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陆王心学
◎ 陆王心学的定义

陆王心学:

是中国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南宋时,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陆九渊提出“心即理”;针对朱熹“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陆九渊提出更为便捷的“发明本心”的主张。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致良知”指磨练吾心内在的良知,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这个过程即为“知行合一”。“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陆王心学的知识扩展
①陆九渊与“心学”。 陆九渊是与朱熹同时代的人,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成为与朱熹一派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被称为“心学”。 和格物致知不同的是,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②“心即理”。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致良知”。 王阳明突出良知的重要性,认为经典为良知服务,看经书的目的是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 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 陆王心学的知识点拨

陆王心学概况: 

(1)代表人物: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① “心即理也”; 
②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太简) 
(3)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
①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 
② “致良知”“知行合一” 

◎ 陆王心学的教学目标
1、理解陆王心学的概念。
2、了解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认识陆王心学“修养论”中的积极意义。
◎ 陆王心学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2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16
◎ 陆王心学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