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的试题列表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的试题100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指出“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18分)经济发展、社会变动是孕育思想文化变革的底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26分)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A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两则经典名句,与它们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苟利“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一材料作为史料可用于直接证明A.商鞅的经济政策B.孟子的民本思想C.王守仁的心学理论D.黄宗羲的经济思想“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A.李贽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夫之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C.整顿吏(18分)阅读以下中外名人论述孔子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予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在都穆(明)《听雨纪谈》、黄宗羲(清)《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近代学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先后出现了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这反映了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的学风B(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他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17分)中西方传统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遗产内部确立了一种深刻的内在紧张状态;希腊遗产为西方思想提供了智力基础。这种基础对将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是A.挑战正统儒学权威B.彻底否定孔孟之道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倡导君民共主“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顾)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李贽批评道学家说:“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有其他人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下列表述与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②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④反映了知识“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26分)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明朝泰州学派的王艮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匠心独具的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公愚妇”都“能知能行”,“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学校”篇中,他(黄宗羲)强调儒家的学校必须同时发挥政治和教育双重功能。学校应是公开发表政见的政治批判“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B.君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一学者做过如下评价“所以能在清代学术界占重要位置,第一,在他做学问的方法,给后人许多模范;第二,在他所做学问的种类,替后人开出路来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从中可以看出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B.两者没有任何联系C.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明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曾国藩在家书中说:“余观汉人词章,未有不精于小学者……自宋以后能文章者不通小学,国朝诸儒通小学者又不能文章。”文中“小学”指A.儒家经典B.唐诗宋词C.少年儿童求学的第一阶段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C.商品经济的发展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当时万马齐喑的文化专制时代,可以说是出现了一缕民主的曙光。黄宗羲、顾炎武思想主张的相同之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以满足君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动摇了“其(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于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因为黄宗羲的思想①有对专制帝制的总体性批判②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与戴震主张相似的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而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主,君为客D.限制君权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以下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①“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盖亭林论学,本悬二的:一曰明道,一曰救世。其为《日知录》,又分三部:曰经术,治道,博闻”。梁启超认为此人的学术思想具有以下特点A.救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A.主张学以致用B.维护封建礼教C.反对迷信崇《传习录》记载:“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材料表述的是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至明清之时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李贽自称“异端”,对封建正统思想关于李贽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A.与道学家的思想相同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C.是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D.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领域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三者的共性是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与此对立的哲学观点是A.心即理也B.意之所在便是物C.吾心之能作者为所D.尽器则道在其中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说明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有感于此,顾炎武A.发奋研读孔孟之书B.号召人们多学程朱“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生民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梁启超评价黄宗羲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比卢梭早200年的这么先进的思想。”其“先进的思想”主要表现在①反对君主专制②设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③倡导言论自由④主张民主共和A.①②③B.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太子》篇中说:“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该言论反映了唐甄的黄宗羲曾说:“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除布帛外皆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A.反对以孔子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限制君权C.民主共和D.民为邦本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贽提出的观点是()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提倡人人平等C.反对封建礼李贽在《藏书》中说道:“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李贽()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B.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C.主张人应该独立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工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①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削弱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松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36分)经世致用是儒学悠久的传统思想,提倡学术要面向现实,服务现实。每当社会面临危机之时,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往往以此为号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姚安公曰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认为,“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材料中“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不包括A.提倡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C下列关于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猛烈抨击专制制度B.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张: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他是A.李贽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32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权利与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才合成了天下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易》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同类相招,云从龙,风从虎?归凤求凰,安中国早期人文主义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晚明时期。其主要依据是A.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B.传统自然科技发展到顶峰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中国的思想文化多姿多彩。有的倾向压抑人性,有的倾向个性自由。其中贯穿着讲求个性自由的是①朱熹理学的主旨②庄子的逍遥游诉求③文人画的创作风格④李贽的离经叛道反正统A.①③B(26分)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材料一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顾炎武说:“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白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材料实质上表明顾炎武A.(28分)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说: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有西方学者称其为“中国自由主义先驱”。该思想家是A.王夫之B.“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王守仁B.陆九渊C.李贽D.黄宗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下列属于该“某人”观点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C.否定传统文化,促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明代思想家何心隐主张“育欲”,认为“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这反映了A.西方人文思想影响深远B.程朱理学退出历史舞台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D.传统理学思想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A.顾炎武意识到来明理学危他提出天地万物“变化日新”的见解,认为一旦事物不动,就必趋腐败,“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肖,亦而死”。不但自然界如此,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他强调:“三代之法,不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材料中“反动”的含义是:A.宋明理学丧失了统治地位B.传统儒学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这一主张: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现代学者马叙伦称道黄宗羲是秦以后二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之一。“人格完全”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A.中国传统儒家思想B.西方理性主义启蒙思想C.近代中国的民主“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A.人们很难从历史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D.两者毫无关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A.主张建立公天下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16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清初思想家朱之瑜认为做学问应该有益于社会。他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着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掉弄虚脾,捕风捉影。”他的这种思想与下列哪位思想家最为接近A.李贽B.朱熹C.以下表述与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不符的是A.浙东学派的创立者B.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25分)阅读下列材料: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明清之际,出现了有别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外的实学思潮,下列主张反映这一思潮的是:A.“束书不观,游谈无根”B.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C.崇实黜虚,废虚求实D.天理之王夫之说:“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的试题200
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李贽在此表达的思想主要是A.个性解放,B.思想自由C.人人平等D.人皆有私(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黄宗羲曰:“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C.宋朝风俗画(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古者以天下为主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的试题300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的试题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