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定义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
2.生态破坏: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
◎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知识扩展
(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生态建设:
2.生态破坏: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
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
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
◎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导致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认为因素及其后果。
2、知道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说明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3、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认为原因及其严重后果。
4、注意区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工程活动导致的自然灾害类型。
5、了解人类大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而惊醒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
◎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5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10
◎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