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的试题列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的试题100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下表反映了1979—1981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7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A.都使农民个人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B.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C.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D.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等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A.实1985年一家跨国公司决定考察我国辽宁省的某一城市,并在当地投资设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考察的城市最应该的是A.大连B.秦皇岛C.沈阳D.烟台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基于A.推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B.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C.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979年可以称为中国广告年,出现了许多第一。年初,上海延安路恢复了户外广告;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了“天津牙膏厂”广告;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放了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3月下表是《改革开放30年流动农民工统计表》,表中数字所反映的这一现象年份流动农民工总数1985--19902118万1990—2000年12900万2002年10469万2008年14041万A.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B认定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依据是A.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较低B.还没有实现祖国的统一C.还没有实现“小康”社会D.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有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A.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图中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③由农村到城市④由试点到推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CCTV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你认为六集的主题先后顺序应是A.峥嵘岁月千年局变中国新生伟大转折继往开来世纪跨越B.峥嵘岁月伟(2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图EF段城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比下面两幅分别摄于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的图片,其中对此正确分析的是①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②反映了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③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的体(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1)这三关于下列表格的理解,不准确的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产品单位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1952年1992年钢万吨92.315.8135.08000.0粮食亿吨1.51.11.634.42A.建国2008年10月1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制等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有计中国的改革突破了过去将某些做法、提法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这样的突破有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社会主义工观察下图,我国GDP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城市化速度加快D.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前,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①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②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统得过死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④土地公有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切含义是:A.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B.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分户自主经营C.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D.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历经多次调整,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土地私有制B.农业合作化运动扩大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C.人民公社化运动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现代化历程》在总结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时强调:“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和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其中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阶段,概括巴西和中国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相似之处(6分)。简述巴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世界产生的影响。(4分)同是发展中国家,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差不大。但是自1992年后,逐渐拉开了差距。依据图可判断,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中国比印度更早实行对外开放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小组又分“叉”,全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够体现上述主张的有①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②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③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人的取名往往带有时代的特定烙印。下列哪一组最能反应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A.建国、建新、抗美、解放B.学峰、向红、文革、爱武C.学军、卫东、逢春、新生D.安娜、勤富、小康、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②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③邓小平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25分)社会主义思想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特殊的历史和国情造就了我国这一时期独特的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德国著名思“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是中外闻名的江南小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作为一名游客,你参观完“中国第一村”后,打算参观“改革第一村”。那么,你可能选择下列哪个省()A.广东省B.江苏(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报记者对“安徽实行包干到户”这一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进行专访的摘要:记者:当时农民分地的背景是什么?亲历者:当时面临的情况是农民连吃饭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这主要表明我国A.商品供求矛盾突出B.政府放弃了对国民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A.单一的公有制B.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C.非公有制经济为主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32分)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历史上,人下表是l975—2003年中国国有经济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数据不能看出①国有经济占C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②城镇人口的就业环境恶化③国有经济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④国有经济呈逐年衰退之势“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下表是《改革开放30年流动农民工统计表》,表中数字所反映的这一现象A.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B.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农村人多地少C.完全是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使然D.受农村自然灾害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其长远意义不包括A保持工农业平衡发展B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C加速城镇化进程D丰富城乡人民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解放生产力B.增强农村和企业的活力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下表是1950年—1980年主要年份城镇人口比重表从上表中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B.我国农村人口仍占多数C.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落后于世“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描述的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78年,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民富,国家昌。吸取历史经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B.人民公社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有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把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③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④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A.①②B.①②③C.①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城市经济进行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推动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B.废除社会主义公有制C.改变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D.增强企业活力1981年10月,承包了28亩棉田喜获丰收的山东高唐县农民王本跃夫妇赶着大车售新棉,当时他所处的情形有A.他联合部分农户组织了农业生产合作社B.他被定性为走资本主义道路C.他承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地位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①经济建设指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对内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以农村改革带动城市改革。其中的原因不包括()A.以前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虞和平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绪论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只是由于制度和道路问题长期不能全面而正确的解决,从而不能合理、有效和充分利用国外和国内的现代化资源弋真正解决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A.坚持全民所有制B.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A.土地转归个人所有B.建立人民公社C.允许土地买卖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20分)历史上的每次社会转型,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同时也产生了诸多发展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1)你从图中可以得到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此,学术界和政府各部门均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回眸”研讨和纪念活动。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材料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近代民族工2010年11月12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C.中国以下为《东方风来满眼春》报道的部分,其中“春”比喻的是A.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B.进一步解放了思想C.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战略部署D.否定计划经济下图是张德元、潘林所作《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一—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A.受外来因素的影响B.生活水平的提高C.生下图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说明()A.中国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B.居民消费的粮食越来越少C.我国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这标志着中国()A.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已经成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展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中共“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侧重于A.放权让利B.承包经营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011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33周年,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请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会后,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人民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的重要前提是A.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B.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C.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D.社会福利的不断增加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中共十四大的重大突破是A.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如果你想查阅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原始文件,应查阅下列哪次会议的报告A.中共二大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大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实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兵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有一则幽默故事说:里根、叶利钦、邓小平三人开着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的路牌上写着“资本主义”,另一条路的路牌上写着“社会主义”,里根毫不犹豫地往资本主义疾驰而去,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原因在于A.社会秩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土地流转”作为新时期的土地制度后,2009年3月3日,我省铜陵市第一个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老观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在铜陵县东联乡老观村诞生。实行土地流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政企分开,自负盈亏C.以按劳分配为主D.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再局限于辛勤耕作来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把农畜产品卖到农贸市场上,甚至洗脚离田开始闯市场、做生意。农村春联也随之出现了一根据下图理解表述正确的是1980年四川广汉向阳乡人民政府建立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B.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乡镇政府政治体制改革C.四川开始进行全面的城市经每逢元旦,《人民日报》都会发表一篇辞旧迎新的社论,即元旦社论(也称“元旦献辞”)。由于其特殊的政治权威性,敏锐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下面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元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五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对这句出自安徽凤阳农民的话,理解正确的是①概括了包产到户的优点②表达了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歌曲《春天的故事》曾经响彻华夏大地。“春天的故事”喻指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文革”结束D.包产到户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民谣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乡镇企业的崛起C.农业合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2007年世界十大流行语中排在第十位的是“中国”。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⑴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⑵中国正在崛起⑶中国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⑷汉语成为世界统一语言A⑴⑵⑶B⑵⑶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两次向IMF贷款16亿美元弥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2010年11月IMF改革投票权,中国成为该组织中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出资方,投票权相应上升。以下对材料“大包干,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这是安徽凤阳农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顺口溜。这种经济体制的优点是A发挥了农民的自主性B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20世纪90年代前期,许多干部纷纷下海创市场,这与党的什么政策有关A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把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作首要任务C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的试题200
下表反映了1978年和200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自主权的扩大—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票证(图8)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仅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之物。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工业、农业产量稳步增以下有关我国历史上采用计划和市场手段处理经济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采取的是计划经济模式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济体制照搬苏联C.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政企分离,实行宏观调控C.实行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D.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将它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放在它的封面上,该图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英文标题为“远离马克思”,该杂志以此为题可能主要是关注中国的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B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1980年,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我愿种啥就种啥……”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该图是1985年9月23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题目是“MovingAwayfrom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这种认识主要源于A.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B.站在资本主义立场,带有政治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1992年南方讲话C.十四大的主题报告D.“三个代表”的提出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A.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B.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本质上反映了A.民营企业的恢复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骨干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对图一和图二信息解读不确切的是()A农民有一定的自主意某位同学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附图,这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A.1978年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B.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中共“十五大”明确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歌词中的“春天”指的是()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结束“文革”D.包产到户该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该表能够反映的史实是年代1978198019851990199219941996国有工业比重(%)77.676.064.954.651.537.328.5(编自杨继绳《中国改革开放20年记实》)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②第一、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15支上市股票价格三天之内暴涨570%……第二年初,全国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增加到2700多个,是一年前的20多倍,……全国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3%,全国固定资根据该表分析,1953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地改革②对农业进行改造③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下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D.社会主义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其主要形式是A.建立人民公社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实行政企分开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92年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说过:“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目学者虞和平在其著作《中国现代化历程》中写道:“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在改革的经济转型期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也可以说是改革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它的积极的一面也不能掩饰它的该图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三次变化对其理解准确的是()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不断探索符历史中邓小平曾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如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1978年安徽小岗生产队的承包合同书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双包”制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③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总结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调整的经验教训,我们得出的正确结论有()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左”倾盲动③经济建设必须高速度、快到1984年底,农村撤社改乡镇、撤队改村的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基本完成,建立了9.1万个乡(镇),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不能说明的是A.“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得以改变B.村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企改革步步深入,对其意义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了国家性质的变化B.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缴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出自安徽凤阳农民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A.该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用品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B.一五计划实施C.三大改造完成D.对外贸易扩大该图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②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③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④国有企业改革“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的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谈话开始奠定。”上述评价主要基于,南方谈话A.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B.提出社会主在1993年初我国许多地方发生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房地产价格越炒越高,开而不发,大批良田荒芜。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A.市场不是万能的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最后确立是在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安徽凤阳县长期属于贫困县,22年来没给国家贡献1斤粮食,倒吃国家1.9亿公斤斤粮食。但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公斤。这一历史巨变主要得益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所有制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中共十四大召开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①工农武装割据②新三民主义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这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材料一有人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1962年,邓小平借用四川农村俗语“黄猫(亦作‘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来表述他对恢复农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重提“猫论”,其意德国学者韩博天说:“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如图,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改革开放30年来,广交会从以往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变成“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的目标,是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这种变化反映了①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②中国与世界接轨不1985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它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C.都保持了马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浩然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农村的新变化”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8年,都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董辅蚋在其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加入了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确立改革开放的政策C.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979年某地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下图是一张股票,发行这张股票有利于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某些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准备改革开放“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段话描述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C.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将它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放在它的封面上,右图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英文标题为“远离马克思”,该杂志以此为题可能主要是关注中国的()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又称城市化,是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B.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C.建国后,我国的城镇化进展顺利D.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农村·经济·社会》第1卷记载: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农村改革取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①土地所有制②经营管理方法③生产经营的权利④产品的分配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②根本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以行政审批配置资源为主④注意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A.①②③B.②③④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企业融入“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以上言论的主要依据的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经作为高中生,我们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不可盲目地把任何问题都拿来研究。下列课题,高中生可以作为选题并且可能取得实际研究成果的是A.卡拉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B.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公有制经济主“……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说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至十七大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以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1984年10月,有两个在80年代初还受批评的观点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决定》文件。一个是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还有一个是要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是:A.否定“两个凡是”B.决定改革开放C.明确改革目标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分配收入交售粮食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国国务院发出的67号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的范围内浮动。对此正确认识有①显然带有鲜明的计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劫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色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副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B.旧中国农民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的试题300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的内容包括()A.决定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B.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提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①文革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②出台重大经济决策活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两枚,表现了两个经典的重大事件。邮票的主图选用的是纪实性的照片。小明想为第二枚邮票加盖原地纪念邮戳,他应该去哪些省份下列有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③以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涵义是A.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B.改变所有制形式C.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D.改变经营管理方式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使之转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B.新型的农业体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这下表数据的变化表明占工业总产值和比重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80年0.02%0.48%1998年28.5%38.3%18.9%19.9%A右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20世纪70年代,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业余外语广播讲座(英语初级班)”,外电对此有不少评述,我们认为最为恰当的是A.“中国向世界宣布开放的一个信号”B.“中国放弃敌视西方下列各项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1992年初,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其“关键”的涵义不包括A.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B.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要求中国融入世界C.非公有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D.国内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B.资源配置的转变C.经营机制的转变D.流通体制的转变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现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楹联应创作于()A.1949年以前B.1956年10月C.1966~1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B.世界贸易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真理标准《邓小平年谱》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某个人的‘臆想’,而是中国发展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大势使然,是‘内忧外压’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见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B.第二、三套反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C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这两类特区的共中国为兑现开放市场的承诺而做出的持续努力不如贸易争端更引人注意,中国欧盟商会执行总经理马乔治形象地比喻说:“一棵树倒下的动静,要比一片森林成长还要大。”马乔治要表达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此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这主要得益于()A城市经济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A.实行改革开放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设小康社会D.坚持独立自主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产品单位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1949年1952年1992年钢万吨92.315.8135.08000.0粮食亿吨1.51.11.634.“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药你苦”“煤超疯”“盐王爷”等这些在网络上热议的词汇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加强经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B.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C.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的杜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和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A.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1890年与201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分别为13%和5%,但前者国人皆感屈辱,今天世人皆曰中国崛起,可见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能不包括()A.包括政据《华东经济管理》1991年统计:“从工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看,江西纺织化纤部分企业1990年工业总产值比1983年增长48.04%,年均增长6.86%......”。当时江西纺织化纤部读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下图),影响新时期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C.经济区域化的结果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创新”具体指A.按劳分配制度的改革B.决定改革开放C.经济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A.废除农村平均主义思想B.促下列有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错误的是()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B.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是指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依据应该是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C.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建设邓小平在1979年曾经说过:“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他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B.改善人民的生活C.实现小康社会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进,根本原因是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打破所有制形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农村B.沿海城市C.城市D.国营企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扼要回答下列有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4分)(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农村的经济体制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没有体现在A.土地所有制变化B.经营管理的方法变化C.生产经营权利的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我国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社会性质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C.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D.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是在A.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是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D.1978年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①中共十二大召开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邓小平南方谈话④中共十四大召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中国社科院提出“台州模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以本土的民营经济为主,创造并充分应用了股份合作制,这一形式适应台州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组合社会化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产品的分配形式③生产组织形式④城乡劳动力结构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②④曾任巴西共产党副主席的阿尔多•雷贝洛指出,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思想和实践不但对中国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对全世界,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1992年邓小平南巡来到深圳,一天傍晚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有①中国不走计划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A.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1980年,中国内地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它指的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③发展乡镇企业④外出打工A.①③④B.①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l~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①邓小平南方谈话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中共十四大召开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土地转归个人所有B.建立人民公社C.允许土地买卖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发亿众关注,同样引发媒体的热议:《长江日报》(10月10日)评论指出:农村改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它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小岗村村民此举目的是A.冲1982年1月5日,FOLLOW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高考制度的恢复B.经济特区的建立C.对外开放的实行D.广电事业的发展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问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A.党下列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都改变了所有制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A.调动职工积极性B.按劳分配C.增强企业活力D.实施“走出去”战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原因是A.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B.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对农业进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农民调查》记载:小岗村前任书记沈浩认为小岗村现在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明星村,原因正是当年的分田到户。小岗村的土地分散,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只能解决吃饭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④计划多下表为1978—2006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3198547193419903025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春节时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1988年底,山东临沂市九曲乡农民褚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飞起来”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中华民国成立C.新中国成立D.十一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评价不正确的是()A.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农民获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发展方向的表述,准确的是A.集体化、合作化、集约化B.公有化、社会化、现代化C.私有化、专业化、市场化D.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2009年11月,安徽小岗村村主任沈浩去世,胡锦涛总书记致慰问电。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率先A.撤销生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土地私有制D.实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调整生产关系D.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下图所示天津两个不同时期的票证反映了A.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展开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变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买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但收效甚微,裤子交易仍在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现在,方向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群众正在前进。我们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同志对这《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土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上表反映了我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文中的“一步”是观察下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示),其中经济年平均增长最快的时期主要是由于实行了()A.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从左图票证的取消到右图票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民间诗歌常常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下列诗句中,反映新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有()A.公社谷堆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B.阶级斗争记心上,马列主义指航道C.嫦娥喜送太空客,“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出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C.国家计划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和“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四大”D.“十五大”2013年5月27日,一场名为“追寻时光印记”的老物件展览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序幕,3000多件老物件让我们感受到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生活变迁。下列物件与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密切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有学者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但也有不足。下列对“不足”的分析,正确的是A.没有解决农民的生产经营权B.没有改变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这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D.对企业进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的试题400
2012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揭晓,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7席。下列直接有利于加快江苏经济发展的举措有①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②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③上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B中共十四大被外电评论为“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A.作出了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决策B.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C.决定以上海浦东为新的对外开1993年,有“第二货币”美称的粮票正式谢幕;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6年国家“十一五”改计划为规划。这些历史现象突出反映了()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B.我国社会主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方面是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在国庆35周年的彩车游行队伍中,有一辆彩车上树立了“联产承包好”,当时,“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A.城镇生产管理体制B.农村基本经营管理体制C.农民自发的生产方式D.经济有经济学者认为:“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对材料中“政治改革”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中国在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一机构名称的变(21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监于二代(注:夏礼和商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梦想及产生的时代背景。(4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国有企业77.676.064.954.6集体企业22.423.532.135.6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00.53.09.8上述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③发展乡镇企业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B.②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写道:“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篇领导讲话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像公司的股票。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开始于1978年底,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此时,促使中国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明显增多。”“国内外有利因素”是指①经济全球化逐渐发展②中国国际环境得到很大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A.生产经营方式的自主性B.使土地所有权发生改变C.实现分配中的共同富裕D.完善了人民公社体制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A.一化三改B.市场经济C.改革开放D.国企改革阅读下图,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市场经济管理规范②现代企业制度建立③国有企业走向市场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抑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右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B.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加大宏观调控D(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羼;材料一:……回顾这20年的历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暨土地承包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突破阶段(1978年l2月一l984年l2月)。“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首民谣主要反映的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实行对外开放国策C下图是由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2008年1月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广受垢病的国务院1987年9月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理》正式谢幕退场。当时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央视3套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A.《在希望的田野上》B.《春天的故事》C.《走进新时代》D.《我是公社小社员》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的动因分别是A.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时说:“我最了解的中国还是在过去的10年里,这段时间对于中国是转换的阶段……在国家实现繁荣的同时,使如此多的中国人脱离了贫某城市2012年与1978年相比,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重由72.33%下降为26.95%,第二、三产业(工、建、运、商、服)由26.67%上升到73.05%.农村从事第二、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发展外向型经济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这份文件(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紧接着一连串好消息之后推出的。因此,洋溢着对未来成功的自信。这些好消息有:创纪录的粮食产量(407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经过几番姓“社”姓“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有关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B.实现了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经历了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以下关键词能正确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联产承包大跃进好莱坞大片依法治国B.中外合资互联网革命委员会南巡讲话C.拨乱反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表明A.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城市经济体制据《邓小平年谱》记载:苏联“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A.股票是公有制的产物B.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单一性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D.建国六十余年来,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这一期间双方有过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既值得留恋,也值得检讨。这“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是因为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运CCTV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A.计划经济的盛行B.改革开放的起步C.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D.改革由农村到城市下表反映了19841985198619871988投资总额28.238.818.716.523.5国家投资23.9–3.18.17.9–15.3国内贷款47.397.425.131.09.4利用外资6.229.544.532.745.1自筹及其他27.641.617.9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②改革开放同天庆,经济建设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材料说明当时A.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战略方针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安徽庐江县盛桥政府网站的“走进盛桥”栏目介绍:(盛桥)1958年11月撤区建社,原区成立两个人民公社,即盛桥人民公社和魏岗人民公社,盛桥、魏岗人民公社各下设四个大队。1983年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②人民公杜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③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念④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改革开放以来,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③公有制经济实1980年,(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A.提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B.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C.明确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任务D.反映了领导人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的认识从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到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此阶段的具体表现是①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②普遍实行家庭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A.实行对外开放B.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D.解放了农村生产1978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时,人们议论纷纷,一些人感叹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但是资本主义要复辟了,地主富农也要回来啦”。产生这种想法主要是因为在1988年6月22日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邓小平指出:“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现在,我们坚持马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原因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B.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着城市经(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下图是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当时,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预测的依据是①“文化大革命”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②出台重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欧盟与它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都推动了区域内政治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制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列选项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密切相关的是()①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②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③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B.生产力活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右图)。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其中“持续不断的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散、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1985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面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地里插秧;另一面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下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它最有可能属于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下图是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口号反映出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选项中对其阐述正确的有图①图②①从图片可以看出当时的政策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62年,江苏有些地方出现了“借地”现象,即每人可向公社或生产队“借地”五分至一亩不等,称为“责任田”。说明()A.出现“借地”的地区还未进行土改B.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C据记载,1984年全民经商热席卷全国,人们之间的问候语从:“你吃了吗”变成“你下海了吗”,在北方甚至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要开张。”下列对此现象表述正下面为1978-2006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格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年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3198547193419903025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D.农村改革已全面下列选项不属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是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B.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决策陆续出台。下列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②提出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观察下图,分析我国城乡差距最小年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文革”的影响,我国城乡经济的整体水平都不高B.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社会主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南方谈话作了一个很深刻很准确的历史评价。“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下表是1978~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GDP变化的比较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GDP相对构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28.2047.923.9199519.947.232.9200611.748.939.4A.第第一次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不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会议是A.十二届三中B.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D.十五大口号反映了一定的时代风貌。下列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人民公社好”;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③“谦虚、谨慎、戒骄、戒躁”;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一规定A.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序幕B.有利于农为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某历史学习小组选取了以下四个重要话题,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②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③“三个有“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要历史文献,作出这一历史决定的会议的是中国共产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届三中全会C.十四大D.十四届三中全会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