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的试题列表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的试题100
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在城市看电影B.有钱人家拍照片C.市民穿新式礼服D.成年男子留长辫列举民国以来,中国社会习俗方面的革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当被称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你认为孙中山的部下见到他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B、握手C、点头D、跪拜中国人剪掉辫子、停止裹脚是在[]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请你简要说明中国近代社会人们生活的变迁情况。随着清王朝的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被废止,新式服装流行起来,这说明:①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②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③人们有不同的审美要求④国民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在人们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式的跪拜礼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20世纪初,在中国不可能能办到的事情是[]A、男子剪辫子B、女子可以不缠足C、照相、看电影D、使用手机通话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他可能被人们称呼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下图中服装的款式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观看“西洋影戏”的市民普遍穿着中山装。错误:理由:小张是20世纪初居住在上海的新国民,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A.在电影院看了一会电影感到没意思,就到街上的照相馆照了一张相B.照相时他把身上的中山装脱下来,换上如果你观看历史照片,发现照片中有剪去辫子的男子影像,那么你可以判断这幅照片反映的事件是在[]A.1898年以后发生的B.1901年以后发生的C.1910年以后发生的D.1912年以后发生的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请问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观察下图,分析判断:(1)用简短的话描述这幅图所表达的信息。(2)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推断,这幅图片应该出现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当时的政府是什么?(3)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某历史文献有这样的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的大规模出现在近代中国,剪辫、易饰、废止缠足、改称呼等,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的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A、洋务运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长期流行的跪拜礼在辛亥革命后被废止,主要是因为这种礼仪[]A.复杂繁琐B.野蛮粗暴C.有损人格D.影响体质2008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有一个宣传队到关东村镇宣传,并当场为青年剪辫子的情节。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应是[]A.辛亥革命爆发B.五四运动发生C.新文化运动兴起D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君”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这种称呼在中国普及是在[]A.清朝前期B.清朝后期C.新中国成立后D.中华民国建立后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下图所示的服装开始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小张是20世纪初居住在上海的新国民,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A.在电影院看了一会电影感到没意思,就到街上的照相馆照了一张相B.照相时他把身上的中山装脱下来,换上下列什么行为是违反民国政府规定的[]A、禁止缠足B、两人见面互称“君”C、见面握手问好D、见面时行跪拜礼材料一: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她缠足,用裹脚步使劲勒脚板,把脚骨勒断,变成小小的“三寸金莲”。任凭女孩子疼得哭天喊地,狠心的家长也不罢手阅读材料: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见面的时候,孙中山正准备和他握手,他已放下手杖,跪下去恭恭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中山装与下列哪一人物关系最为紧密[]A、陆皓东B、孙文C、黄兴D、宋教仁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直观地描述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五则材料,按照题目要求所选材料前的序号及字母符号填写。材料一: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运动号”火历史学习要注意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面历史事件中,具有这种关系的是[]A.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C.八国联军侵华——新文化运动D.中国近代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剪发辫、改称呼C.新文化运动——中共诞生D.列强的侵略—读图,回答问题:图一军警给行人剪辫子图二人们衣食住行(1)图一、图二中的情形分别出现在我国历史的哪一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担任《申报》记者,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A.采访并报导淞沪铁路通车情况B.用有线电报从外地向报社发回新闻报导C.用照相机拍摄军下列事件在1905年不可能发生的是[]A.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B.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C.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D.人们可以下列事件在1905年不可能发生的是[]A、在中国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B、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C、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D、人近代化也叫现代化。近代化是一场全球性的社会变革,以科技为动力、工业化为中心导致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并引起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根据提示信息完成有关实践活动。农业文明的门槛人类文明最先诞生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大河流域孕育了农耕文明。(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上海成为全球瞩目的城市。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情有①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②轮船招商局的成立③《申报》的创刊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假如生活在20世纪初的你想了解国际大事可以通过[]A.电影B.电视C.报纸D.上网在中国的一部电影画面中,出现下面的情景,你认为是否符合情理?请说明理由。这是1900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角留着光亮的小分头,身着笔挺的中山装,正在收听广播,广阅读小瑞和小寒的一段对话,回答问题。小瑞说:“中国近代没有什么国货品牌,全部都靠外国进口,如洋火、洋油和洋钉等。”小寒说:“你说得不对,有些日用品我国也能生产,而且有材料一: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她缠足,用裹脚步使劲勒脚板,把脚骨勒断,变成小小的“三寸金莲”。任凭女孩子疼得哭天喊地,狠心的家长也不罢手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A.报童在街上叫卖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C.人们用手机相互问候D.西装革材料一:我国发明的造纸术传遍了五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四大发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周某在《申报》上读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非常气愤B.戊戌变法期间,郑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C.吴某乘坐火车,沿京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娱乐新时尚有①照相②电影③电视④交际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报纸B.电视C.电脑D.电影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很大改变是在_________________之后。[]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握手成为中国社交场合最常见的礼节源于[]A.18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30年代读下图,回答问题。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渔光曲》B、《定军山》C、《歌女红牡丹》D、《八百壮士》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描述不准确的是[]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铁路的数量还很稀少C.电影和报纸已很普及,在城市和农村都能看到D.照相只是极少数有列举近代出现的主要交通、通信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图后回答问题。(1)下图反映了什么历史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知道中国男子蓄发辫的习俗请填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第一”或“之最”。(1)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近代中国第一艘自己建造的轮船是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天,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胶卷的彩照甚至使用数码相机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见面的时候,孙中山正准备和他握手,他已放下手杖,跪试列举中国近代对文化生活影响较大的几项新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国人的观念与习俗发生了变化,下列符合史实的是[]A、平民见了官员要跪拜B、差人见了官员称“老爷”C、官吏开会统一着新式礼服D、女子从小要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工业起步,中西文化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B.握手C.点头D.跪拜下图反映的现象应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C.戊戌变法后D.洋务运动后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B.男子易服C.废除跪拜礼D.取消“大人”等旧称谓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A、B、C、D、下列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B.在近代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下列事件在1905年不可能发生的是[]A.在中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B.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C.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D.人们可以通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辛亥革命后,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国人的观念与习俗发生了变化,下列符合史实的是[]A、平民见了官员要跪拜B、差人见了官员称“老爷”C、官吏开会统一着新式礼服D、女子从小要下列什么行为是违反民国政府规定的?[]A.禁止缠足B.两人见面互称“君”C.见面握手问好D.见面时行跪拜礼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铁路的数量还很稀少C.电影和报纸已很普及,在城市和农村都能看到D.照相只是极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书籍B.电影C.电话D.报纸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创办商务印书馆②凇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③《申报》创刊④甲午中日战争[]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D.②③①④现在通行的握手礼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开始后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__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观察下图,分析判断:(1)图中的军警正在为行人________________。(2)这幅图片出在于________________以后。(3)当时的政府是________________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而颁布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_________________后,外国人在__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1897年在______________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最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______________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消“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哪些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材料一: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她缠足,用裹脚步使劲勒脚板,把脚骨勒断,变成小小的“三寸金莲”。任凭女孩子疼得哭天喊地,狠心的家长也不罢手材料一:我国发明的造纸术传遍了五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正如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评价包括造纸术在内的我国“四大发请你以近代社会生活史的内容为素材,编制一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内容的小报。要求有小报纸的主题、刊头和主要文章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缠足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现在通行的握手礼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开始后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阅读下列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胶卷的影照,今天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下面哪一剧照反映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A、B、C、D、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下列情景中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是[]A.1880年8月8日,英国商人比特坐火车从吴淞赶到上海参加一个商务聚会B.1882年2月2日,美国人特比在中国通过有线电报向朋友问好C.1877年7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的试题200
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是剪掉辫子与清廷彻底决裂的第一人。他是[]A.孙中山B.魏源C.林则徐D.严复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A.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是人们至今还可以看见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老太”这说明[]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①谭嗣同英勇就义②《马关条约》的评论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④“先生,太在旧社会,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形容为“小脚一双,泪水一缸”。这种现象被改变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C.在近代,中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近代上海的人们能够从中文报纸上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最早出现在[]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70年代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B.男子易服C.废除跪拜礼D.取消“大人”等旧称谓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A.三联书店B.商务印书馆C.同文出版社D.外文出版社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止缠足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在人们日常交往中,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称呼,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新文化运动后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20世纪以来最早下令停止缠足的政府是[]A.清政府B.中华民国政府C.抗日民主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下图中报纸创办地点在哪里[]A.北京B.广州C.南京D.上海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教育文化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请根据提示填出有关内容:(1)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897年创办的中国近代历史最长拍摄历史电影需要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有详细的了解,假如你要拍摄一部关于“五四运动”的电影,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乘轮船去上海B.在北京看电影C.用电脑帮助计算数辛亥革命后,在公共场合你应该如何称呼一位男士才能体现出你对他的尊重[]A.老爷B.大人C.先生D.公子读图,回答问题: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1)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查前清官厅视官等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爱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中山装与下列哪一人物关系最为紧密[]A.陆皓东B.孙中山C.黄兴D.宋教仁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剪发辫、不缠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主人的服务员)给在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特点的有①“大人,你走多日了,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你能给我带点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侵略,西方思想、文化、科技和生活习俗也不可避免地传入中国,这些新东西的“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辛亥革命后实行的习俗有①女子停止缠足②男子剪辫子③握手礼④实行“大人”称谓[]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①易服②剪辫③废止缠足④改称呼[]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①易服②剪辫③废止缠足④改称呼[]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下列事件在1905年不可能发生的是[]A.在中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B.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C.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D.人们可以通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下图中服装的款式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________、________礼;取消“老爷”“大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①易服②剪辫③废止缠足④改称呼[]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辛亥革命后,在公共场合为表示你对一位男士的尊重,应该称呼他为[]A.先生B.老爷C.公子D.大人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下图所示的服装开始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下图的情形应该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戊戌变法后B.洋务运动后C.鸦片战争后D.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A.自由的思想B.平等的思想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来。请看下图,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早在道光年间(1821——1850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大江南北,莫不以洋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A.称“老爷”B.行握手礼C.缠足D.穿翎顶补服1896年,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已深受西方的影响。对他们的生活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旅游景点照相留念②在戏院里看电影③剪掉长长的发辫④在茶馆里阅读《申报》[]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B.显示中华民国与清政府的区别C.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下图生动再现了“剪辫子”的历史情境,它应该发生在[]A.辛亥革命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是领导了辛亥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此海峡两岸将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20儿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1)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这学以致用,探究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上,剪不剪辫子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发式风俗问题,而且是涉及到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的大问题。材料一:“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1913年7月1日,江苏第一师范学校举行一次有三百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结果是孙中山榜上有名。你认为当时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的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感知历史对比分析】材料一:如图(1)如上图,从“1908年”到“1912年”,老百姓在国家中的身份、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届时,海峡两岸人民将举行盛大的纪念大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在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A.称“老爷”B.行握手礼C.缠足D.穿翎顶补服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经济现代化的强力推进者和社会风俗的积极变革者。据此回答:(1)为缔造中华民国,孙中山先生在1905年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1911年,他领导了在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A.辛亥革命后B.戊戌变法后C.新文化运动后D.五四运动后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图片中,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①中山装②握手礼③剪辫子④废止缠足[]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漳州民俗:女儿出嫁,娘家总是送两根连头带尾的甘蔗,祝福新人生活美满,日子节节甜。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漳州人爱女心切B.漳州人重男轻女C.漳州民俗独具特色D.漳州民俗寓中国民间开始互称“先生”或“某君”是在[]A.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五四运动后D.新中国成立后读图,回答问题: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1)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不同时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印证了历史的发展。材料一:《清明上河图》(局部)(1)这幅图画反映了北宋时期哪座城市的繁荣景象?作者是谁?北宋风俗画的兴起与哪一社会阶层的出现下图中的历史现象最早应出现于[]A.甲午中日战争前B.辛亥革命后C.抗日战争期间D.解放战争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变化应出现在[]A.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A.称“老爷”B.行握手礼C.缠足D.穿翎顶补服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目的是[]A.减少梳头的麻烦B.为了整洁美观C.衡量其是否革命D.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发辫、穿中山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百日维新期间,你会看到大街上,人们都纷纷剪下头上的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国初年,下列哪一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A.大人B.老爷C.先生D.寡人清末民初,下列哪一服饰没有在当时社会上流行[]A.西服B.中山装C.高领服装D.旗袍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B.赴京参加科举考试C.可以看到电影D.可以穿中山装参加了重要宴会下图是一张老照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移风易俗中轰轰烈烈的场面。请你判断,这张老照片最早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中你不可能见到的是[]A.报纸B.握手C.电脑D.裹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剪辫令,要求限期剪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但至今还可以看出出生于辛亥革命后的“小脚女人”,这说明[]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C.禁缠足的法令成空文D.传统列举民国以来,中国社会习俗方面的革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飞鸿(1847—1924年)是家喻户晓的爱国武术家。以下对他的经历的描述中,你认为可能的是①剪掉头上的长辫②乘坐蒸汽轮船从广州去上海③到照相馆去照像④在香港通过有线电报联系广在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C.甲午战争期间D.辛亥革命期间下列不属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是[]A、拍照留影B、看电影C、留辫子D、穿中山装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发生在一百年前的这场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是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据此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火车、轮船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①轮船、火车②电报、电话③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④三跪九叩之礼[]A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欧风东渐,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悄然改变着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看看下边的图,结合你所了解的情况,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905年,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一张老照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移风易俗中轰轰烈烈的场面。请你判断,这张老照片最早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不但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且在社会的其他领域也发生了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下令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或“君”,是因为[]A.西方人都是这样称呼的B.这样对别人更显尊重C.革命了,所以称呼要变D.有利于革除封建色彩,体现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近代人们的生活比以前要丰富得多。当时极少数有钱的上海人可以做到的是①去电影院看电影②到照相馆合影留念③将文章投到报社发表④男子留短发⑤妇女可以不再缠足[]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目的是[]A.为了显示新政府的革命性B.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C.为了实现三民主义D.为了政府管理方便民国建立后,在社会生活方面成为中华民国新国民革命的标志是[]A.人们在电影院看电影B.妇女开始穿高领服装C.男子普遍执行“剪辫令”D.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的试题300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发生在一百年前的这场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是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据此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裹起来,使其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这种陋习被政府下令停止是在[]A.清朝末年B.国民政府统治时期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1912·6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C.大街上有男子剪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去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轮船招商局大生纱厂材料二:几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实现民主权利、争取民族独立,是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双重任务。为完成这一任务,近现代历史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探索着本民族的复兴之路。材料:10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刚刚过去的2011辛卯,是辛亥百年,入世十年,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则有一百七十年之久。在这段难以尽说的历史中,我们民族从悲痛与屈辱、困惑与反思1912年2月,成立不久的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国歌写到:“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______事件之后。[]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会要求别人称呼自己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是[]A.西服B.旗袍C.中山装D.唐装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裹起来,使其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这种陋习被政府下令停止是在[]A.清朝末年B.国民政府统治时期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①易服②剪辫③废止缠足④改称呼[]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老爷、大人等称谓在辛亥革命后被取消,主要因为这种称呼[]A.不时尚B.野蛮粗鲁C.有损人格D.与西方差别太大1910年,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看电影、照相②坐轮船、火车③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④女子不缠足,男子剪辫子[]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的三颗扣子代表的是[]A.三民主义B.辛亥革命C.百日维新D.洋务运动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之日起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于是革命军走上街头为群众剪辫子,引起了一场剪辫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A.称“老爷”B.行握手礼C.缠足D.穿翎顶补服小明同学对“近代社会生活”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以下社会生活场景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阅读各类报刊②乘坐轮船外出旅行③学会了照相和观看电影④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A.②③④B.①②③④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如果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你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轮船、火车②照相、看电影③使用洗衣机④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912年2月,成立不久的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国歌写到:“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中国人剪掉辫子、停止裹脚是在[]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英国人阿奇波德·立德在《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一书中叙述过这样两段话:在福州的一次集会上,许多女士都说见到过一个女孩,因为裹脚,而失去双脚。一位中国海军军官的妻子说:“何止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全国刮起“断发”(剪辫子)风潮是在[]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1929年国民政府出台着装规定后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会要求别人称呼自己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如果你观看历史照片,发现照片中有剪去辫子的男子影像,那么你可以判断这幅照片反映的事件是在[]A.1898年以后发生的B.1901年以后发生的C.1910年以后发生的D.1912年以后发生的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裹起来,使其变成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这种陋习被政府下令停止是在[]A.清朝末年B.国民政府统治时期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先生”“君”等平等称呼,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君”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这种称呼在中国普及是在[]A.清朝前期B.清朝后期C.新中国成立后D.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在城市看电影B.有钱人家拍照片C.市民穿新式礼服D.成年男子留长辫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前襟有四个口袋,代表礼仪廉耻,有五个扣子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袖子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的的服装是。下图是一张老照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移风易俗中轰轰烈烈的场面。请你判断,这张老照片最早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五四运动时20世纪20年代,当人们到上海出差或旅游时,可以看到①男士穿着中山装上班②时髦女子身穿新式旗袍③下属遇到上级时称“大人”④人们用电报联系在法国巴黎的亲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列举民国以来,中国社会习俗方面的革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史第剪辫子的情节。请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情节发生在[]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C.废除科举制度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在城市看电影B.有钱人家拍照片C.市民穿新式礼服D.成年男子留长辫如果你观看历史照片,发现照片中有剪去辫子的男子影像,那么你可以判断这幅照片反映的事件是在[]A.1898年以后发生的B.1901年以后发生的C.1910年以后发生的D.1912年以后发生的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C.废除科举制度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列举民国以来,中国社会习俗方面的革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不属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是[]A.拍照留影B.看电影C.留辫子D.穿中山装1896年,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已深受西方的影响。对他们的生活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旅游景点照相留念②在戏院里看电影③剪掉长长的发辫④在茶馆里阅读《申报》[]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①易服②剪辫③废止缠足④改称呼[]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辛亥革命后,在公共场合为表示你对一位男士的尊重,应该称呼他为[]A.先生B.老爷C.公子D.大人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下图所示的服装开始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后下图的情形应该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戊戌变法后B.洋务运动后C.鸦片战争后D.辛亥革命后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到中国来。请看下图,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A.自由的思想B.平等的思想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在城市看电影B.新郎穿西服、新娘穿旗袍C.有钱人拍照片D.成年男子个个留长辫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中你不可能见到的是[]A.报纸B.握手C.电脑D.裹脚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比较普遍的称呼是[]A.老爷B.先生C.同志D.君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可能被称呼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清末民初,在中国一些大城市里,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是[]A.西服B.中山装C.长袍马褂D.休闲装中山服和西服取代翎顶礼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是[]A.丝绸服饰B.唐装和长袍C.满族服装D.中山装和旗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政府职员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A.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思想B.资产阶级的等级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在辛亥革命后被废止,主要是因为这种礼仪[]A.复杂繁琐B.野蛮粗暴C.有损人格D.与西方差别太大填表:日常生活清末以前清末民初发式人际称谓服饰清朝剃掉头顶发,编辫垂肩这种发式起于哪个少数民族[]A.汉族B.满族C.维吾尔族D.藏族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帝制的时候,在北京出现了戴假辫子的人,这些人是[]A.孝敬父母的人B.下层群众C.清朝的遗老、遗少D.满族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B.男子易服C.废除跪拜礼D.取消“大人”等旧称谓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人们,不可能享受到的是[]A.用数码相机拍照B.在电灯下看书C.给异地朋友发电报D.坐轮船、火车旅行中山装刚设计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特殊的含义。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和建国的含义。你知道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什么寓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见面的时候,孙中山正准备和他握手,他已放下手杖,跪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下图所示的是[]A.剪发辫B.易服饰C.废缠足D.改称呼关于“中山装”这一服饰名称来源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古代中山靖王刘胜穿着的B.是由孙中山先生带头穿着的C.“中山舰”的士兵服D.是因为该服饰由孙中山先生创制的1912年的元旦,我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电影的声音很大。突然有人来说,从南京来电报啦,中华民国成立了,我们快把辫子剪掉吧。于是,我很快去剪了,还照了一张相片做纪念。然后史浩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读书人,年龄大约在20岁左右,请你为他一天的生活包括所见所闻绘制一组图片(画出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一些东西),画好后请同桌鉴赏,要求同桌能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中的服饰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下列哪些社会习俗的变化是由孙中山下令进行的①剪发辫②易服饰③改称谓④废跪拜⑤禁缠足⑥倡女权[]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北京大学招收第一批女生,打破男女不同校的禁令是在[]A.1912年B.1917年C.1919年D.1920年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习俗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哪些流行于老百姓中的歌谣是属于改革开放前的[]A.吃不愁,住无忧,无事花钱去旅游B.吃安全,重营养,绿色食品重健康C.乘火车,坐飞机,出门办事不发愁D.中山装,铁饭碗,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你认为可能被称呼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中山服和西服取代翎顶礼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中国近代开始改变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是在[]A.洋务运动后B.新文化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会要求别人称呼自己为[]A.老爷B.大人C.先生D.陛下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是[]A.西服B.旗袍C.中山装D.唐装下列什么行为是违反民国政府规定的?[]A.禁止缠足B.两人见面互称“君”C.见面握手问好D.见面时行跪拜礼“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的斗争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A.元朝B.明朝C.清朝D.民国时期孙中山主张革除清朝“老爷”“大人”之类的官场称呼,主要是因为它[]A.不符合民主共和制度下人人平等的要求B.不能真实地反映官员的职务C.不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D.“先生”、“君”是我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被废除,因为这种礼仪[]A.野蛮粗暴B.复杂繁琐C.与西方差别太大D.有损人格下列哪种情况在民国成立后不会发生[]A.人们已经开始在电影院里看电影B.一些妇女开始穿高领服装C.青年在照相馆照相留念D.人民抵制政府剪辫子,男子依然普遍留长辫
断发易服,移风易俗(辛亥革命后)的试题400
以下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A.到照相馆照相B.在家中看电视C.到电影院看电影D.聚会时男士着西装小刚写了一篇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下列的情景:这是1915年的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男主人留着长辫,身着笔挺的中山装。他正在收听广播,广播中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阅读下列材料: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之日起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于是革命军走上街头为群众剪辫子,阅读下列材料: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见面的时候,孙中山正准备和他握手,他已放下手杖,跪下去恭下列社会习俗在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有①女子缠足②男子剪掉辫子③穿翎顶补服④跪拜礼⑤鞠躬、握手礼⑥“老爷”“大人”等称呼⑦“先生”“君”等称呼[]A.①②③④B.②⑤⑦C.③⑤⑥⑦D.①③⑤读下图,回答问题:穿龙袍的皇帝穿官服的沈葆祯一品文官的补子穿长袍马褂的平民穿中山装的孙中山(1)上面几幅图反映了革命之后,中国百姓的服饰开始打破等级界限,不再受国家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断发易服到20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倒台,形成自发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有的报纸指出,民国建立后政体、国体、官制、礼仪、历法、刑名、娱乐、住所清宣统帝溥仪退位后,住在紫禁城内,遗老遗少们仍然向他行跪拜礼。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铃向溥仪拜年,溥仪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铃走进殿门,遥遥向溥仪鞠了一躬下列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A.19世纪40年代以后照相术传入我国B.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C.革除了官场中的“大人”“老爷”称呼,规定民以下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没有关系的是[]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颁布剪辫令C.倡导穿中山服D.戊戌变法近代中国的移风易俗改变了人民的生活状况,这是历史的进步,也给了我们以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急需改进的不良习俗、风气。_____________________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____,代之以文明简单的____,____;取消“_______”“_______,代之以强令男子剪掉辫子是在[]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后C.戊戌变法之后D.辛亥革命后识图回答问题。(1)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社会习俗的哪一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变化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今天“先生”是一种极其常用的称呼,其实这个称呼广泛被使用最早出现[]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以后C.辛亥革命后D.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清王朝的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被废止,新式服装流行起来,这说明:①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②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③人们有不同的审美要求④国民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有人看电影B.穿西装C.男子留长辫D.拍照片请你将《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所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情况制成一个简表,内容应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文化生活、社会习俗等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今天“先生”是一种极其常用的称呼,其实这个称呼广泛被使用最早出现[]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以后C.辛亥革命后D.抗日战争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们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中国男子脑后拖着的那根长长的发“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A.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④“先生,太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上海的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看商务印书馆印刷的学术著作B.称呼上司为“老爷”C.让自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铃向溥仪拜年。溥仪身穿龙袍端坐中央,朱启铃走进殿门,遥遥地向溥仪鞠了一躬。向前几步站定,再鞠一躬。走到溥仪宝历史课上,某组同学的表演再现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情景,其中与历史不符的是[]A.张某身穿西服去参加朋友的聚会B.刘某乘坐飞机去北京参加考试C.李某观看了中国人自己拍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洋务运动为起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在近代史上,交通通讯工具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火与下图所示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的是街头剪辫子[]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是因为[]A.西方人都是这样称呼的关于清末民初服饰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服是这个时期唯一的服饰B.中山装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穿中山装在一段时间内成了革命的象征C.女式服装流行的是高领服饰,这种服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不包括①剪发辫②易服饰③改称谓④倡跪拜⑤兴缠足⑥禁女权[]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905年,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中你不可能见到的是[]A.报纸B.握手C.电脑D.裹脚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见的服装之一,它因孙中山先生创制而得名。中山装最早开始流行是在[]A、洋务运动之后B、戊戌变法之后C、辛亥革命之后D、五四运动之后下列哪一个不是辛亥革命期间流行的社会潮流?[]A.穿西装、旗袍B.剪发辫C.改称呼D.说普通话请说一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哪些新时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①易服②剪辫③废止缠足④改称呼[]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下图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军警为路人剪辫[]A.辛亥革命后B.新文化运动后C.五四运动后D.新中国成立后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C.《申报》刊登了身着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在城市看电影B.有钱人家拍照片C.市民穿新式礼服D.成年男子留长辫“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民国初年,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子剪去了长辫子。这个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长辫子太脏,人们的卫生意识增强了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C.所有群众踊跃响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A.自由的思想B.平等的思想辛亥革命后就颁布了废止缠足的法令,然而,人们至今还能看到“小脚老太”。这说明[]A.缠足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B.辛亥革命的成果值得怀疑C.废止缠足的法令成为一纸空文D.传统的习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有人看电影B.穿西装C.男子留长辫D.拍照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示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哪个城市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是两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社会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趋势,这是历史的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改变社会上的不良习俗和风气,仍有着重要的现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这些变化描绘出了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下图事件发生在[]A.太平天国运动中B.洋务运动中C.戊戌变法中D.辛亥革命中阅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1)交通方面:(2)通信方面:(3)文化生活方面:(4)社会习俗方面:(5)以上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人们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什么变化?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C.废除科举制度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黄飞鸿(1847—1924年)是家喻户晓的爱国武术家。以下对他的经历的描述中,你认为可能的是①剪掉头上的长辫②乘坐蒸汽轮船从广州去上海③到照相馆去照像④在香港通过有线电报联系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应该出现在哪次运动或革命之后[]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有可能发生的是①人们已经可以在电影院看电影②一些重要事件可能通过照相来锁定、佐证③社会上出现男的穿中山装,女的穿高领服装的现象④男子普遍留有长辫子[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_________,要求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__________”“_________”等前清官场的称呼。________,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人们的服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电影的传入与应用和近代中国历史进程同步,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2)清末民初,中山装成为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人剪去了长辫子。你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B.新文化运动以后C.戊戌变法以后D.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的称谓不可能有[]A.先生B.某君C.老爷D.同志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的是[]A.剪发辫B.易服饰C.改称呼D.禁缠足在清末民初,中山装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服饰,它的服饰名称来源于[]A.中山服装厂出品B.孙中山创制的服装C.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D.注册商标为“中山”的服装清末民初,人们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西服的引进B.中山装的出现C.女士高领服装的出现D.时代的变化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中山装的两个袖口上各有三个纽扣,你知道它代表什么含义吗?[]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三民主义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山装是清末民初最具特色的服装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为了除旧布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不包括[]A.颁布剪辫令,要求留发辫者限期剪去发辫B.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政府职员间互称职务C.规定民间普通称识读下图:请完成:(1)这是什么服装?它为什么在清末民初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服装前襟四个口袋后来被赋予什么含义?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材料:“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栽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无独有偶,家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中你不可能见到的是[]A.报纸B.握手C.电脑D.裹脚看报纸已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活动,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在哪个城市最早出现的[]A.广州B.北京C.海南D.上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们文化生活开始近代化,主要表现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中山装”这一服饰名称来源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古代中山靖王刘胜穿着的B.是由孙中山先生带头穿着的C.“中山舰”的士兵服D.是因为该服饰由孙中山先生创制的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这一剪辩令的是[]A.慈禧太后B.宣统皇帝C.袁世凯D.“先生”是社会交往中最常用的称谓,中华民国时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B.中华民国政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的会议或仪式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穿着中山装是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中日战争期间C.辛亥革命前D.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女子可以不缠足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列举清末民初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代人们笃信儒家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训,但民国初年却兴起了剪辫的浪潮,请你试分析剪辫令颁布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物的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起决定作用。你能用这一原理分析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浩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个读书人,年龄大约在20岁左右,请你为他一天的生活包括所见所闻绘制一组图片(画出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一些东西),画好后请同桌鉴赏,要求同桌能剪辫运动是何人发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洋装洋饰何时在我国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国成立后,制定的“礼制”其核心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何时扫除了缠足这一恶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末民初,倡女权的表现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哪些社会习俗的变化是由孙中山下令进行的①剪发辫②易服饰③改称谓④废跪拜⑤禁缠足⑥倡女权[]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北京大学招收第一批女生,打破男女不同校的禁令是在[]A.1912年B.1917年C.1919年D.19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