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的试题列表
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的试题100
从《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其不能说明[]A、前者阻碍了后者B、前者推动了后者C、反映了民主的下移D、都具有进步性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实行抗战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东汉张衡所作的《两京赋》分为《西京赋》和《东京赋》,描述了西京的豪华和东京的简朴。这里的“两京”分别指的是[]A.南京、北京B.南京、长安C.长安、洛阳D.北京、长安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漫画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不同时期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象。下列表述最能体现下面漫画含义的是[]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政府的负担B.外国资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29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重温历史上的教育改革,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教益。阅读下列材料,回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原图上的文字改为简体),如果为漫画拟定标题,下列标题与其寓意最贴切的是[]A、中体西用B、救亡图存C、宪政闹剧D、共和风云试分析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的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描述的是[]A、君主专制B、民主共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01年1月29日,尚在西安的清廷颁布上谕,申明要变法革新:“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最高权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下图是1908年《申报》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请替作者加上一幅标题[]A.根本不净,百事皆非B.立宪专制,一脉相承C.立宪专制,互不相干D.立宪专制,性质相同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政府与百姓(约1911年)[]A.反满兴汉B.官逼民反C.政治民主D.暴力革命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材料二(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败光绪帝实行的新政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一致的是[]A.改革教育制度B.召开国会C.制定宪法D.设立议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2011年10月,湖北武汉举行“辛亥革命百年论坛”讲座,海峡两岸的辛亥革命后裔、专家学者聚集江城,全方位地研究了辛亥革命的方方面面,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取得了多领域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1年1月29日,尚在西安的清廷颁布上谕,申明要变法革新:“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20世纪初,中国先后出现两部宪法,对中国政治近代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该《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政府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该《宪法大纲》只有“君上大权”一章,后附臣民权利义务。拟定者申明《钦定宪法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东汉张衡所作的《两京赋》分为《西京赋》和《东京赋》,描述了西京的豪华和东京的简朴。这里的“两京”分别指的是[]A.南京、北京B.南京、长安C.长安、洛阳D.北京、长安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竞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D.“新政”不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材料一:被套牢的牛马拉车不息,稍慢即受鞭挞。“服劳役而又受苦楚,无自主之权,大都类是”。材料二:群蜂会议曰:“如有伐我巢而残我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共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一般认为,真正意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论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请回答:(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据粗略统计,清末赴某国留学人数:1901年为274人,1903年为1,300人,至废科举的1905年则猛增到8,000人,翌年更是达到12,000人。以上材料中的某国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人D.带动了《国闻报》、《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组建新军。新军的主要特点是[]A、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B、最早配备近代先进武器C、专门征召知识分子组织的军队D、多以文人充任高级军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包括正文14条和“臣民权利义务”“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三个附录。规定皇权“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统治国家之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34年,他正式发表了《哲学通信》。他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他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以下有关“预备立宪”的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宪政体制的转变B.实际上是“中体西用”政治上的体现C.缓和了社会矛盾和清政府统治的危机D.实现了维新变法运动提出的法治社会逐步代替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首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首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C、雷锋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1901年1月,清廷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是指[]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清朝时期有大臣提出“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中国隋唐以来的千年大法——科举制度废止的时期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伴随着战争与流血,都伴随着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都伴随着国家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小玉回顾近阶段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绘制了一份表格,请为这张表格制定一个主题,并完成表格相关内容。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894年,甲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张之洞对统治者某举措的意见是“深恐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材,数百万童生之怒。”该举措应是[]A、废八股B、派游学C、办学校D、我国历史上某宪法规定:本国采行“君主立宪政体,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以法院遵律司法”。该宪法应是[]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两个女人的时代19世纪,中、英两个女人的沧桑时代,截然相反的治国之路。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一位是东方帝国的太后,一位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29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重温历史上的教育改革,也许能从中获得一些教益。阅读下列材料,回19世纪,中、英两个女人的沧桑时代,截然相反的治国之路。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一位是东方帝国的太后,一位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却在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07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政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官制改革方案,组建”,结果却导致了清廷的迅速败亡。这主要是因为,该内阁[]A.遭到满族权贵反对,有名无实B.以满族皇族为主,导致众叛亲离C.是“早产儿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最高权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下图为北京贡院遗址,是明清两代举行会试的地方。它见证了我国选官制度的衰败,该贡院的历史使命终结于[]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材料一:大清帝国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久尊戴。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诸君主,而大巨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材料一夏、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1911年和1912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首国歌。1911年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1912年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它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政局。以下各项比较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A.“袁世凯--白脸的跳梁小丑”B.“五四时黑白颠倒的世道”C.“共产党--要把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原图上的文字改为简体),如果为漫画拟定标题,下列标题与其寓意最贴切的是[]A.中体西用B.救亡图存C.宪政闹剧D.共和风云毛泽东说:1911年,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现在来看,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文中“思想还有些糊涂”是指混淆了[
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的试题200
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的试题300
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的试题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