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的定义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1、资源短缺
(1)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短缺。
(3)典型事例: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2、生态破坏:
(1)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成因:自然植被遭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
(3)典型事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小时;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日益减少。

3、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成因 典型事例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坡污染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大量的垃圾任意堆放 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
嗓声污染 交通、工厂等 噪声—无形杀手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泄漏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人海洋 渤海湾赤潮、日本水误湾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

◎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的知识扩展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1)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表现
资源短缺: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
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1)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2)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海洋污染等。
◎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的教学目标
1、明确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
2、能够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上城乡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及其成因。
3、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
4、通过对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布和成因的学习,形成科学的环境观与人地观。
◎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综合运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5
◎ 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的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