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定义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西汉,《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 
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

◎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知识扩展
①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②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人理论和经验,结合自己实践,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的贡献不仅总结,还在于它创造性地提出了辨症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因而被称为“万世宝典”。③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是一部重要的中药学著作,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宝典”。
◎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知识点拨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
①政治上:先进统一、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繁荣
③文化上:兼收并蓄
④对外关系上:开放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与创造
⑥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

◎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知识拓展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一名《内经》。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著作。成书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前后。这部著作并非出自一时一人的手笔,而是在长时期内由许多人参与编写而成。原书十八卷,包括《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把《针经》改称为《灵枢经》)各九卷。《内经》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以论述中医基础理论为重点,兼述卫生保健、临床病症、方药、针灸等多方面内容,为祖国医学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阴阳学说,作为我国古代自发的唯物观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内经》中贯串于学术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阴阳学说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来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变化发展,认为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和协调(所谓“阴平阳秘”),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必备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失掉人体阴阳这种相对的平衡和协调,就会产生疾病。拿发热这个症状来说,阳盛可以引起,阴虚也可以引起,病因、病理各不相同。如何区别?又须结合患者发热的特点和其他临床表现进行整体分析。这种整体观念在后世医学又有所丰富和发展,是中医诊疗和分析病症的主要思想方法之一。
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中用以说明生理、病理的重要理论。《内经》关于脏腑、经络的论述,已经比较系统和全面。《内经》介绍脏腑功能,有一段不平凡的记载。《素问·经脉别论》提到饮食经过胃和消化系的吸收,其中水谷精微之气,散之于肝;精气的浓浊部分,上至于心,由心脏输送精气滋养血脉,血脉中的水谷精气,汇流于肺,所谓“肺朝百脉”;由肺(通过心)再把精气转输到全身,包括体表皮毛和体内脏腑等组织。这是对人体体循环和肺循环概况的大致正确的论述。《素问》还提出“心主身之血脉”和“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理论,表达了心脏和血脉的关系和血液循环的概念。

◎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教学目标
1、识记《黄帝内经》;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概况。
2、能够理解《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意义和地位。
◎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