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
◎ 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的定义
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的两个方面: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二)灾中应急:
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
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 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的知识扩展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
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二)灾中应急
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 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的教学目标
1、结合救灾情景,了解救灾过程,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灾害分析,能说出救灾物资的储备种类、数量和储备地。
3、通过灾害发生过程的视频、图片的资料,真实的感受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 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10
◎ 自然灾害中的救援与救助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