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定义
百家争鸣: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奇斗艳的局面。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别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层或者本集团的利益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 百家争鸣的知识扩展

儒家——代表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春秋》《孟子》《荀子》主张“仁”学说,“爱人”“为政以德”。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主张一切事情都有对立面,双方问题相互转化,“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商君书》《管子》主张依法治国。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 百家争鸣的知识导图

百家争鸣中主要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

 

◎ 百家争鸣的特性
百家争鸣的特征: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
◎ 百家争鸣的知识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学说对当时统治者最有用的原因: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历史发展的,其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提出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 百家争鸣的教学目标
1.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2.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
3.准确区分各家思想的异同之处。
4.正确运用各家思想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 百家争鸣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4
◎ 百家争鸣的所有试题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