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试题列表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试题100
下面是苏俄(苏联)历史上四位著名的领导人的照片回答:写出他们的姓名。概括指出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各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1985年,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并开始按“新思维”对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普京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戈尔巴乔夫着手进行了改革,改革之初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文化方面D、政权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不包括:[]A、高度集中的体制日益显露弊端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D、西方资产阶1968年8月20日,一架苏联民用客机以机械发生故障为名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降落,但从飞机里冲出来的却是苏联的突击队员,他们占领了布拉格,并绑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党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两个国家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简单谈谈你的看法。1985年,担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在政治领域进行的改革中,他提出了“”思想,主张由“”向“”过渡,极大地削弱了共产党的领导权。2002年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苏联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戈尔巴乔夫着手进行了改革,改革之初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文化方面D、政权问题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2002年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苏联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下面是苏俄(苏联)历史上四位著名的领导人的照片照片1照片2照片3照片4回答:写出他们的姓名。概括指出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各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A.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B.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C.1947年印巴分治——中东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社会改革时期是[]A、斯大林在位时期B、赫鲁晓夫在位时期C、勃利日涅夫在位时期D、戈尔巴乔夫在位时期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的改革重点首先放在[]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军事方面D、外交方面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1985年上台的苏联新的领导人是[]A、普京B、叶利钦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党内斗争日益尖锐B、苏联经济大滑坡C、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的重点是[]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重工业D、轻工业20世纪后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A、个人崇拜严重B、经济发展停滞C、戈尔巴乔夫改革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新联盟条约草案,提出把国名改为[]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B、苏维埃俄国C、人民委员会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A、人民生活水平低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20世纪90年代,导致东欧各国严重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是:[]A.改革措施不当B.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C.共产党丧失政权D.各种社会思潮的泛滥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一名主妇到食品店,问:“有肉吗?”答:“没有。”又问:“那牛奶呢?”答:“我们只管卖肉,街对面的那家店负责卖牛奶。”这则笑话[]A.说明苏联人很幽默B.讽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曾在经济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巨大成就。但建国七十余年后,在没有内战和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自行解体,令世人震惊与下列对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成功避免了战争B.社会主义运动有曲折,有发展C.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取得巨大进步D.民族解放运20世纪80年代,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____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诞生‘一战’中,‘二战’显神通,一场‘新思维’导致‘两极’终”。诗中的“一场‘新思维’”是指[]A.匈牙利改革B.波兰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赫鲁晓夫改革2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回顾苏联(苏俄)70多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据此回答:(1)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_________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对当时而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准确的是[]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B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几乎每十年在每个国家、每个领域都有突出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示例: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苏俄)是“走向强国的时代”;30年代的美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苏联进行改革并因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而导致苏联解体的是[]A、列宁B、斯大林C、戈尔巴乔夫D、普京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C.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D.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如果改革背离了国情必将带来灾难。从__________年底苏联成立开始,就进行过多次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而正是由于最后一任领导人___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政治改革作为重点。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的4月22日是原苏联缔造者弗拉基米尔·列宁诞辰140周年纪念日,为此,乌克兰首都基辅举办了一场列宁遗物和以列宁为主题的艺术品展览,这是自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以来首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相同之处有①都使人民生活得以改善②都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改革③都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都引起国家的各种矛盾突出[]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新的个人崇拜C.实现国民经济军事化D.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作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联经济发展迟缓,陷入停滞不前状态,其原因不包括[]A.经济管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B.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C.过高估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与美1988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决定把改革的重点转向[]A.经济领域B.政治领域C.军事领域D.思想文化领域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指导思想和政策错误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C.苏共内部混乱和分裂D.戈尔巴乔夫对国家的控制力下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是新圣母公墓里赫鲁晓夫的墓地,墓碑由黑白各三块大理石相互交叉构成,寓意深刻。(1)请你结合史实和碑意,扼要写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功过。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任书记是[]A.赫鲁晓夫B.戈尔巴乔夫C.列宁D.斯大林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面临的局面,首先把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此后,苏联的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分散戈尔巴乔夫上台是时间是[]A.1964年B.1975年C.1985年D.1989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政治改革作为重点,后又把重点转移到经济方面。[]戈尔巴乔夫改革以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1985年上台的苏联新的领导人是[]A、普京B、叶利钦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党内斗争日益尖锐B.苏联经济大滑坡C.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的重点是[]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重工业D.轻工业阅读下列材料: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新思维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仔细观察下图:图一图二请回答:(1)导致图一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领导人进行了多次改革,请举出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苏联领导人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戈尔巴乔夫②勃列日涅夫③赫鲁晓夫④列宁⑤斯大林[]A.①②②④⑤B.⑤①③②④C.②①④⑤③D.④⑤③②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国旗。材料二: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请回答:(1)材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社会主义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请回答:(1)20世纪50年代领导苏联进行改革的是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领导苏联改革的又是谁?___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新联盟条约草案,提出把国名改为[]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B.苏维埃俄国C.人民委员会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A、人民生活水平低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是新圣母公墓里赫鲁晓夫的墓地,墓碑由黑白各三块大理石相互交叉构成,寓意深刻。(1)请你结合史实和碑意,扼要写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功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老的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针对经济发展进行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效,此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哪方面[]A.政治改革B.重工业C.农业改革D.文化改革苏联“八一九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党内外斗争尖锐化B.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C.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D.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造成局势混乱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联政治体制由一党制变成了多党制B.国家权力日益分散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D.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比较、归纳”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的相似之处有①全盘否定斯大林②都曾经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改革③都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都引“横空出世一战中,反法西斯立大功;历次改革终未果,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历史片段组合在一起,浮现在携们脑海中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美国D.苏联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追溯俄国历史,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该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B.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_______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经济面临_______局面。(2)内容:先进行________改革,失败,再转入________改革,失败。(3)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国家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中、苏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相似之处有①全盘否定或谴责斯大林②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③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④引起国家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抨击苏联的[]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运动C.工业化运动D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国家权力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匈牙利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捷克斯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都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和中国都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都进行了改革,但是产生的结果却截然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实行改革,首先把重点放在[]A.经济改革B.政治改革C.外交改革D.思想文化改革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50——90年代初苏联、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③“八一九事件”④苏联完全解体[]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苏联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B.使国家权力分散C.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统一戈尔巴乔夫上台是时间是[]A.1964年B.1975年C.1985年D.1989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造成苏联国内矛盾重重的最根本原因在于[]A.美苏两国长期争霸B.未能克服国家体制存在的问题C.对外扩张消耗过大D.对东欧国家干涉过多下图反映了苏联的改革[]A.使苏联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B.在轻工业方面成就突出C.没有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D.苏联的人民有排队买食品的习惯阅读下列材料: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新思维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课本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请你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谈谈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失败,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原因。从中、苏社会主义建设一成一败的原因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而临的________局面,首先把________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____。此后,苏联的________发生急剧变1985年上台的苏联新的领导人是[]A.普京B.叶利钦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改革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党内斗争日益尖锐B.苏联经济大滑坡C.出现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试题200
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新联盟条约草案,提出把国名改为[]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B.苏维埃俄国C.人民委员会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A、人民生活水平低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2011年4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苏联解体原因”“苏联解体后果”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前景展望”三个议题展开热烈讨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共拯救苏联社会主义的最后一次尝试,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苏联的改革跌宕起伏,不仅深深影响了苏联,更震惊了世界。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1991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错误: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下列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是[]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B.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C.推行与美国争霸的外交政策D.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局势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A.新联盟条约草案的制定B.“八一九事件”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D.苏联解体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2002年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苏联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2002年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苏联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是[]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戈尔巴乔夫着手进行了改革,改革之初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文化方面D、政权问题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A.苏联解体B.独裁统治C.一党制转为多党制D.国家分裂下列有关赫鲁晓夫改革与戈尔巴乔夫改革相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B.都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进行改革C.改革导致各种矛盾日益突出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政治领域,在报刊上开始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如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等;平反冤假错案;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斯大林模式僵化的表现斯大林模式僵化最严重的弊端表现在权利机制领域,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党和国家的重大事务都是由斯大林及其选择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赫鲁晓夫上台②戈尔巴乔夫上台③“八一九事件”④苏联解体[]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材料: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古今中外,一些改革值得我们深思: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1921年3月,列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不前局面,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A.政治方面B.经济方面C.教育方面D.军事方面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A.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B.政治上形成独裁C.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D.无政府主义泛滥“经济改革无功而返,生活水平一度下降;政治改革一塌糊涂,一党摇身变成多党。”这句歌谣是对下列哪位苏联国家领导人上台后改革的概括[]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契尔年科D.戈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邓小平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下各位苏联领导人分别见证了苏联由建立到强盛最后走向解体的历史。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分别写出图中苏联三位领导人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1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增长统计表材料二:(戈尔巴乔夫政府)在制定改革政策方针中存在三个严重问题:第一,仍然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为主的“加速发展战略”,发展资1964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核战狂人》中,将美国和苏联领导人塑造为极为愚蠢的人,正是他们的不合理政策使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受到核战争的威胁。这部电影拍摄的背景是[]A.冷2011年苏联解体已20周年。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他实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后由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被迫下台,他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局势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A.新联盟条约草案的制定B.“八一九事件”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D.苏联解体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采取什么政策“改错”的?()A.战时共产主对“斯大林模式”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以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B.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C.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D.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说法错误的是()A.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C.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是在险恶环境和物质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A.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斯大林模式的建立苏维埃俄国诞生后,经历了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以及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两次重大转折。请回答:(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哪两次重大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A.苏联从阿富汗撤兵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美日欧三足鼎立D.美国重新称霸世界下列事件与战后世界局势的改变有直接关系的是()A.苏联直接出兵阿富汗B.日本成为经济大国C.美国里根总统上台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指的是A.固定的粮食税B.余粮征集制C.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D.允许中小企业由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右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具有改革性质的历史事件如“中国洋务运动”“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征是A.都取得了成功,完善了原有的社会制度B.都导致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C.都促进了资本“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国崛起》解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取代了苏联国旗。以此为标志,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A.60年B.69年C.73年D.74年关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评述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曲折的B.应该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社会主义运动没有发展前途D.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0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以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这里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A.十月革命B.苏德战争C.华约读两幅图,回答问题(5分)请回答:(1)有人说,二十世纪的世界史上有两次重大改革,在两大国历史进程中成效显著,列举图中两国领导人实施的改革分别是什么?(2分)(2)这两个国家的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中不客观的是,这种体制A.完全不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在一定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C.有严重弊端D.后来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图,对下图中人物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针对斯大林时期的弊端采取了一些措施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改革导致苏联解体D.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在苏联、东欧和中国等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下列哪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A.农、轻、重发展的比例要协调B.应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下表反映的是1928~1937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年份1928年1932年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53221A.英国B.法国C.苏联斯大林经济模式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经济上的弊端突出表现在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经济C.权力高度集中D.民主法治健全苏联1937年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历史上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美国、苏联(俄罗斯)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的经济建设及彼此关系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7分)材料一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八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材料二: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1918年4月,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工作的父亲写信,她在信封的下方写她的国名应是()A.沙皇俄国B.苏联C.苏维埃俄国D.俄罗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期间,苏联经济状况是()A.实行新经济,经济迅速恢复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C.正在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同时出现经济大危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随着镰刀、锤子和五星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徐徐降落,前苏联不复存在。下列关于前苏联改革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弊端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主要是因为该模式A.缺乏民主法制保障B.形成于“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的实质是A.苏联解体B.社会制度的改变C.国1921-1929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增长表国家苏联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年均增长率24.3%17%9.4%7.1%4.3%3%苏俄(联)这一时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A.摆脱了经济危机B.恢复了国民经济C.巩固了民主政权D.巩固了工农联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21年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国家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C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经历过70年的风雨后土崩瓦解,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在改革中走向解体,又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体制中。(12分)(1)领导前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导致苏俄(苏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俄(苏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表时间(年)19211923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34.5544.2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列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材料二:列宁认为,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取决于把苏维埃政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只能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东西建设共产主义”。因此,苏俄决定A.发动彼得格勒“1991年岁末,莫斯科风雪弥漫,克里姆林宫屋顶上已不见印有锤子和镰刀的鲜艳红旗”。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宪章运动失败B.巴黎公社失败C.苏联解体D.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有人说,“对于俄国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如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如图漫画描述的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美苏争霸结束B.两极格局瓦解C.冷战结束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20世纪20年代,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在这里,“退一步”是指A.实行新经90年前,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起组建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2011年12月,经历了18年的漫长谈判,俄罗斯终于如愿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被公认为是俄罗斯对外开放的一个新的转折点。这再次让人们想起90年前,苏俄第一次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他评说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1861年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列宁说: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冷战政策某班举行辩论会,如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列林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改革是A.日本的明治维新B.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C.俄国的1861年改革D.中国的戊戌变法如果把“苏联解体”、“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等确定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动荡与变革B.两极下的竞争C.和平与发展D.两极下的格局有学者评论俄国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这位学者评说的是列宁新经济政策。下面关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②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他国“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A.实施的背景B.实施的1991年12月25日晚,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铁锤镰刀红旗缓缓降下,苏联宣告解体。下列有关苏联历史的回顾,正确的是()A.苏联诞生于十月革命中B.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了工业1921年,苏俄在国民经济陷于瘫痪的状态下,果断地在全国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一五计划D.农业集体化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主要是因为苏联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A.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后B.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C.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后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战争的破坏B.农业集体化的实行C.德国法西斯的进攻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列宁的指导下,苏俄进行的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诗中概述的国家在1980年的国名简称是……………………………()A.俄国B.苏俄C.苏联D.俄罗斯20世纪30年代,苏联人民在列宁领导下,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实现了国家工业化。错误:理由:;如图,下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A.《土地法令》的颁布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试题300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A.进行十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国家名称的改变B.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C.经济体制的变化D.两极格局的结束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目的是()A.实现工业化B.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巩固新建的苏联政权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最主要的弊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调节C.权力高度集中D.民主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国家权力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八一九事件”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苏联的解体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C.赫鲁晓夫下台D.戈尔巴乔夫改如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动荡,出现了雪崩式的政治变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A.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B.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中苏关系恶化D.改革成效有学者评论苏联某此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他评说的是A.列宁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C.1861年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苏联领导下成立的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哪方面?()A.社会制度B.国家名称C.文化观念D.民族构成下列政策在苏俄或苏联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作用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大清洗政策D.高度集中的体制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走近古稀之际,终于宣告了它的解体,此时,执政的苏共党中央书记是()A.戈尔巴乔夫B.列宁C.斯大林D.赫鲁晓夫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戈尔巴乔夫着手进行了改革,改革之初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文化方面D.政权问题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A.越南战争的结束B.尼克松访华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海湾战争(12分)20世纪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请问苏联赫鲁晓夫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7分)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10分)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有三次成功的改革调整: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见彻底倒塌了,从此后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是A.苏联解(7分)判断分析题列宁、戈尔巴乔夫是俄国(苏联)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都对当时而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述。请判断谁的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8分)大国之路材料一:材料二:1933年,美国总统签署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对恶性竞争的企业界、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深陷贫困的劳工以及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了规定,从(7分)从百多年前工人运动的波澜壮阔,到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社会主义百年探索的壮美篇章,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从未止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一年后,却出现了“无产阶级与广大农民群众紧密结合”的局面。带来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新经济政策顺藤摸瓜。藤:①在一战的硝烟中诞生;②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20世纪30年代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④1991年12月解体。瓜是指()A.华约B.奥匈帝国C.苏联D.国际联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本题10分)材料一: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为此,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1929—1933年,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是: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全面加速B.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C.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已经取得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21年,苏联成立B.1926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法国、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D.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非常经济措施B.促进了当时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D.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关于斯大林模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其形成标志是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B.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C.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B.说明社会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最值得我国借鉴的措施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国家是()A.德国B.苏联C.日本D.英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改错题:写出题中错误的表述,并加以改正。每小题2分,共10分。在学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有关内容时,小张同学做了笔记。由于粗心,出现了几处错误,请聪明的你从下面的笔记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①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②农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③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④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有一则笑话:农夫伊万捉了一条鱼,兴高采烈地回家对老婆说:“我们有炸鱼吃啦!”农妇回答:“没有油啦。”“那就煮。”“没有锅呀!”“那就烤。”“没有柴呀!”农夫生气地跑回河边,用力地把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是A.苏联国土辽阔,资列宁以大河作为自己的名字,他的后继者则以一种硬度极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俄语发音就是斯大林。下表格是斯大林1926-1940执政时期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斯大林执政时期有(7分)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也可以相互借鉴。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1919年,俄国工人的吃用由国家统一配给B.1918年,俄国工人多劳多得法、英、德、美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近750%,到1940年,苏联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究其原因主要是A.苏联国土辽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期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去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可知当时苏联实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在抨击苏联的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C.工业化运动D.戈尔巴乔据史料记载:政府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公民和其他组织以促进生产发展,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或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或经济体制)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A.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其重点发展重工业D.是苏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材料二:“社下列主题中,最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与匈牙利等国历史的是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C.亚非拉的独立与振兴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是A.实施产业复兴法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列宁特地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俄国开采石棉的特许权。这种现象表明当时苏俄实行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1921年苏俄的国家经济已经陷于崩溃的边缘,无偿的征收再也执行不下去了。于是列宁在苏俄出台了新规定:农民们被允许在公开的市场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商人们可以保留他们经营中标志着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是A.采取新经济政策B.制定出新宪法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完成一五计划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报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A.轻工业B.商业C.重工业D.交通运输业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挤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1991年12月25日,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取代了苏联国旗——锤子镰刀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A.67年B.69年C.73年D.74年俄罗斯小姑娘娜塔莎出生于1905年。在她15岁时,她给生活在英国的叔叔写了一封信。她在信封寄出地址栏应该注上国家的名称是:A.沙俄B.苏联C.俄罗斯D.苏俄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既存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探索有①走城市夺取政权二十世纪30年代,苏联利用当时对苏联工业化有利的国际时机,采取积极政策,从西方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人才,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的国力大大增强,为二战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A.完成一次观察右图,关于美苏修建以下两个公共工程的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B.都是为了促进重工业发展C.都是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D.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如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该是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D.俄罗斯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与以上描述有关的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B.苏联解体C.八一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成功探索是A.实施新经济政策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颁布1936年宪法2011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提到这次“剧变”,我们有许多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其中,“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之一。苏联解体时的国家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下图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D.苏联农1921年8月,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得·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于10月28日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他能获此特权得益于苏俄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奴制废除C.新经济政策D.关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正确的说法是A.始终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B.始终坚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心C.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D.导致了苏联解体和世界局势的变化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A.实施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实施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重工业C.实行农业集体化D.颁布新宪法右边漫画是对20世纪30年代哪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形象描绘?A.工业化突飞猛进的苏联B.渡过经济大危机的美国C.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德国D.疯狂侵略扩张的日本列宁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不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修正这种错误,列宁采取的对策“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舜间,聚集在电视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1921年领导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这一事件标志著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十月革命胜利D.德国统一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开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国家干预,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王华同学创作了历史情景剧《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下面是开场白中的一段话,其中与主题不符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A.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进入高速发展阶段;B.俄国进行1922年,一位外国记者在苏俄考察,他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喀秋莎到市场卖土豆B.资本家可以经营部分企业C.征粮队到农民家中征收余粮D.安娜到商店买日常生活用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分)材料一:我们正在学习怎么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年份(年)1976~19801981~19851986~1989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下列事件不符合这一结论的是()A.罗斯福新政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C.中国的改革开放D.日本的明治维新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A.适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俄的经济发展问题。“改良主义的方法”指A.工业化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4年列宁逝世,在莫斯科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通过信件把这一沉痛的消息告诉国内的朋友,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写的国名是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苏联解体、东欧局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社会主义应不断进行改革来完善B.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D.“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小商贩柴可夫斯基因贩卖农产品而发了家。1919年的一天,他把从巴库贩来的大米运往基辅途中被红军扣留,大米被没收,红军给他开了张收条。材料二我们计划…苏联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大力发展重工业B.推进农业集体化C.实行新经济政策D.颁布《土地法令》“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前的人……都知道这时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B.南斯拉夫分裂C.东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1921年苏俄实施的一项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试题400
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史实结论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②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③华沙条约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D.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1919年的苏维埃俄国的是①红军正与德军作战②农民正在出卖余粮③工人在外资企业加班④纺织厂工人的工资是面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计划经济不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1921年,苏俄开始采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随之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当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时,有人曾向列宁提出建议,必须发展商品经济。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列宁的提议,决定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模式控制下,苏联政治建设存在的严重弊端是①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②民主与法制匮乏③强调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④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A.①②B.①③C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农民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C.允许多种经济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使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B.它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C.重视市场和价值规下列事件中,使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1936年通过新宪法有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据此判断,他评说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罗斯福新政C.戈尔巴乔夫改革D.邓小平改革《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有这么一段“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A.适时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①实行固定的粮食税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④实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A.①④B.②③C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A.新经济政策B.十月革命C.苏联新宪法D.二月革命“诞生一战中,二战显神通,一场新思维,导致两级终。”诗中的一场“新思维”是指A.匈牙利改革B.波兰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有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1991年12月25日晚上,红蓝白三色国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这一事件标志着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B.苏联解体C.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欧洲联盟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措施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D.农业集体化苏联的解体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崩溃B.标志着“冷战”的结束C.标志着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D.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1928年11月,斯大林在中央全会上提出:“高速度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行计划经赫鲁晓夫改革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宣告了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雅尔塔体系的终结。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被认为“斯大林模式”的体制是A.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苏联的经济体制C.苏维埃政权的商业体制D.苏联的工业体制20世纪30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农、轻、重各业齐头并进,取得良好成绩,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错误:理读图说史:(9分)(1)、图一形象地说明哪一事件的历史意义?(1分)该人物在经济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是什么?(2分)(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1分)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下列对20世纪中期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B.大力推行种植玉米C.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D.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B.市场经济繁荣C.经济危机严重D.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进行②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③都取得了成效④目的是为恢复经济,巩固政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右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A.俄国农奴制的废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C.新经济政策上个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世界各国人们心中理想的国度,请你选出其中的原因()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②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因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对丘吉尔所说话的正确理解是()A.斯大林让苏联历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由此可以看出,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这是因为当时苏俄实施的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农业集体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读下图,1925年经济数据明显好于1920年。这主要是因为()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斯福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这些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政策的内容()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③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B.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政策C.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思想和路线D.“八一九事件”的爆发苏联曾经是历史上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3分)(1)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的形成。沉重打击了德国法西斯,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的1921年,苏俄面对困境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新”在何处()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国家干预经济C.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无限制的发展D.利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A.农奴制改革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1922年12月,苏联成立。下列经济现象中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是A.农民的粮食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度B.外国资本家在苏联经营中等企业C.市民在市场上用货币自由购买商品D.重要的工矿企《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右边漫画主要反映了前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1924年,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寄信人地址中的国名应该是A.苏联B.苏俄C.俄罗斯D.沙俄“创新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经济政策创新(1)列宁、罗斯福在经济建设上做出了怎样的创新性贡献?问题二科技创新(2)第三次科技1921年列宁曾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法令,在一个小农国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改正这一“错误”,苏俄开始实行A.战时1941年,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之后,苏联只用了八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说明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B.斯大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下列各项中说明“道路已经指明”的是A.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实行战时共列宁说:“在战争结束后,俄国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国家建设里面去。俄国慢慢“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提到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新经济政策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论点。下列表述属于“论点”的是A.二战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B.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西方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A.国家大大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C.实行对外开放D.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生产力的办法。”-----摘自《青海社会科学》材料二1933年,美国政府与农场主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美国总统签署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对恶性竞争的企业界、不适应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深陷贫困的劳工以及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了规定他是苏联改革的领导人之一,他实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后由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被迫下台,“他”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的重点是()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C.文化方面D.科技方面20世纪后期,苏联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A.个人崇拜严重B.经济发展停滞C.戈尔巴乔夫改革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A.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B.必须搞好经济建设C.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D.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一些学者认为,斯大林时期乌克兰发生的大饥荒是当时农业政策造成的。如果这些学者的观点符合史实,造成大饥荒的原因应是()A.推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实行农业集体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该国“社会制度初显优”最集中体现在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D.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的是()A.勃列日涅夫B.赫鲁晓夫C.安德罗波夫D.契尔年科部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B.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C.戈尔巴乔夫改革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2014年3月克里米亚宣布脱离乌克兰独立,克里米亚事件与前苏联有密切的关系。乌克兰曾经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与它同时加入苏联的国家有()①俄罗斯联邦②白俄罗斯③外高加索联邦④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的工作。”这段话突出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B.新经济政策不在适应当时的国情C.斯大林体制伤害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下列能够体现这个公式含义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最有可能讲这番话的苏联领导人是()A.列宁B.斯大填入下表横线处的应是______最高领导人在任期限______________1953年—1964年勃列日涅夫1964年—1982年安德罗波夫1982年—1984年A.美国罗斯福B.苏俄列宁C.苏俄赫鲁晓夫D.苏关于赫鲁晓夫的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953年,列宁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B.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C.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经济体制D.赫下列哪一事件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A.戈尔巴乔夫改革B.东欧剧变C.赫鲁晓夫改革D.匈牙利改革1922年秋苏俄出口粮食4000万普特,两年后又出口粮食1亿多普特。这一成果得益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比较,不同之处是()A.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的B.以工业的调整为中心C.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D.使国家经济状况出现好转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见,该文的主题是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D.戈尔巴乔夫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未能取得良好效果。1986年至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率仅为2.8%,反而低于改革之前。当时领导改革的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土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图形标志用于表达特定的历史或事物信息。下图是A.奥运标志B.不结盟标志C.欧盟旗帜D.苏联标志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A.《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俄国十月革命——人类历史“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纠正材料所叙述的错误,列宁采取的重大举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A.实行全民配给制B.禁止私人经营企业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D.取消商品买卖“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我国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1953年,至今仍在施行。你知道我国借鉴的是哪一国家的做法吗?A.苏联B.美国C.俄罗斯D.印度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上,三位杰出领导人的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据所学知识回答:(1)____领导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1921年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都是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B.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维护了工农联盟D.都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1923年的某西方报纸的元旦特刊中,有一组对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年度新闻总结。其中出现错误的是A.该国的资本家正为自己企业的产销两旺而举杯庆贺B.该国的国家工作人员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A.俄国农奴制废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