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印度支那问题”
◎ “印度支那问题”的定义

 

◎ “印度支那问题”的知识扩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支那三国是法国殖民地,大战期间被日本占领。日本投降后,法国为恢复对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于1945年9月派兵侵入越、老、柬,三国人民被迫进行了长达9年的抗法救国战争。1954年5月7日,越南人民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支那战场形势,对迫使法国签订停战协定起了决定性作用。5月8日,日内瓦会议进入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讨论。与会国有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共和国(即南越)、老挝和柬埔寨王国。7月20、21日,会议通过了《印度支那停战协定》和《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统称《日内瓦协议》)。最后宣言规定:与会国保证尊重越、老、柬三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它们的内政不予任何干涉。美国没有在最后宣言上签字,仅声明“将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妨碍协议的实施,但后来它并未履行这一诺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和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的终结。
◎ “印度支那问题”的知识点拨

印度支那问题:

1、地理上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于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二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  
2、 范围:亚洲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  
3、 印支问题的产生和演变:
① 印支三国曾为法国殖民地。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54年签订的《日内瓦协定》);  
② 美国积极推行霸权政策,并把中国视为其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③ 在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大背景下,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 ,并提出所谓“多米诺骨牌论”;  
④ 50年代中期,越南分裂。美国加紧干涉越南内政,支持南越政权,越南分裂的局面正式形成,为以后的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条件。南越人民掀起了反抗吴庭艳政权,要求祖国统一的斗争,并得到北方的支持。

◎ “印度支那问题”的知识拓展

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1954年7月,在日内瓦会议上签订了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7月20~21日,各方达成《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关于在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关于在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关于在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等文件。
主要内容有:
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
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
三国不得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容许任何外国在三国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以17度线、9号公路稍北为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
划出老挝的桑怒、丰沙里为寮国抗战政府军队集结区;法军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从印度支那三国领土上撤走;
老挝和柬埔寨在1955年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越南在1956年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
美国没有在《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上签字,但声明将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妨碍协议的实施。8月31日,印度支那停战。日内瓦协议是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的成果,有利于印支三国的独立。

◎ “印度支那问题”的考试要求
暂无
◎ “印度支那问题”的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