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的定义

 

◎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的知识扩展
424年,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戎车屡动,频频征讨,431年灭夏国,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自西晋灭亡以后,北部中国纷纷扰扰了一百二十余年,至此复归于统一。北魏重新统一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的知识点拨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建立:
386年拓跋珪公元338年,拓跋部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攻代,什翼犍战死,代灭。公元386年,鲜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孙)恢复代政权,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2、迁都:398年盛乐→平城(今山西大同,第一次迁都)
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珪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
3、统一: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了黄河流域。
拓跋嗣死后,16岁的拓跋焘(太武帝)即位,即位之初就以少胜多,顶住了当时北方大漠政权——柔然的疯狂入侵。拓跋焘开始主动反击柔然,先后13次出兵柔然,以429年战果最为辉煌征服了漠北一带,柔然臣服,为日后统一北方又迈出重要一步。公元427年,又用3万骑兵攻破了坚不可摧的统万城,从此北魏统一北方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公元431年灭夏,平山胡,西逐吐谷浑,又于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使北方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复归于统一,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4、统治:北魏统治者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使北魏政权雄踞于北方。
(1)道武帝拓跋珪的统治政策:
①实行编户,定居生产:
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制度进行改革,“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在继续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在黄河以北、五原、云中、代郡等地(今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区)大兴农业,开立屯田,而且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稳固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加速了拓跋鲜卑封建化的进程。
③重用汉族地主,仿汉制设官;
④设立太学,培养人才。
(2)太武帝拓跋焘的统治政策:
①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
拓跋焘积极吸取汉族传统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着力整顿吏治,多次下诏令严厉制止官吏的贪残行为,通过巡行察访了解官吏政绩,不称职者罢免,有恶行者处之以法;进一步修订律令,征用汉族士人崔浩、游雅、高允等先后三次更订律令,大量吸收中原汉族律令条文,使之更适合汉族情况。这样,拓跋族的封建化在政治上逐步加深。
②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拓跋焘倡导儒学,崇尚文教,兴办学校,整理经籍,修编国史。拓跋焘采取的崇尚文教政策,使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很快地为拓跋部所熟悉和接受,因此,后人司马光和胡三省都说:北魏自平凉后,儒风始振。尤值一提的是,随着学校的建立,教育的发展,儒家经典的整理刊行,提高了拓跋部的汉文化水平,培养了一批精通儒家学说的拓跋部知识分子,从而成为以后孝文帝改革的社会基础与思想基础。
③劝课农桑,提倡节俭:
拓跋焘也吸取了汉族统治阶级的传统政策,劝课农桑,崇尚节俭,按人口分配土地,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的知识拓展

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鲜卑族人。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一说为什翼犍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376年,秦灭代国,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10年后即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前秦灭亡、北方混乱的机会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自己最后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其政绩:在他在位期间,对外遏制了柔然等族的袭扰,稳固了北魏的边疆;对内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建国,仿中原封建制度营建宫室,制定各类典章制度、礼仪等。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水平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拓跋鲜卑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部族制度进行改革,“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使各个民族都成为北魏的编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拓跋鲜卑在新的环境、新的条件下很快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方面,在继续注重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务农息民”、“劝课农桑”、“计口授田”,在黄河以北、五原、云中、代郡等地(今内蒙古中西部和山西省部分地区)大兴农业,开立屯田,而且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稳固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加速了拓跋鲜卑封建化的进程。其更为重要的意义则在于使拓跋鲜卑成为第一个统一北方地区并建立政权的北方游牧民族。

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公元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公元386年,什翼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395年,拓跋珪大败后燕军于参合坡,歼灭后燕军主力。次年,北魏基本占有今山西、河北之地,不久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拓跋珪死后,长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公元423年拓跋嗣率军越过黄河,攻占洛阳、滑台(今河南滑县)、虎牢(今河南巩县西北)。拓跋嗣死后,其子拓跋焘继位,是为世祖太武帝。在他统治期间,北魏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拓跋焘,字佛狸,“聪明大度”,是北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他继位后,采取多项措施,以加强北魏的封建化过程,加强与中原汉族地主的结合,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任用崔浩等汉族士人,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坚实基础。
在崔浩等人的战略谋划下,拓跋焘将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占据关中地区的夏国,自公元426年起,拓跋焘连年攻击赫连昌统治的夏国,经过统万之战、上邽之战等役,于公元431年,终于消灭了夏政权,在此期间,拓跋焘还率军深入大漠,反击蠕蠕族的侵扰,有力抑制了北魏自身北部的边患。此后,拓跋焘将兵锋转向据有今辽宁、天津一带的北燕,历经数年征战,于公元436年灭亡了北燕政权。接着,拓跋焘又把打击的对象锁定在占据河西地区的卢水胡北凉政权,公元439年,拓跋焘亲率大军攻克北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灭亡北凉。至此,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历时136年之久的十六国分裂局面,从而与南方的刘宋政权并立,形成南北朝对峙的格局,而太延五年即公元439年北魏攻灭北凉这一年,通常被认为是南北朝的开始年代。

◎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的教学目标
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必考
分值比重:15
◎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的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