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梁启超《变法通议》
◎ 梁启超《变法通议》的定义

 

◎ 梁启超《变法通议》的知识扩展
《变法通议》把兴学校、育人才作为变法的根本把教育作为开民智、兴民权的基础。它所表达的重视教育的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是它只揭示了造成中国人才缺乏、民智未开的教育原因却没有从更深一层看到造成中国教育落后的政治原因这是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之所在。
◎ 梁启超《变法通议》的知识点拨

《变法通议》主要内容:

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本书是近代中国最为系统全面的向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的著作,从理论上深入阐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及其保种、保国、保教的作用,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

◎ 梁启超《变法通议》的知识拓展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年),广东新会县茶坑村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出身于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地主家庭,15岁时,受业于阮元在广州创办的学海堂,17岁考中举人。
1890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开始看到《瀛环志略》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1年,他就学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1895年,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
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第二年,他到湖南,担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
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主编《清议报》,后又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但是他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
1907年,他在东京成立政闻社。辛亥革命以后,他回国,纠集立宪派、保皇党徒组成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并出任袁政府司法总长。
1916年,他与蔡锷联合反袁。8月,他组织宪法研究会,依附于段祺瑞,出任段政府财政总长。
1920年,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鼓吹孔孟之道。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他的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 梁启超《变法通议》的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 梁启超《变法通议》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4
◎ 梁启超《变法通议》的所有试题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