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定义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也称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是在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同托洛茨基派和布哈林等人的争论过程中、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实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形成的。1936年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基本实现。这标志着苏联模式的确立。
◎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知识扩展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存在的弊端:
(1)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2)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知识导图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结构图:
◎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特性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
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知识点拨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确立的背景:
1.这一建设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它基本适应了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正当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双重打击的时候,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苏联,如日出东方给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理想,而且可以变成现实。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

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2.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该宪法声称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它的政治政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3.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所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高度集中的经济文化体制存在的弊端:

1.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2.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教学目标
1.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分析其弊端。
2.理解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表现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