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士之法的试题列表
取士之法的试题100
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阅读以下材料,然后解答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所示,宋仁宗时期,军费开支占政府全年总支出多少个百分比?(2分)(2)以上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所面临的什么问题?(4分)这一问北宋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耳!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的反映了现实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②他限制封建大商人操控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公元十一世纪早期,如果你是大户官僚,则可能面临()A.通过“恩荫”获得官职B.越是富裕交纳的免役钱越多C.按照政府丈量出来的田亩数交税D.单纯享受免税特权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的民谣,这是因为()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二: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三朝收支情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宋代王安石变法D.明代张居正改革“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A.打击大商人B.增加政府收入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打击高利贷者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A.增加税收B.整顿军队C.富国强兵D.科举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A.青苗法B.均输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逃避赋税的大地主大官僚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A.市易法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D.免役法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A.淘汰冗员B.改革贡举C.减轻徭役D“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改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历史的影响十分复杂,关于一场改革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宋读书人: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按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A.王安石变法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戊戌变法(10分)【历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30分)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对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材料一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都用“社会主义”一词来指称王安石的新法。我们可以肯定,一种社会公正和有时甚至是平均主义的理想鼓舞着10-12世纪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莆,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术,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们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对变法前后社会景象的描述:(一)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安石主张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满足需求,并不主张一味减少开支或者要求人们节欲。正是这一观(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此行之,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缺食;因可选官劝诱,令兴水土之利,则四方田事加修。盖人之困乏,常在于新陈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B.孝文帝实行“三长制”,使地方豪强失去对大量依附人口的控(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理由是“上户自足,无假(借)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名为厚民,实乃剥下;名为惠民,实有利心。”这是反对A.方田均税法B.免役法C.青苗法D.保甲法(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有为人垢病之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盐乡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以来几十年间君主七朝八姓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体制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出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至忠直疏远,馋佞辐辏”。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最接近司马光说法的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熙宁二年,罢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熙宁四年,以锡庆院朝集院为大学讲舍,其所教者,以经为主。熙宁五年,又建武学于武成王庙,教【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晏(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大臣)诸道置设巡院官,重价募疾足(善走的人),自诸道巡院距京师,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④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国民之交敝也,自苛政始。苛政兴,足以病因瘁民,而尚未足以亡……惟是苛政之兴,众论不许,而主张之者,理不胜而求赢于势,急引与己同者以梁启超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其改革措施中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与今世所谓警读北宋仁宗、神宗年间财政收入来源表,对其解读,合理的是时间项目绢帛五谷钱币(京师岁入)宋仁宗时期——3680万贯宋仁宗嘉祐某年276万余匹1807万石—宋神宗时期——6000万贯宋神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今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作用明显,影响深远,而宋人却对其颇多非议,理学家们对其批评尤为激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专用己意,(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在20世纪来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使唐朝在(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采麦之赢,先贷以钱,俊谷熟还官,号“青苗钱,实行之数年,凛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北宋“冗官、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用意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21世纪中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在(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宋初统治者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动乱的隐患远未消除。内有武臣拥兵自重,掣肘皇,权,外有契丹重兵胁边,伺机进犯;二是急需充实和调整各级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太学三合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合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含、上含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苗法者,不过一季艮行之业耳,……而季艮行之为业,其性质(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改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历史的影响十分复杂,关于一场改革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材料一:南宋读书人: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15分)材料一: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黄仁宇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取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反对王安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A.加强军队建设B.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D.大力发展经济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年代收入(单位:贯)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万余12677万余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12625万余“所处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万“惠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如警守,吏禄绝贪餮。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涉及的改革措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贫弱现状的主要办法是A.“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佃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减轻农民负担B.限制高利贷、大地主剥削C.抑制土地兼并D.改变积贫,达到富国目的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2分)材料一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此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
取士之法的试题200
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有人认为:“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王安石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为此,王安石在改革过程中A.废科举以培养变革人才B.增加进(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在谈到变法设想时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A.开支过多B.土地兼并C.水利不兴D.生产过少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影响认识较准确、全面的是()A.使北宋改变了积弱局面,与辽、西夏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B.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C.选拔了大量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D.使北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度的思想D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宋神宗急功近利B.宋神宗反对变按下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均输法
取士之法的试题300
取士之法的试题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