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 衣食住行的变迁的定义
衣食住行的变迁:
从百姓方面来看,国家的发展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变迁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从“衣”的方面来说,人们走出了过去千篇一律的“蓝海洋绿海洋”,开始追求五颜六色、款式新颖的服饰,追求个性化的表现,甚至品牌效应。从“食”的角度来看,1987年政府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从“住”的方面来说,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由普通平房到简易楼房再到90年代以后国家启动安居工程,保障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福利,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从“社会风俗”方面来讲,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成为人们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黄金周。
◎ 衣食住行的变迁的知识扩展
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的主流。由于物资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须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从“衣”的方面来说,人们走出了过去千篇一律的“蓝海洋绿海洋”,开始追求五颜六色、款式新颖的服饰,追求个性化的表现,甚至品牌效应。从“食”的角度来看,1987年政府发动了“菜篮子工程”。从“住”的方面来说,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由普通平房到简易楼房再到90年代以后国家启动安居工程,保障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福利,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1991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七平方米,2001年已经达到10.5平方米,十年的时间增加了50%。到2001年底,中国城乡住宅竣工面积已经达到13亿多平方米,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产业。从“社会风俗”方面来讲,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成为人们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黄金周。
◎ 衣食住行的变迁的知识点拨

衣食住行的变迁:
1.衣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供应,色彩和样式单调,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解放装。改革开放后,衣着日益丰富,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凭粮票供应,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末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不但能“吃饱”,还要讲“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3. 住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较差,多数是茅草房、土坯房、大杂院。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改善。 
4. 行的变迁:改革开放前,公交车、自行车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出租车、私家车开始成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飞机也不稀罕。 
5. 用的变迁:改革开放前,主要的高档消费品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旧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6. 变迁原因: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衣食住行的变迁的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2.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3.以具体一个方面(衣、食、住、行、用)为例理解变化。
◎ 衣食住行的变迁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 衣食住行的变迁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