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黄花岗起义
◎ 黄花岗起义的定义

“黄花岗起义”含义: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又称“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孙中山评价黄花岗之役: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 黄花岗起义的知识扩展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 黄花岗起义的特性

黄花岗起义起义背景:

1、甲午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2、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萍浏醴起义。1907年、1908年,同盟会又在西南边境地区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河口起义。光复会也在1908年11月发动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这些起义因准备不足,单纯冒险,结果都归于失败。1910年2月,同盟会员倪映典率广州新军3000人起义,又遭失败。连续的失败,使少数革命党人对前途失去信心,转而走上暗杀道路。只有孙中山等人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诸多干扰,成功引入西学,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廷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虽然直到1909年,沿袭中国1300多年的“八股取士”制度才真正废除,地方科举考试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变革,从思想体系上动摇了满清皇权的根基,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以及血气方刚的年轻新锐随即脱颖而出,为后来风起云涌的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
4、中国近代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才能拯救民族。于是,从20世纪初年开始,革命就成了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断利用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12月,同盟会推动和领导了规模巨大的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起义影响:

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然失败了,但其伟大历史意义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并且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命运动。  
虽然黄花岗起义失败了,但无论如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 黄花岗起义的知识对比

 

◎ 黄花岗起义的知识点拨

黄花岗起义失败原因: 

1、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起适合武装起义的权威领导机构,参与组织起义的一些重要骨干在起义即将爆发的紧急关头,仍然我行我素,各行其是,致使起义日期一改再改,临到起义,各部除黄兴一路外均借故不发动,造成了孤军奋战的局面;
2、计划不周密,起义尚未爆发,消息就已走漏,使清军早有准备,而革命党方面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原定计划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枪械运输),最后只得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仓促发难,自然难保成功;
3、没有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起义只是少数革命党人的军事冒险。由于这次起义的骨干都是同盟会的精英,所以牺牲惨重,但革命思想更由此传播至民间。因此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并且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命运动。   

黄花岗起义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起义军的事情却震惊了全国。特别是他们中的留日学生,为救亡存国,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生命,从容赴死,更加激励人们。 “一时风声所播,全国震动。虽夙不赞成革命者,得知林知爽、方声洞、喻培伦七十二人死亡之事,与海防诸同志 据米店为守,以数人抗巡防营千余人,相至二日夜之久,卒能脱险而出之事,无不奔走相告,眉飞色舞。” 
这大大推进了已日趋成熟的全国性的革命危机。就在这次起义的一个月后,湖北的两个重要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着手实行联合,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同月四川保路运动开始,不到半年,清廷倾覆,武昌起义爆发,而起义的士兵就多以黄花岗事迹作为精神导引。 
所以黄花岗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它作为武昌首义前夕的最后一次大举,其影响不可小觑。尤其是在部队中的影响,全然渗透到新军中下层级的官兵脑中,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武昌首义也是曲曲折折,起义发动前指挥机关也遭到破坏,种种不利的偶然因素不比黄花岗之役少,负有直接指挥责任者捕的捕、逃的逃,但是部队中的下级军官仍然根据原先的约定,毅然打响了第一枪。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这些下级官兵的具体行动,就吸取了黄花岗起义的经验教训,各同志人人自危,达成共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一死图之,故这天晚间工兵营之枪声一响,驻城内外军队之同志,同时响应,数小时之间,城内之要隘,尽行占领。这和黄花岗的十路进攻的准备最后只有一路发动的情形完全不一样了。 
无论如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为辛亥革命揭开了序幕。孙中山赞曰:“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革命之大革命所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 黄花岗起义的教学目标
1、掌握黄花岗起义的基本史实,能理解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
2、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分析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3、通过学习,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
◎ 黄花岗起义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 黄花岗起义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