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经济制度:
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经济学家兼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放任经济的典范。政府的经济政策理念是让市场力量主导经济,避免操控或指导市场发展。商业规管精简、政府廉洁而高效率、税率低、税制简单、法制健全、产权观念牢固、货币稳定等因素,令大部分经济学家均相信香港是市场经济运作的表表者。
香港已成为世界第11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6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亚洲第2大市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2005年数据,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PPP)为34,111美元,全球排名第9,亚洲排名第1;按国际汇率则为25,555美元,全球排名第26,亚洲排名第5,次于卡塔尔、日本、阿联酋及新加坡。综观各产业以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最高,2005年数字为91%,当中进出口贸易业占GDP22.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19.2%,金融及保险业则占12.7%。
香港服务行业的对象并非限于本地,而是面向全球。服务输出总值占本地生产总值比率甚高,2006年服务输出总值达724亿美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8.2%。输出服务主要包括商贸服务及贸易相关服务(占2006年服务输出总值的32%)、运输服务(31%)及旅游服务(16%)。
面对科技迅速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服务业主导的香港经济也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香港经济开始转型向集中提供高增值服务、进行以知识为本的经济活动。此外,中国大陆经济进一步自由化,为香港多个服务行业带来更大商机,带动服务业快速增长。当中,香港与中国大陆于2003年6月29日签订《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促进跨境贸易,鼓励香港商业开拓更庞大的国内市场,同时鼓励中国大陆企业通过香港与世界经济接轨。相关协议容许香港货物输入中国大陆可享有零关税优惠、香港服务业可享有优惠待遇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两地专业资格互认安排,以及便利跨境贸易投资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