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试题列表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试题100
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共和②维新变法③马克思主义④民主与科学[]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C.①④③②D.①②③④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用民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进步主要体现在[]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著作是[]A.《新青年》B.《天演论》C.《四洲志》D.《海国图志》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你认为谭嗣同说这句话的真实意图应该是[]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赞赏B.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C.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A.充当帝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我国地兼二带,民糅五族,泱泱大风,匪假外求,天然资格,举世莫吾媲也。而论者乃或欲效颦美国,剖之为若干独立小邦,使各自为政。彼美国沿历史已成之局,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近代史上,顽固派指责某位人物“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位人物应该是[]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木夏木、陆奥诸人皆20年前出洋之学生也。愤其国为西方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谐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孙中山先生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的主要区别在于[]A、推翻满清王朝B、受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为富国之本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探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短短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进步思潮有①实业救国思潮②维新变法思潮③民主共和思潮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论述,其主要的不同点[]A.社会背景B.根本目的C.途径手段D.阶级属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差异,民主制的形式与实质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下图为1833—1898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共和”“民主”在1833—1913年的出现的频率度统计从图中可见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夸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人注目。阅读下列材料: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明夷待访录》)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书“对于三千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三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先后经历了走“英日人的路”,走“美国的路”,走“俄国人的路”,最后找到了“自己的路”。据此回答:(1)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的中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阅读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以下关于下面三种报刊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文宣传变法图存②《新青年》的时代是批判复古逆流,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③《民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管子·任法》(《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说他创办学堂的目的是“夫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所谓“逆乎常纬”……他开设的学科除了义理、考据、词章之外,还增设“经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据表中甲、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A.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共同点是[]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三种可能影响中国走向的力量: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派;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派;以张謇、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这三种政治力量虽然基本上没有共识,但实际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是[]A.陈独秀B.毛泽东C.梁启超D.李大钊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多种思潮迭起,冲突剧烈,说明这一时期中国:①产生了多种政治力量②先进的中国人勇于探索救国真理③民族危机严重④尚未找到救国的正确途径[]A.①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C.英国宪章运动D.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晤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阅读下列材料: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访华时,新华社评论说:“法兰西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伟大民族,虽然分处欧亚大陆两端,相距万里之遥,但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20世纪初,梁启超倡议“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由此掀起了“史界革命”。梁启超提出这一主张主要源于①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②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③西学传入的不断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手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①“中体西用”②依靠清王朝进行改革③建立君主立宪④实现民权⑤实行共和制[]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且主题多,特点鲜明。其中仁人志士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爱国主义的核心体现。材料一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简图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下列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C.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最能说明的是[]A.康有为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B.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A.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A.爱国精神B.种族成见C.浪漫性格D.厌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下列说法属于维新思想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天不变,道亦不变”C.“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D.“立国之道,尚礼仪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①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主张兴民权③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④颁布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请回答:(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表现在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②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③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④《中华人民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不同角度看历史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梁启超《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不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用评价下列人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C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面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做出了不同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图2(1)图1所示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图2所示文件中的哪些原则体现了这一主张?___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试题200
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某学习小组就中国近现代宪政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兴民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戊戌变法后,康有为“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致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致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试题300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的试题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