赤子之心。
◎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2
◎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