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①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②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③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辽沈战役示意图: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名称 |
作战部队和指挥员 |
战役时间 |
歼灭和改编人数 |
解放地区 |
歼灭或俘获敌指挥官 |
辽沈战役 |
东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
1948年9月-11月 |
四十七万多人 |
东北全境 |
范汉杰 廖耀湘 |
淮河战役 |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
五十五万多人 |
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 |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 |
平津战役 |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
五十二万多人 |
华北全境 |
陈长捷等 |
三大战役的意义:从战争规模和取得成果来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1.了解战略决战的背景。
2.掌握三大战役的具体内容,包括时间、指挥者、战果、影响。
3.分析三大战役的总体意义。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