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 王安石变法的定义

王安石变法的政策:
1、富国之法:
(1)农田水利法: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修建水利,可向州县政府贷款。
作用: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2)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数量,并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3)青苗法:在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收获后还本付息。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是,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这也是王安石变法中最受争议的措施。
(4)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生产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作用: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6)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2、强兵之法:
(1)保甲法:将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以十户为1保,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练兵,战时作战,实行连坐法。
作用: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寓兵于农;军队精简方面也卓有成效。
(2)设军器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3)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由政府拨给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
作用: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4)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管训练。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3、取士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2)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3)惟才用人:有志于改革的官员,都被委以重任。
作用: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了舆论,有利于改革的推进。





◎ 王安石变法的知识扩展
背景:北宋整个国家冗官、冗兵、冗费,国家不堪开销;征收大量税赋,百姓负担严重,农民起义自北宋建立就没有消失;官僚、世家大量兼并土地,农民没有土地;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威胁,岁贡加大对百姓的征敛。
经过:1069年2月,王安石开始变法,到1076年的8年内,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陆续实行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免行、方田均税、将兵、保甲、保马等新法。宋神宗逝世之后,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握了政权,此前的新法便在元佑初期全被废罢。史称元佑更化。
影响:1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非常尖锐时进行的改革运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有他积极的一面. 2但王安石变法的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改革运动,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所以也有局限性. 3王安石能针对统治利弊大胆改革,这种坚持改革的精神难能可贵!
◎ 王安石变法的知识导图
王安石:
 
◎ 王安石变法的特性
王安石变法的性质: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的变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利于北宋国力的提升的,如果是王安石的变法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的话会对北宋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再很大的程度上损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使得许多的贵族不满,所以在当权者逝世后,新法很快被废除了。
◎ 王安石变法的知识对比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④变法者改革的意志坚定,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商鞅被杀,王安石被贬官。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
◎ 王安石变法的知识点拨

北宋中期的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
2.积贫积弱与“三冗”。
(1)积贫的局面的形成:a.冗官,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集中皇权,比如,宰相职位一般有很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官职也不断增加,导致北宋机构臃肿;采用恩荫制,一个官僚一生当中可以推荐数十个亲属当官;北宋大兴科举,科举应试人数增加,取士人数也增加。b.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低于少数民族南下,宋朝秩序招收流民入军,军队数量增加,军费增加。c.冗费:北宋政府还要给西夏和辽“岁币”,与此同时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富豪隐瞒土地,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因而造成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导致了积贫的局面形成了。
(2)积弱局面的形成:北宋政府吸收了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大削弱了武将的兵权。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并设立不同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削弱军队战斗力。军队涣散,指挥效率和战斗力较低,导致北宋在与辽国和西夏的斗争中常常失败。形成了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由于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最终失败了。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1.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导致以司马光为首的地主阶级的激烈反抗而失败。
2.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3.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4.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不够公正。
5.最根本的原因是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变法的措施的实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4.王安石变法时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王安石变法的启示和教训: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会触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 王安石变法的知识拓展

◎ 王安石变法的考试要求
暂无
◎ 王安石变法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