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的试题列表
义和团运动的试题100
列强瓜分中国的根本目的是()A.掠夺原料B输出资本C.倾销商品D.扩张领土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这突出说明()A.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尖锐B.列强已放弃了扶植清政府的政策C.列强决定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最先“租借”中国领土的国家是()A.法国B.英国.C.德国D.俄国19世纪末列强在对中国大量输出资本的同时,也企图建立直接的殖民统治,其主要表现是()A.加大对清政府的扶植力度B.决定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C.扩大海关总税务司职权D.强占租借地1899年,英俄两国政府换文协议,双方不在中国某地区谋求铁路让与权,实质是()A.不在中国投资筑路B.彼此相互承认在华势力范围C.尊重中国领土与主权D.划分各自在华铁路权利范围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先后强占、租借山东半岛及所属胶州湾、威海卫等地的列强是()A.德、英、日B.德、法、俄C.英、俄、日D.英、法、日在《辛丑条约》中列强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之间的炮台,其主要目的是()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B.控制中国的心脏地区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D.干涉中国的内政《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请回答:(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意味着列强侵华进入了新阶段,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B.赔款数目增加C.增开通商口岸D.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1900年,义和团大败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的战斗主要是在()A.大沽口、紫竹林B.杨村、廊坊C.老龙头火车站、北仓D.山海关、大沽口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B.支持义和团反侵略战争19世纪末,列强争做清政府的债主,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牟取高额利息和回扣B.扩大在华经济政治势力C.掠夺路矿权D.为本国剩余资本寻找市场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大借外债同今天引进外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借贷的()A.利息高低B.用途C.前提条件D.方式阅读下列材料:一、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二、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中外条约》英俄换文“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出现以上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①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山东深受其害②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首当其冲③外19世纪末,盘踞山东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主要是①英②日③俄④德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④在侵略山东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其侵略的先后顺序是A.英、德、日B.英、日、德C.日、德、英D.日、英、德英德矛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它反映在侵华问题上的主要表现是A.联合向清政府贷款B.三国干涉还辽C.分别强租威海卫、胶州湾D.共同对付强租旅顺口、大连材料1(德皇威廉二世谕外交大臣布洛夫电报)“我已电告沙皇:‘华人攻击山东德国教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我相信根据我们彼得霍甫谈话,你必定赞成我派德舰队到胶州,因为它是阅读下面两幅图:请回答:(1)概括说明列强侵华的特征。(2)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角度综合分析列强侵略此范围的原因。(3)我们从中得出哪些启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下列对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似之处的表述错误的有A.中国军民都进行了英勇抵抗,显示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B.战后条约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C.都是侵略者蓄谋已久中国近代中上有条约规定:“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军费二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内地时,免收内地税项。”1898年英国在取得新界的租借权时,其经济发展的状况是()A.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托拉斯帝国B.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C.农业经济落后导致国内市场狭窄D.造船业和金融业有举足轻重国际关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A.阅读下列材料: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变法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妹,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自即于乱亡,安能怨黄遵宪在他的著作《已亥杂诗》中写到:“乱草删除绿几丛,旧花别换日新红.去留一一归天择,物自争存我大公”。这段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对于中国封建士大夫的传统观念是一个极大的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境地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签订B.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C.《辛丑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00多年前,北洋水师称雄亚洲,排名世界第四。这是一支非常近代化的舰队,却在短短六个月之内,经三次海战就全军覆没了,对其覆没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②“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项条约原出自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下图反映了A.列强竞相对华资本输出B.列强因瓜分中国矛盾重重B.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D.列强镇压中国人民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的工具,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清政府拒绝任何形式的改革C.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D.义和团运动的哪项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是役败后,乃一蹶不振矣。日人慑于俄法德三国之威,……还辽东。”文献中所提的战役是A.甲午战争B.日俄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途岛战役“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可以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有:①甲午海战战斗壮烈②清政府被迫签定《马关条有学者认为:“从许许多多不平等条约签订,腐败无能的、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的代理人。他们就像列强手中的木偶,任列强摆布。”在许许多多条约中,影响清政府成《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一、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这说明该条约①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②“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之呼声,以及“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之檄文,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台儿庄战役开始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热潮的外来诱因是在《马关条约》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A.三元里抗英中B.黄海海战中C.威海卫战役中D.淮海战役中义和团运动中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A.阶级矛盾空前激化B.民族矛盾空前激化C.政府与农民矛盾缓和D.农民爱国热情最高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被彻底镇压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据此回答1-6题。小题1:19世纪末,清政府向俄、法、英、德进行三次大督款,这三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B.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C.修筑铁路,开设工厂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在历史教学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方面来说,是主张民主权利。下列历史事件没有推动中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有①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扩张政策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③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④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编练新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假如你生活在1895年的台湾,你的爱国行动是参加哪支军队和日本侵略者作战A.左宝贵的部队B.义和团C.丁汝昌的部队D.刘永福、徐骧的军队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D.《辛丑条约》签订后“扶清灭洋”是下列那一运动的口号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A.严重1925年,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旅顺大连》中写道:“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两个强邻将我们来回的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结合所学.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明显反映出此时期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新特点的是A.赔款数目巨大,要求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B.强行要求中国割让军事和国防要地辽东半岛和台湾等地区C《辛丑条约》内容中最直接反映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且不允许中国人居住B.拆除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材料一: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士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右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2分)请将①贞观之治②甲午战争③开元盛世④辛丑条约四个历史史实按照纪年方式分成两组并写出分组理由。右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重庆是西部一个重要的开放城市。在近代,重庆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面对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内最早规定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港口域市,它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处于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交往的必经之路上,由于居于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灾难,但危机也是转机,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不包括A.列强侵华以商品右图是一幅近代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城的老照片。照片中有星条旗、米字旗等旗帜。这幅照片见证的事件,若以干支纪年,应是A.甲午年B.戊戌年C.庚子年D.辛亥年“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但这个体制内却没有产生它所需要的人才,原因就是这个体制本身有个过滤机制,把有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可是距此一百年前(1901年),西方给中国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辛丑条约》C.洗劫北京城D.血腥镇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英国正式照会日本,提出:“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后,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这表明A.英国为同德国竞争,诱使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住在东交民巷。”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谁在说下列事件跟江苏有直接关系的是()①《马关条约》②百团大战③渡江战役④“九·一八”事变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②④口号能振奋精神,激发斗志,下列口号具有反帝性质的有(1)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2)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3)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1)(2)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的发展有赖于青年一代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我省N中学邀请日本某校学生前来访问,并拟定了以下交流提纲。假如你作为N中学的一员,按照提纲要求19世纪90年代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车五十年代签订的条约比,最显著的不同是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材料一:阅读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右图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割让台湾,迫使其与祖国分离数十年的是()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下列对义和团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激情B.提出“扶清灭洋”口号C.得到部分政府官员的支持D.没能进入京津地区右图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暴行发生在A.旅顺B.大连C.花园口D.威海卫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不包括A.民族觉醒的进程进一步加快B.向西方学习由“重其器”转为“重其制”C.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清王朝成为列强“以华治19世纪末期的一个抄本中写道:“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些话A.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空前尖锐B.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斗争的侧重点上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下列各项中,属于《辛丑条约》内容的是A.外国军舰可以驶入长江各口岸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C.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在保卫台湾的斗争中,率黑旗军进行抗日斗争的将领是A.徐骧B.刘永福C.邓世昌D.邱逢甲“……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必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八国联军侵华表现出帝国主义侵略新的特点,由于中国人民的抵抗瓜分已不可能实现,进而转为政治控制,以华治华,表现在《辛丑条约》中的是A.巨额赔款9、8亿两白银B.在北京设立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华社东京2001年5月17日电:东京文部科学省16日公布包括右翼势力“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A.签订《南京条约》B.签订《天津条约》C.签订《马戈条约》D.签订《辛札条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诗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据此,判断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军队装备先进,中国军队装备落《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史称“庚子赔款”。这里的“庚子”是指()A.1900年B.北京时间揭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序幕的是A.俄国强占东北地区B.三国干涉还辽C.德国强占山东半岛D.英国强占长江流域清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现代化武器同敌人决战的战役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威海卫战役D.黄海海战领导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爱国志士和将领主要有①邱逢甲②唐景崧③徐骧④刘永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源于义和拳的义和团,最早的斗争目标是A.外国宗教势力B.列强侵略军队C.清政府的统治D.西方所有事物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主要反映:A.主要社会矛盾B.义和团的愚昧落后C.义和团的盲目排外D.义和团斗争策略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
义和团运动的试题200
(22分)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方近日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民渔船,并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继续非法扣押渔船船长的行径,已经对19世纪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年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B.索取的赔款额不断增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图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的侵略者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②隐含了一些苦衷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这种现象得以改变应该是在()A.鸦片战争后B.太平天国《马关条约》中推动日本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作用最大的是A割让台湾B巨额赔偿C开放通商口岸D办厂特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据说他在《马关条约》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2010年9月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被日本巡逻船撞击,船长被绑架,进而被日方拘留。整个事件发生在钓鱼岛海域,随着事件的发生,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有人形容某次中日战争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文中的“战”指的是()A.甲午中日战争B.台州之役C.多伦之战D.抗日战争下图展示了近代西方人的一幅漫画,图中八个各色装束的人用各种武器在殴打教训一位老人,此漫画出现的背景为()A.西方列强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B.中国人民掀起大规模抵制日《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危害最大的是A割台湾给日本B赔偿军费2亿两C开放通商口岸D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义和团运动兴起和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的统治腐朽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农民阶级强烈的反抗精神清政府对外战争不断失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是多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是在A黄海大战B威海卫之战C平壤战役D辽东半岛之战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B.向中国东北扩张C.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推行大陆政策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下列《马关条约》内容,直接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是A.割地B.赔款C.投资设厂D.增开商埠黄海大战,将士用命,其中在危急时刻激励将士:“吾辈从军卫国,早致生死于度外,今日之势,有死而已!”鼓轮怒驶,直冲日舰,以身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A.刘步蟾B.邓世昌C.丁汝昌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根据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内空格的填写:10分,每空1分。A组: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讽刺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内容是:()A.割让领土B.开放口岸C.开设工厂D.巨额赔款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义和团档案史料材料二“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在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引用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A.抵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从事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的檄文出自A.大陆军民B.台湾军民C.清朝政府D.外国侨胞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中日两军发生冲突B.朝鲜政府为镇压东学党起义,请求中日双方出兵帮助.C.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D.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19世纪末某国在外交照会中指出“各国对于其在中国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之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在前述"势力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根本原因在于:A.西方列强纵容、不干涉日本侵华,国际环境有利B.清政府寄希望于调停,避战求和,给予日本可乘之机C.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把朝鲜变成殖民地B.向中国东北扩张C.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D.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9世纪末,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机?(3分)(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农民阶级为下图是《反割台斗争期间的高山族义军战士》,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台湾人民参加反割台斗争B.清政府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C.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D.台湾义军战士的武(19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马关条约》大大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B.中法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仆窃为国家思今之策,既与鲁墨和决不可自我生事,宜严章程谨约束,不令其骄悍,乘间收满州而逼鲁,来朝鲜而窥清,取南洋而袭印度,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称颂的是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A.林则徐B.邓世昌C.洪秀全D.姚子青当台湾被日本割占的时候,江苏又有一座城市被迫开放,这座城市是A.南京B.苏州C.南通D.连云港1900年6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上海道台余联沅等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有人促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决定因素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C.日本无力抵抗欧美列强D.日本贪图3000万两“赎辽费”甲午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出兵朝鲜B日本急需扩张C朝鲜东学党起义D.各国纵容和支持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碰撞》一书中谈到中国近代史上某事件时说:“为了挽救王朝,慈禧利用了仇外情绪……百姓中最为落后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头政治中极端守旧集团的“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唾声。”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C.甲午战争后民漫画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不同时期的漫画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象。下列表述最能体现右侧漫画含义的是(画面上的字是“外债赔款及一切捐税”)A.巨额赔蒋廷黻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摘引自《中国近代史大纲》)下列与“追求近代化”相悖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7分)材料一: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运用数轴可以有效记忆和掌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请依据下图填写出数轴中空缺的内容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C.甲午中日战争D.戊戌变法“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黄海战役B.丰岛战役C.台湾保卫战D.威海卫战役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慨叹“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A.列强不愿意瓜分中国B.列强的实力弱于中国C.义在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应允将发布“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称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这一方案的核心内涵是A.独立B.启蒙C.民主D.西化学者罗志田评论中国近代史时说:“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千差万别。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对外国入侵持续有效的抵制,再加上列强之间相互竞争造成的均势,这迫使列强逐渐认识到全面的《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办厂,机器设备运进只交进口税,在华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这项规定有利于日本()①对华资本输出②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③在华攫取高额《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这一重大变化反映()A.该部级别特殊B.该部职能专门化C.清朝对外交往扩大化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19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下图是110年前,法国远征军跨过中国“LO-KO-CHIAO”时留下的照片,请判断法国远征军的借口是A.到北京换约遭拒B.法国商品在中国滞销C.镇压义和团运动D.寻找在宛平城丢失的士兵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马关条约》的签定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因为该条约()A.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B.意味着开始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C.反映“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些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B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B.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在中国行不通C.指导方针的正确与否是战争胜败的关键D.中华民族下图的一幅漫画,反映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完全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请问这种现象发生在哪次战争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下列所引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对我国民族工业冲击最大、影响最深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官禁满兵戈。”这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从1901年到2000年,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百年,屈辱与光荣、沉沦与复兴交织成瑰丽的历史画卷,读下列四幅历史图片回答问题:(1)图1所反映的历史场景是哪一次侵华战争的结果?(1分甲午战争中,各地人民“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就在日军占领威海卫那年,一姚姓夫妇生下一子,取名“姚破虏”,取“要破虏”之意,寄托了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与“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西沿运河塘路,南至拱宸桥脚,北至瓦窑头,东至陆家务河,径直3里,横约2里,周11.2里。主“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出自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义和团运动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甲午战争期间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图反映了19世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B.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D.八国侵略军联合侵略中国“可是战争结束时,战败国沙皇俄国‘不割寸土,不赔一个卢布’(尼古拉二世语),却要中国人民去接受战胜者的宰割。”为此,中国A.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约六十多万平方材料“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A.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自然经济趋于解体但是依然占据主导地位B.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进行反近代史上,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侵略,披着宗教外衣的文化侵略者打着“传播基督教福音”的旗号对中国大肆侵略。与此无关的是()A.《天津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1937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日军出现在北京近郊,其援引的条约签订于下列哪一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分)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由此推断清光绪二十一年应该是()A.1842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辽东半岛在俄德法的干涉下归还给了中国,这是什么矛盾的结果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C.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D.帝国下面三张图片反映了天安门见证的中国历史巨大变迁。请配上解说词。(9分)19世纪末,在山东出现了一首民谣:“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是①以商品输出为主②以资本输出为主③强占租借地④划分势力范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有一张发行于1900年的外国明信片,画面描述的是8个身着不同制服的外国士兵正在围攻“中国龙”。它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美国马汉的海权论认为:“以贸易(指商品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他主张美国以下图片记录了不同战争留下的伤痕记忆,按其所对应战争的先后顺序,排在第三位的是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对下列对联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②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③南海吹来《马关条约》是《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其中在湖北地区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沙市B.苏州C.杭州D.宁波中国到19世纪末主权几乎要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特别是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践踏。在环渤海地区抢占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侵略国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台湾人民具有民族独立反对侵略的爱国情感.在近代史上进行了反割台斗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B.痛击日军的主要地点在新竹、台中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的统治腐朽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李鸿章在读到国防安时说:“敌从海道内犯,自须亟练水师。惟各国皆系岛国,以水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中土陆多于水,仍以陆军为主国根基。”材料表明了李鸿一位学者回忆幼年的时光:“有人从上海带来几盒洋火柴,当时叫自来火。虽然有了时钟,但是在灯下并无大用,早两三个小时,晚两三个小时,又有什么关系?火柴其实也是奢侈品,至文明的冲突战争被认为是文明历程中的剑与火,它是政治交往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是人类文明的特殊现象。千百年来,人类饱受战争的创伤,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战争,虽各具特点,图展示了近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2009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获得圆满成功,世昌号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防员舰。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下列属于西太后“跪在地上曾以清朝皇帝的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暴愚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焦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三国干“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以上文字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
义和团运动的试题300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阻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分)(3造成图1阅读下列材料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材料一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1840一1842年①《南京条下图是l9世纪末革命党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关于图中各国代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熊——德国B.虎——英国C.蛙——美国D.鹰——法国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25日在美军空袭中牺牲。10同年纪念一直是近年高考的热点。下列有关周年纪念说法不正确的是A.160年前,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开始了近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双方在朝鲜境内交战②日军攻占天津、北京③双方在陆上和海上均有交战④战事涉及我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A.①②③④B.①③④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北京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她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和充满魅力的现代气息。某中学同学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准备组织一个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太后材料二:本大总统深明履行条约,遵守条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袁世凯材料三:国民革命军是列强各国的好(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1)说明图一到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6分)综观图一到图三反映了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1分)(2)图四、图五所反目前江苏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各学校都有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中有些错误,请指出下列内容有违历史史实的部分()①甲午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击日军,壮烈殉国②道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这段文字出自A.《南京条约》“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写于A.1840B.1860C.1895D.1896“王道士与敦煌藏经洞”以下内容摘自《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等文:片断一:王圆篆(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出生于陕西。青年从军,为清军河西的兵勇,退伍后当了道士,(37分)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1906年8月,一位英国人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看来东方正在从睡梦中觉醒。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中国’的思想趋势。”材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回答:“尚未下咽,饥甚。”此对话说明了()①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盗本性②汉奸卖国贼的奴才嘴下图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印发的宣传明信片《中国人在驱赶西方人》,这里提到的“中国人”主要是指A.全体中国人B.清政府C.义和团民D.太平军李大钊在1925年9月9日写到:“列强迫我……赔款四百五十兆两,拆毁天津城垣、大沽炮台,允许外人在京津一带驻兵。”据此判断文中条款应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10分)二战后,东北亚地区由于政治地缘等因素,成为大国势力角逐的竞技场,中、美、俄(前苏联)、日、朝、韩等国关系错综复杂。最近更是因朝韩炮战、美韩美日军演等再次成为国下列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正确的一项是()A.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革命B.战争期间清朝皇帝逃往西安C.美俄充当帮凶。坐收渔人之利D.清政府以下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最迫切经济愿望的是()A.《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从2008年起,传统节日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可1901年的中秋佳节,中国人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词汇A.洋务运动、北洋水师、夺洋利B.八国联军、辛丑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反映是A.“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提时事’四字”B.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允许外国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办工厂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下图是当时的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各国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吃”掉,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的抗在下列列强对华侵略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两次是: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最早执行了公共预算制度,使英国获得超强的财政动员能力,对英国的崛起并成为海军强国起了关键作用。这种制度下,王室想动用国防经费来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次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属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浅浅的台湾海峡,是国之大殇,乡之深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材料二:在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其主要背景是()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高潮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打击D.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提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时间事件出处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资治通鉴·汉纪》唐贞观七年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贞观政要》清雍正1985年3月21日甲午战争博物馆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开馆,下列关于馆内陈列品的叙述错误的是()A.展区内有当年北洋水师的战舰B.邓世昌英勇事迹的介绍C.有关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历程的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未能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对侵略势力的打击D.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斗争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下列言论诗词、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形式,其内容与人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此陈天华在《猛回头》中说:“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辛丑条约》的各个条款中,最能体现清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鼓励中国人到日本留学。“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费省,可多遣。去年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甚大,百年来日本报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于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受西方列强摆布。请问,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孙家鼐曾说:“乙未和议成后,士大夫渐知泰西之强……颇有上书言之者”。这里“乙未和议”的结果是A.允许宁波等地对外通商B.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C.允许列强在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欧洲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西方记者惊叹,这是自游牧时代以来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这是中华民族的出埃及记,某地成为中国的迦南。这不仅仅是一次民族生命的死里逃生,这也是中国南宋、明末以降民族精神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元里抗英体现了广东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B.左宗棠收复新疆体现了爱国官兵维护国家主权的愿望C.反割台斗争中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李尼微支路……东长安街改名为意大利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此约。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该条约的特点是①惩罚对象主要是中严复曾在《救亡决论》中最早大声疾呼:摆在中国面前的问题已不是一般的“自强”、“求富”,而是要直截了当地起来“救亡”。促成严复发出“救亡”呼声的惨痛事实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谈到近代某历史事件时说:“(该事件本质上是)从爱酮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他谈及的是()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列宁论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的结果?A.甲午战争B.八国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在华投资总额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日、美三国在华势力的消长②甲午战争后,列强曾任李鸿章幕僚的姚锡光所著《东方兵事纪略》中记载:黄海大战后,李痛署亲起点天津要求决死占的丁汝昌说:“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而征诸李电稿和盛宣怀档案,鸦片战争以后,日本“改良以往取法于中国的朝仪”,终于“日本资本主义在一登场的时候,就扮演了帝国主义的角色”。下面是鸦片战争50余年后.西人好事者画的新闻漫画。漫画反映的下图反映的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0世纪初,中国出现“文明排外”思想。出现这一思想的最直接原因是()A.对义和团运动非理性行为及后果的反思B.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后取得独立的经验C.近代民族主义及自由平等等西方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的客观进步作用()A.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落后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D.导致了中国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甲午战争中,清代军枪炮大多购自美德英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用。军舰的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炭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写于哪件事发生后?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二十一条”签定阅读下列材料:“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她的土地上捣乱。如果他们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国这个国家将是中国人多么美好的地方啊!既然我们并不准许中国人到我们1902年的一天,北京的一个戏院里有一伙人在侃大山,赵仁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钱义说:“我还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呢”孙礼说:“我当时就住在东交民巷里”。李信说:“那儿离我的学校不甲午战争的惨败对中国在国际上的恶劣影响是A.列强开始直接派兵进驻北京地区B.清政府在国际上颜面扫地C.西方八国借机联合发动侵华战争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有学者写道“为求侵华列强饶恕,不惜强迫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每人出银一两,换取她回銮北京充当‘女皇’的地位。”此说的依据可能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甲午战争的幸存者写道:“海军所有章程,除衣冠语言外,均当仿照西法,万不得采择与中国合宜者用之,不合宜者去之,盖去一不合宜,则生一私弊。”这种观点A.教条主义B.崇洋媚外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已无要求开放通商口岸的现象,这实际上说明()A.列强在是否要继续开通商口岸上有争议B.中国已无适合列强需要的口岸可开C.中国的国门此刻基本上已完全打开D(2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表——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材料二:“……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清朝官员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C.列强在中国境内驻军D.赔款4.5亿两白银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中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该规定的主要影响是A.扰乱地方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清末李伯元在《海天鸿雪记》中曾描述:“上海一埠,自从通商以来,世界繁华,日新月盛。北自杨树浦,南至十六铺,沿着黄浦江,岸上的煤气灯、电灯,夜间望去,竟是一条火龙……”。“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B.曾国藩C.孙中山D.康有为这是19世纪后期美国杂志上登载的一幅漫画,该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该图是一幅反映历史上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的漫画。中国与西方列强的这种关系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他们都不同程度的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B.扩大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台基厂街改名为RueMarcoPolo(马可波罗路),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哪一事件后A.鸦片战以下最早体现西方人“以华制华”策略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某同学在网上看到以下一组图片,你觉得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A.抵抗外来侵略B.寻求实业救国之路C.从事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人民不屈斗争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广大地区材料一: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实行相互矛盾的战略:一方面要保持清政府的腐败与懦弱,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清政府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列强侵略者的内部秩《上海市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是“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是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1894年得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结果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0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B.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台湾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此诗写与()A.1895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1896年下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仍然是农民运动的一种特殊斗争形式②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③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④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分)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B.割占香港岛C.《辛丑条约》签订D.割占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14分)从1901年到2000年,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百年,屈辱与光荣、沉沦与复兴交织成一幅历史画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1所反映的历史场景是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14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的共同目标是A.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B.结束清政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黄海海战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是由于A.日本在黄海战役中取胜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北洋舰队损失过大D.人为因素造成的
义和团运动的试题400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各国大使馆林立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C.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D.驻扎有外国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从长江流域兴起,发展到京津地区B.始终受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C.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D.曾在山东、直隶等地建立政权“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维新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甲午自习观察该图,图中被撕扯的布上的英文字母为“CHINA”,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诗词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11分)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斗争精神的伟大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综合综合(1)以上三幅图片中,有清政府的官吏,有爱国诗人,有“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疯狂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城市是A.南京B.大连C.威海卫D.旅顺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以及后来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是A.黄海海战使主力被歼B.实力对比敌强我弱C.战备不足,指挥失当D.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方针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历程是A.镇压一招抚一镇压B.招抚一—镇压一利用C.利用一镇压一招抚D.招抚一利用一镇压此幅漫画反映了A.列强瓜分中国B.清政府与列强相勾结C.日本妄图独占中国D.俄国势力强大《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说明A.日本的软弱B.清政府的抗争C.中国人民的斗争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国英勇悲壮的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的少数民族英雄有①左宝贵②吉鸿昌③周保中④马本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该图反映的情景应是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带来的影响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A.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对比鸦片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其相同点不包括()A.反映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列强的资本输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同属于侵略战争D.都涉及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内“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法战争B.日俄战争C.甲午战争D.抗日战争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抹掉)。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什么时期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15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1分)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分19世纪末,“物竞”、“天择”等成为社会流行词语。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作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这种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时代使命是A.严“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完成了反帝斗争的任务B.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96年春谭嗣同《有感》一诗中描述:“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此诗是对下面哪一现象的愤慨?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出自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3分)近代以来,如何看待中西文化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下列材料是:(11)l945年日本天皇停战诏书的内容:“……帝国所以向英美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而战局……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如仍继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十年,最不可能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旗帜是A.日本海军军旗B.德意志三色旗C.义和团的旗帜D.五色旗李鸿章出访(25分)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为千夫所指。1896年2月,为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时也为“联俄制日”,李鸿章被派出访欧美,进行了一次环球访问。在法国期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爱国志士谭嗣同悲于时局,写了一首诗《有感》,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原因是A.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A.清政府对日德国同法俄一起干涉“还辽”,充分表明A.俄法德三国是同盟国B.列强有维护中国主权独立的一面C.日本已暂时独霸中国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A.要求清朝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B.维护中国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C.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D.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14分):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③千下图为“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漫画,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姜鸣指出:北洋舰队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总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半殖民国家是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是因为A.美国当时已称霸世界B.它利用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矛盾C.帝国主义已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D.它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经此一战,外国人才知道中华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某国诏书中说“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马关条约》中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一项是A.赔偿白银二亿两B.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开辟内河新航线图8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从2008年起,传统节日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可1901年的中秋佳节,中国人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词汇A.甲午军魂、北洋水师、邓世昌B.八国联军、辛丑面对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朝野的态度是:()A.波澜不惊B.清政府没有进行改革C.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D.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宝山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定海战“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火烧圆明园B.割占宝岛台湾C.签订《辛丑条约》D.九·一八事变(20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阅读材料:材料一1896年4月17日丘逢甲用血和泪写就一首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右图所示惨状由哪国在何时造成()A.英国,1842年B.英法,1856年C.英法,1860年D.八国联军,1900年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符合这种主张的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选项是:①“扶清灭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打倒列强除军阀”④“内除国贼,外争主权”A.②①③④B.②①下列四个地方,在近代史都曾被日本军国主义单独侵占,其时间先后顺序是①旅顺②沈阳③北平④青岛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④③①②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博,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口号:“扶清灭洋”。材料二五四运动时期口号:“誓死力争,(14分)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下列照片,回答相关问题。(1)图①与列强哪次侵华战争有关,《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以判定他们再现的历史情境是小明(忧心忡忡):台湾定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小强(贪婪而傲慢):不是还没咽下去么?饿得厉害啊!A.签订《辛丑条约日本一位外务大臣难掩得意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我们的全部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现在一想到有2亿3000万两白银滚滚而来,无论是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日本人的富裕允许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并可驻兵保护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A.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1898年12月美国国会发表咨文:“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情,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此前签订的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开放的通商口岸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日本取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特权D开本割占了台湾美国公使贝田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A.美国已取得在华势力的绝对优势B.清政府已完全下列哪一项人民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捍卫了中国人民的尊严()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左宗棠收复新疆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C.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射猪斩羊图》是义和团运动时散发的宣传揭帖。观察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对清政府不再《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19世纪末列强侵华特征的是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勒索巨额战争赔款C.增开内地通商口岸D.允许在华开办工厂19世纪末的史料记载了这样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反映了()A.义和团运动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B.革命派志士彻底反(20分)阅读下列材料: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C.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的领土晚清刑部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孙中山评论某历史事件:“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该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经济侵略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明治维新后D.戊戌变法后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败、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22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②鸦片大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C.排斥一切西下列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B.控制中国海关C.倾销商品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中日黄海海战中,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的清军将领是A.丁汝昌B.邓世昌C.林永升D.刘步蟾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侵华导致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状态B.山东民众早已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C.八国侵华联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D.清政府动员和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现代外交家凌青有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没有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签订《南京条约》C.签订《马关条约》D.香港回归“银烛鏖(áo)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台湾)丘逢甲《往事》,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一名意大利人在北京驻华使馆就职,专门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并由外国军队保护,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1840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图1巨人中国材料二如图,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图2瓜分中国材料三如图,21世纪初部分1901年签订的《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亿两;禁止中国人民参加活动和组织;划定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位居六部之首。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可以驻兵。清清政府对义和团使用“剿”和“抚”两种办法,其根本相同点是A.维护清朝统治B.欺骗人民群众C.讨好外国势力D.笼络地方大员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C.京师大学堂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A.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