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
◎ 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的定义

郑国渠:

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白渠:

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白渠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

龙首渠:

龙首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建于西汉武帝年间。从今陕西澄城县状头村引洛水灌溉今陕西蒲城、大荔一带田地。渠道要经过商颜山。这里土质疏松,渠岸易于崩毁,不能采用一般的施工方法。劳动人民发明了“井渠法”,使龙首渠从地下穿过七里宽的商颜山。

高转筒车:

是筒车的一种。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外形如龙骨车,其运水部件如井车,其上、下都有木架,各装一个木轮,轮径约四尺(明代一尺约合0.32公尺)轮缘旁边高、中间低,当中做出凹槽,更显凹凸不平,以加大轮缘与竹筒的摩擦力。

关中井渠法:

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

◎ 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的知识扩展
水利灌溉,可分为两个方面: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②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
◎ 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的知识导图

水利灌溉:

◎ 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的知识点拨

农业灌溉的历史发展:

时期 工程或工具
战国 都江堰
汉朝 漕运、白渠、龙首渠
曹魏 翻车
唐朝 筒车
宋朝 高转筒车
明清
◎ 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的教学目标
1、了解都江堰、白渠、筒车等灌溉工程和工具的概况。
2、理解都江堰、白渠、筒车等水利工程和工具的特点。
3、分析都江堰、白渠、筒车等水利工程和工具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 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4
◎ 农业灌溉:都江堰、白渠、筒车等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