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
◎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的定义
《奏定学堂章程》:
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施行。此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按照日本的教育模式,将整个教育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是清末民初新式教育体制的主要依据,在中国近代教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的知识扩展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废八股的召令,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随着新式学校的建立和西学的传入,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遂告终结。(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3)新试学堂形成的标志: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兴办新式学堂,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4)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的知识点拨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的评价: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但是,它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制订的,所以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经的课时最多,学生的学习目的仍然是立足于做官,这是它的局限性。

◎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的知识拓展
由科举制产生及发展历程理解科举制被废除的必然性:
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与管理制度,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标志和骄傲。它形成于隋朝,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并趋于完善,成为中国政治管理与教育体制成熟的表现。明清时期,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也达到顶峰,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近代以来,随着新思潮和西学的兴起,逐渐出现了新式学堂和新的教育教学内容,新式学堂中近代化内容不断加强,使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式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教育模式的严重弊病便成为了社会关注度焦点之一。科举制度以读书做官或求取功名为主要目的,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统治阶级也越来越感到难以选拔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开展后,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要求考试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清政府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最终于1905年被迫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的教学目标
1.掌握近代新式教育开始的标志、影响。
2.整理中国科举制度诞生、完善、发展、僵化、废除的历史。
◎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 新式教育的开端(废除科举制)的所有试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