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三大改造
◎ 三大改造的定义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三大改造的知识扩展
1、时间——1956年底(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①原因: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解决生产工具、资金和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②效果:促进了农业产生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3、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三大改造的知识导图
庆祝公私合营:
◎ 三大改造的特性
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 三大改造的知识点拨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之一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 三大改造的教学目标
1.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影响。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
3.列举三大改造的成就。
◎ 三大改造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2
◎ 三大改造的所有试题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