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试题列表
辛亥革命的试题10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斜吗?20世纪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如下图)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假如没有卢梭,也就不会有法国革命。——拿破仑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列宁在人类历史上,思想是盏明灯,它的光芒一直照耀人类前进的方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日奉“国宝”级文物(“汉委奴国王”金印与鉴真塑像)(1)日本将材料一所示两件文物视为“国宝”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材料二甲午战争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化、辛亥革命后,列强对革命政权采取的措施包括①军事威胁②外交孤立③经济封锁④出兵镇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某班级举行了一次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下列结论不完全符合史实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园[]A、推翻了旧政权B、实现了真民主C、建立了新政府D、颁布了新宪法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图1望风而起图2共和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④民主政治阅读下列材料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材料二有学者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了下列演变[]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D、俄国式——美法式——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中国文物制度迥异外夷之俗。所以保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材料二“上师《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里说的“辛亥“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这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一段童谣。这段童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斗争史、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曾经作出过努力,各举2事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各处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请回答:(1)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做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做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以下是西方的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论,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违背的是:①“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而开端,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②“旧制度崩溃了,但共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都希望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A、提倡民主共和B、提倡学习西方,强调变革C、发展资本主义D、推翻清朝统治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A、推翻清朝统治B、成立中华民国C、谋求民族独立D、发展资本主义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B、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D、改变中国的政体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下叙述有误的是:[]A、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B、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C、戊戌变法启发了人民改变落后思想比较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在性质、手段、结果方面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可以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简介其代表人物、内容特征以及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昌起义胜利后至清帝退位前,南北方政治势力斗争的主要方式是[]A.政治商谈B.军事对抗C.经济争夺D.议会斗争“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据此,孙中山强调通过辛亥革命同时完成:[]A.政治革命B.民族革命C.社会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A、领导阶级及其政党上B、革命的任务与性质上C、革命的结果与前途上D、革命参加者的成分上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的方面有:①提出了明确的反帝要求②主力军发生了重要变化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中国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B.社会各阶层推翻君主制度的共同要求C.资产阶级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D.资产阶级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由于它[]A、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B、使人们在政治思想上获得了一次空前的大《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A、民族危机的加深B、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A.鲁迅B.李大钊C.胡适D.叶剑英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第一步完成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中晚期。此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活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与西方不同,中国此时正处于清朝封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A.使革命缺乏坚强领导B.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依据其观点,可能会辛亥革命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向前迈了一大步,其主要表现是[]A、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C、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A、太平天国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孙中山B、康有为C、邓小平D、毛泽东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与我国l911年辛亥革命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都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而发生C.都因资产阶级妥协而失败D.都为未来革命提供了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开始于[]A、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B、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C、1993年“汪辜会谈”D、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下边报纸的内容针对的是[]A.“一月风暴”B.“二月逆流”C.四五运动D.两个凡是1997年,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香港从此摆脱了_______。[]A.英国B.西班牙C.法国D.葡萄牙“以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如今,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这一观念的变化是因为发生了[]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甲: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开始于[]A、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B、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C、1993年“汪辜会谈”D、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材料一: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后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三次政治民主化的机会,但均擦肩而过,其根本原因是[]A、民主政治不适合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和习惯B、领导权掌握在资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三次巨变指的是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地位……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起这种变化最早的事件可能是[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A.民族独立和富强B.驱除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因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而最终失利C.以反封建统治为革命的斗争目标之一2000年我国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超过了24平方米,比1987年人均8.1平方米增加了约3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农村耕地面积扩大了B.我国农村富裕起来,生活水平提高了C.我图3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中国近代《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C、该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止,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日人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下列人物中,促使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生第一次历史巨变的是[]A、洪秀全B、陈独秀C、孙中山D、毛泽东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B.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性巨变的是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④改革开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1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音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与我,仿效西方亦后与我,其维新之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其共同的主题是[]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实行民主政治D.废除君主制度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A.推翻清政府的统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观点的历史事件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其共同的主题是[]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废除君主制D.实行民主政治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课题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符合辛亥革命实际情况的观点是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乙:辛亥革命明有人评论辛亥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天下岂有与暴民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A、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B、用暴力推翻清政府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二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对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对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C.袁世凯民国二年春节,某村张姓农民家的茅屋破门上贴着一幅春联,上写:“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未达到农村B.清末注意改
辛亥革命的试题200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的起义地点是_______________,这次起义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__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材料三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材料四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回答:(1)材料一中民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对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民族的音乐、歌舞、技艺、服饰皆为唐人普遍喜好,刻意仿效。“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历史上人们往往把分裂走向统一或国家制度的改变称为“社会大变革”。如果以这个标准看待下列史实,你认为不能称为“社会大变革”的一项是[]A、武王伐纣、灭商建周B、隋军南下灭陈“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毛泽东之所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的了解、感知、认识、定位和描述等,西方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文化心理等进行判断、取舍、抉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截然不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纵观15——20世纪,在人类历史经历的重大转变过程中,大致有五次发展机遇,但对中国和西方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恃,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A、推动民主化进程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A、同属资产阶级领导B、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C、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D、同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对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民族的音乐、歌舞、技艺、服饰皆为唐人普遍喜好,刻意仿效。…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A、抗争摆脱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一逐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在1840——1949年中国的复兴之路中,“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中国共产党成立D、遵义会议《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现代化(亦作近代化)指的是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其基本内涵是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全球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主题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1869——1936)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共和”“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对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比萨斜塔,伽利略在此做过落体实验图二苹果落地,牛顿思考它的原因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以下为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资产阶级人物有①魏源②康有为③孙中山④张謇⑤毛泽东[]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A、彻底反帝反封建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A.领导太平天国“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孙中山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有人认为,从实力上来说,孙中山与洪秀全相差很多,而偌大的大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后B、辛亥革命后C、五四运动后D、新中国成立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主题,具体指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生活的城市化、世俗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蔡元培曾撰写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蔡元培悼念的是[]A、孙中山B、宋教仁C、下列人物中,促使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是[]A、洪秀全B、陈独秀C、孙中山D、毛泽东“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A、太平天国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结束的事件是[]A.中华民国的成立B.清帝退位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3年12月17B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材料二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些千千万万青年孙中山说:“华侨是革命之母。”海外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主要不包括[]A.把子女送回中国参加革命B.为革命募捐,筹集经费C.购买运送武器弹药回国D.集会、集社、办报,声援革命下图是辛亥革命期间的漫画,下列选项中符合漫画主题的是[]A.武昌起义的爆发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清帝退位D.清朝的强大,光芒四射2010年1月2日消息,台北“故宫”博物院元旦当天举行“孙中山铜像归位典礼”,马英九、“故宫”指导委员会召集人林百里和孙中山侄曾孙孙必达等人均应邀出席。时至今日国人仍以自己的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国家图书馆珍藏的一幅近代西方人绘制的《老北京风俗地图》。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D.辛亥革命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新文化运动[]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按照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历程,以下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②科学之法,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③法者天下之公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诸子百家基于对人性、自然、社会及历史所作的不同的理论反省与思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辛亥革命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漫画从侧面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图是辛亥革命期间的漫画,它反映了[]A.武昌起义的爆发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中华民国成立D.清朝的强大,光芒四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迭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B.八国联2011年3月27日,全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馆迎接观众参观。在参观现场,最为吸引人的是《复兴之路》展出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五四运动期间印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一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孙中山在灯下翻阅《民报》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2009年9月9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续探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更好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向前进。近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现“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空。”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图一南京静海寺图二南京临时政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这三次历史性变化是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下图为1833——1913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渊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有人认为,1915年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其他思想解放运动相比是全新的。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成果而言,主要“新”在[]A、传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新青年[]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2年初“工业建设会”发表成立旨趣:丕(大)焕新猷(计划),自必首重民生,为更始之要义;尤必首重工业,为经(治理)国之宏图……往者忧世之世,亦尝鼓吹工业主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图1望风而起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新青年[]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探寻观察下列图片并阅读材料:材料一:武汉市中山公园孙中山与宋庆龄塑像材料二:湖北《楚天都市报》2010年10月9日报道明日中山公园过百岁生日10月10日,中山公园将喜迎百年生日。昨日张恺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下图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服饰,可见服饰变化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北魏鲜卑服唐女装“中山装”[]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B.折射出时代的变迁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由开放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下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以下材料:①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分类统计表②甲午战后新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③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④《新青年》刊登的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1912年,孙中山对袁世凯说:“十年之内,大总统非公莫属。”“希望您当十年总统,十年之内我筑成铁路二十五万里,您练精兵五百万。”这段话反映了孙中山的救国理念由革命救国转向《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四位人物的态度,正确的认识是[]A.反映
辛亥革命的试题300
从明末清初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民国初年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初年提倡人权B.中国实现男女平等C.性别歧视已经消失D.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不断兴起,下列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学习与创新材《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材料一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从l9世纪后期到2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们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经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多年,却为人们所忽视,下图漫画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B.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C.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国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面临外国势力的干涉C、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D、两次推翻反革命政权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此后,旧势力要继续实行官僚军阀专制,要保护封建的经济基础,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院子下进行。这就为呻国人民高举民主主义旗帜,进一步向封建主义发起进攻打开了一个缺胡适受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影响,认为“新民”的意思是要改造中国的民族,要把这老大的病夫改造成一个“新鲜活泼”的民族。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中国的民族成为一个“新鲜活泼”民族的是20世纪初,“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的刺激B.戊戌变未能的启蒙C.辛亥革命的推动D.一战期间美日侵华的加剧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从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分别是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黄宗羲④康有为⑤孙中山⑥毛泽东[]A.①③②⑤B.①④②⑤C.①③⑤⑥D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民社会CIVILSOCIETY是外来语,它反映了欧洲资产阶级反抗国家权力,寻求独立于政府的经济自由和公民自由空间的取向,它由市场经济、自愿组织箸编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已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A、推翻清政府的“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足道理。观察下列图片并阅读材料:图1孙中山先生图2武昌首义红楼图3论坛现场图4孙中山、黄兴后裔首次聚集武汉《楚天都市报》2010年9月16日报道:湖北武汉举办“辛亥革命百年论坛”。辛亥革2010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欢腾了上海,欢腾了中国,欢腾了全世界。外国的一位参观友人说:中国上海的“世博会”是史上最成功的“世博会”,它不仅使我们回武汉三镇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近代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其中包括①辛亥革命的爆发②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③八七会议的召开④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A.①③④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①魏源②康有为③孙中山④张謇⑤毛泽东[]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⑤1861年以后,武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证据有①中国第一个近代化工业②“天堑变通途”③辛亥“红楼”④江南制造总局[]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当初次革命之失败后,举国舆论莫不日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孙中山在策划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后,社会上将革命视为“乱臣贼子”。这段话反映了当时在从古至今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演变史中,权与法的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材料一晚年柏拉图在《法律篇》一书中写道:“我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真、善、美的。但是我活了这么长时一种政治制度的成功与失败,都与当时社会环境的诸多因素有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随着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复杂,古代东方的君主制相继演化为君主专制……君主专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在下列关系图中,能够正确揭示所列历史活动的相互联系的是①启蒙运动②法国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B、C、D、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其最主要的共同点是[]A.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B.都要求推翻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都意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都追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在于[]A.推动民主化进程B.关注解决民生问题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这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技术、制度、文化渐“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终止。”结合所学知识,请判断,这一段资料应出自下列哪一历史文献[]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权利法案》D.《拿破仑法典》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A.同属资产阶级领导B.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C.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D.同是民族危机的产物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对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民族的音乐、歌舞、技艺、服饰皆为唐人普遍喜好,刻意仿效。……清朝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别的都是蛮夷小邦,不与外“……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武汉三镇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近代许多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其中包括①辛亥革命的爆发②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③八七会议的召开④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A.①③④B.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科学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问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②二者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本国政府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义褒称太平天围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A.二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里的“战争”应该指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材料二众所周知,1900年至1911年期间,上海连续演绎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政治剧,比如爱国学社、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①解放劳动力②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问题③扩张领土④积累资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学习与创新材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共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一般认为,真正意“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A.浙皖起义B.黄花岗起义C.萍浏醴起义D.镇南关起义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以下是西方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论,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一致的是[]A.“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而开端,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B.“旧制度崩溃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70多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觉醒、独立和振兴的非凡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探究任务。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A.华尔B.戈登C.克林德D.瓦德西“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A.国民革命运动B.辛亥革命C.抗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国”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哪次战役中获得解放的?[]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朱英《辛亥革命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诗题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材料三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材料四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回答:(1)材料一中民族1997年,香港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香港从此摆脱了_______。[]A.英国B.西班牙C.法国D.葡萄牙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民报》刊登孙中山就任正式大总统的消息C.总统府上空五色旗迎风飘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①太平天国运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继发生。其共同原因不包括[]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维护其统治C.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D.人民群众革命斗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是谁之语[]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严复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晚清的西学东渐其实质是由模糊到清晰,由表及里地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过程,这是由当时社会形势发展所决定的,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依据所学知识,完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下列对当时这一现象理解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妥协”。他(袁世凯)同起义各省在南京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同盟会领袖进行谈判。……(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拥护民国,他就辞职近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海洋。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各地区、各民族的相互往来,主要是依赖全球海上交通。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B“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连环画又叫“小人书”,它既是文学历史,又是绘画美术,图文并茂,在文化教育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下四本反映民主革命重大斗争题材的连环画中,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是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哪次战役中获得解放的?[]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理论指导、史料研习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活动中,某校同学采用这些方法对近代以来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历程进行了探究。材料一探究一理论指导19世纪末2O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③青年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要求[]A、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B、民主和科学C、废除旧制度D、发扬新思想,弘扬新文化“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面是这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上海轮船招商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新青年[]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探寻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A.彻底废除旧制度B.民主和科学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民主和共和日人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望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百年的艰辛探索历程。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过激主义的结果
辛亥革命的试题400
张恺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下图为1833——1913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渊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A.清朝统治最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学习与创新材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伴随着战争与流血,都伴随着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都伴随着国家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如果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历程有是三个重要的时间点,那它们应该是:[]A、1894年1905年1911年B、1905年1911年1916年C、1911年1913年1923年D、1911年1917年1924年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894年,甲新文化运动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鲁迅在《关于“舒愤懑”》里写道:“……我从此可以昂头露顶,慢慢地在街上走,再不听到嘲骂。几个也是没有辫子的老朋友从乡下来,一见面就摩着自己的光头,从心底里笑了出来道:哈哈理想与现实……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河南殷墟遗址被列为2006年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审议项目。你认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承平恬嬉,不知修攘为何事,破一岛一省震,骚一省各省震,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睱,冯河暴虎者虚骄而不实。如此而欲其静镇固守,严断接济,内俟东周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时期。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社会转型材料: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单元主题学习法,能呈现历史进程的阶段特征、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历史演进的趋势。某同学阅读了以下列出的中国近代史中相关课目,拟定了一份单元学习提纲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一“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探究任务。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的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下图创作于武昌起义后,作者有意将“国”字写成了“囻”,这一现象常见于当时的传单、标语和报刊等,说明那时已渐入人心的观念应首推[]A.体恤民情B.民族团结C.民主共和D.民风变易世界思想文化丰富多彩,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一“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B.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D.个“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预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俄国的二月革命与中国的辛亥革命相比较,共同点有①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都因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而爆发③都因资产阶级的妥协而失败④都为后来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A.①②③B.②③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标题)辛亥革命____________①就如何看待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关系的问题,某班举行了一场辩论会,你认为哪一方同学观点更符合近代中国的实际?甲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进行近代化,实现国家富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近代以来,抵御外侮,探索现代化,实现民族独立富强和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或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B.民国、孙文、共和、三权分立C.新文化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C.始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袁世凯曾经把当年促使清帝退位的历史性一幕非常形象地称为“拔大树”。“拔大树”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实现“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①西方式的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C.推翻封建帝1920年,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军阀串通,排挤孙中山.这些情况表明·[]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B.革命派可以同军阀结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2年是中华民国建立100周年,100多年来,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材料一“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万峰响应。义旗一指,各省景从,不及旬日之劳,……四千六百九年(注:辛亥革命前后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C.始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B.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C.推翻封建帝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以下事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①洋务运动②辛亥革命③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明清时期医学成就的专题学习,应该首先查阅[]A.《资治通鉴》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红楼梦》从秦始皇到宣统,中国的历史是同皇帝连在一起的。……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文中省略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称作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以下民国时代的语录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在中国,情形却截然相反,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新一代的企业家就已经出现,他们直接与工业生产和对工资劳动大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运动使人类从自我强加的受监护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依赖外在指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这样一种我称之为“自我强加的”(或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甲同学:辛亥革命自古以来,中西方文明就经历了不同的兴衰轮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本身具有任何一个穆斯林帝国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种内聚性。……中国这种内聚性,并非当时才有的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1)选取一幅宣传画,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2)“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三中却写为“(口内一个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七条国际贸易航线——据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记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观察下列图片(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3)三次巨变伴随着三位伟人对现代化建设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是[]A.三权分立B.民族独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正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筹备相关庆典。辛亥革命100周年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辛亥革命[]A.在世界上最早实践三权分立学说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中国专制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