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列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100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地夸大了生产力的标准和实践的标准是我们学习历史应把握的基本标准。就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而言,下列哪一事件明显区别于其他三个事件[]A.理学、心学的兴盛B.巴黎公社的建立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初期苏俄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可以自由支配交给国家后剩余的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个情景:红军战士保尔于国内战争期间在铁路工地与以前的恋人冬妮娅偶遇。当时,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C.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慰问“一五”计划期间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工业区职工,你主要应该到祖国的哪个地区[]A.东南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卖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才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A.表明了苏联人特别喜欢吃肉,喝牛奶1919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巴扎耶夫把家里仅有的一点余粮拿到市场出卖,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交换到家里急需的生活用品B.粮食被强行没收C.以较好的价钱卖出粮食D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苏俄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农民对苏俄的那一政策不满?[]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土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军事胜利B、粉碎国外敌人的进攻C、把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国家D、征集余粮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二·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摘自《苏联史》材料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A、俄国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B、苏俄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C、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其中为“打破坚冰”“开通航路”而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B.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在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粮收集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B、几乎所有的工厂20世纪俄罗斯著名小说家安德烈·普拉东诺夫在其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被后世称为“画圣”的画家及其代表作是[]A、阎立本的《步撵图》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C、虞世南的《游春图》D、顾恺之的《洛神赋图》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仔细观察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920年俄国工农业生产及产业工人与一战前水平比较表[]A.20世纪20年代,苏俄的社会经济百业凋敝,产业工人大量减少B.新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讲话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A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两者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C、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C.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联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我们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是指[]A.国内外敌人进攻苏维埃政权B.经济危机导致农民武装暴动C.自然灾害严重导致经济危机D.与德签订苛刻和约退出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军事胜利B.有利下列现象与1918——1920年的苏俄相符的是①卢布大幅贬值②物物交换流行③国家粮食垄断④教育费用提高⑤战火连绵[]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体现了列宁以上主张的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下列选项中符合1919年至1920年苏俄工业企业发展特点的是[]A.实行市场运作,进行经济核算B.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森林、油田C.允许国内资本家经营小型企业D.由国家进行统一的管理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近现代以来,世界各国农业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末,苏俄(苏联)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进下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A.1918——1920年B.1921——1924年C.1925——1936年D.1985——1991年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i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论,较为符合该政策实际的一项是[]A、基本否定,主要分析政策的目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极其错误的B、基本肯定,主要着眼政策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其中表述全正确的是[]A.颁布时间B.实施背景C.措施D.评价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联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下列关于拉美独立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拉美人民不满英国殖民者的殖民统治,掀起独立浪潮B、19世纪中期,拉美独立运动爆发C、拉美独立运动彻底摧毁了西班牙在包括巴西在内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否定了新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B.苏俄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材料一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它是否符合列宁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下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A.1918——1920年B.1921——1924年C.1925——1936年D.1985——1991年“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两者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严最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C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一次出现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出现在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这三次改革都[]A.充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否定了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影响下图俄国(苏联)粮食产量曲线变化的因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实施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的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①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②斯大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在一些大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没有到来以前,经济关系或经济体制类型即为上面实行集中,下面实行农民的自由贸易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保卫莫斯科!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1900年6月,八国联军的统帅是[]A.西摩尔B.戈登C.克林德D.瓦德西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A.是俄国下列有关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列宁曾多次强调:“(俄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是容易的,而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却比欧洲各国困难。”列宁作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俄国落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充分B.俄国社下表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年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①计划经济取得伟大成就②“斯大林模“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不成功”的共同原因是[]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忽视了市场的调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C.战时共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1921年苏俄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B.战时共产主义政列宁发现“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的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使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实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但最后却解体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1920年,苏俄一位农民想在车站出售一部分粮食,被政府相关人员发现后,结果是[]A.受到表彰鼓励B.被上缴没收C.被指定到市场销售D.不管不问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取消商品贸易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200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A.1917——1918年B.1918——1920年C.1921——1927年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原始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赖采集果实和挖掘根块为生,同时狩猎活动对其也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还“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三年国内战争时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下面是1919年某地几个长工的闲谈,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实行余粮收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1917——1918年度征购粮食7340万普特(1普特=16.38千克),1918——1919年度为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特。这[]A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初期苏俄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上升(见下图,单位:万普特)[]A.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大提高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D.体现农民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蹬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的一些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为饥饿昏倒了……瓦西里也曾对妻子许下最美好的愿望:“面包会有的……。”当时的经济政策是[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①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②苏俄实行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瘦骨嶙峋的农民,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剥夺,挫伤了农民的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苏维埃国家掌握经济命脉B.由无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与老农的对话: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依你看,现在农村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B.苏俄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巩固在国内战争后期,苏俄境内出现了所谓的“小国内战争”。这场战争的发动者及其针对的目标最有可能是[]A.工人、义务劳动政策B.资本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农民、余粮收集制D.政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共产主义”的含义是[]A.俄国的物质文明高度发达B.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实物配给制D.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按战争需要进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丰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旧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1921年,苏俄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出现政治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A.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破坏B.1921年出现了严重的天灾C.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的封锁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阅读下列材料: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依你看,现在农村里主要的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阅读下列材料:……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1917-1918年度苏俄政府征购粮食7340万普特(1普特=16.38千克),1918-1919年度为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特。征购粮食数量急剧增长的状况出现,主要是由于[]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时(注:抗日战争)共产党暂时放弃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而改为减租减息。地主获许保留土地,可以收取经过削减的地租,同时也有权参加地方选举。与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近(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核心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其中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新经济政策④斯大林经济体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否定了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不成功”的共同原因是[]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忽视了市场的调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各国普遍重视农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读《1949年到1960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表材料二: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史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况解读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引起高三学生的热议。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主线,查找到下列材料和问题,请你共同参与。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按生产方式,历史上经济发展模式可划分为封建主义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见下表。(1)结合封建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分析商鞅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2010年6月9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此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损害了农民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该政策[]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B.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的愿望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实行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上升(见图,单位:万普特)[]A.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大提高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D.体现农民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论,较为符合该政策实际的一项是[]A.基本否定,主要分析政策的目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极其错误的B.基本肯定,主要着眼政策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在,就即刻可以显出’。”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有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材料二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俄共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政策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是A.实行市场经济,允许自由贸易B.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C.实行按劳分配,取消义务劳动制D.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A.余粮收集制B.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A.俄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B.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所致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D.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武昌区2008-2009学年高三元月调考试题)“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下列有关新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1922年开始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为标志C.解除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国有化D.其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公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征收固定粮食税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C.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D.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相关社会背景,概述十月革命后到二战前苏联(俄)农业政策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那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上述主张20070402()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土地法令》D.社会主义市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说:“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下列各项说明“道路已经指明”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开始走工业化道路C.实行新经济1922年有一位苏俄农民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是()A.不加干涉B.联合C.限制D.消灭“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苏俄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解政府与农民之间矛盾的主要措施是实行()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没右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A.1918—1920年B.1921—1924年C.1925—1936年D.1985—1991年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被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其中道路已经指明”的含义是A.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去战胜敌人B.小农占优势的国1921年春天,农民发生暴动,士兵举行兵变。为挽救政治危机,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业集体化列宁生前曾经回忆某个时期说:“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列宁心目中的“那时”是指A.筹划武装起义时期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D.实行第一个五年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A.真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B.真的,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假的,正实下列人物中,最先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手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物是()A.邓小平B.铁托C.列宁D.杜布切克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是()A.农业领域B.工业领域C.流通领域D.分配领域下列几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苏俄农业集体化运动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标志着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制定出新宪法C.采取新经济政策D.完成“一五”计划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当时国情和经济规律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农业集体化C.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300
从十月革命到20世纪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工农业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下列决定最具有策略性的是()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B.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世界大战C.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D.没收地主土地,无苏俄1922年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有限度地允许农民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出租土地的农户多是生产资料(主要是耕畜和农具)不足,承租土地的多是富裕农民。到1927年,出卖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关于这一说法,正确的是()①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临时性的后退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③俄国要最终建立社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是()A.苏维埃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B.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C.深刻认识到工农联盟是苏维埃政权巩固的基石D.为落后的俄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有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有省和县的工农代表苏维埃……都应立即组织收割队和征粮队……任务是……在各地及时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送交国家仓库。收割队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俄国代表小资产阶级政党利益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把实行新经济政策说成是“布尔什维克正在转向资本主义,布尔什维克完蛋了,他们的革命也没有超出资产阶级的革命范围”。试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直接要达到的目的包括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借用资本家的资金和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A.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并进而战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是两国发展社会主义的长期经济策略C.恢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把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C.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D.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企业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说明列宁认为A.新经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下列各项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联共(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对巩固工农联盟起到主要作用的措施是A.废除食物配给,实行商品俄国十月革命后,参与武装干涉俄国的协约国帝国主义国家有①英②法③美④日⑤德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③④⑤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施余粮收集制B.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C.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1922年农民契可夫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是A.增加税额B.处以罚款C.限量交易D.放任自由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本质不同?1920年,苏联某农民在火车站出售一批粮食,根据政策,当地政府的态度应是A.表彰鼓励B.没收上缴C.限定场所D.听之任之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A.用剥削农民的办法来积累资金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民生活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巩固国防力量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各国实现的现代化的道路既各具各色又具有共同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如果从经济发展角度去探讨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人们会发现其最终失败的共同因素主要是()A.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B.决策者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新政的相似之处是:(1)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2)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3)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4)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农业A(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的一份报纸对该国实施的一项政策发表了社论,用了这样一个标题“道路已经指明,我们循着方向正确前行”。该政策最有可能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l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消除了阶级矛盾B.调整了工农关系C.制约了农业发展D.适应了当时的国情20世纪20年代,列宁指出:“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破裂。”上述材料中的描述比较符合有人认为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也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这两种看法都是A.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用对立统导致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的主要原因是()A.党在农村基本任务的变化B.新经济政策损害了农民积极性C.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D.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2009江苏淮安摸底,17)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的实行()A.推动了十月革(2009江苏宿迁一模,16)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了克服日益恶化的粮荒,苏维埃政府在国家粮食垄断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强制收集余粮的非常措施。1919年1月11日,颁布了名为“关于在各产粮省份收集余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从本质上说,都是A.实行计划经济B.变革社会制度C.改变上层建筑D.调整生产关系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23亿普特(1普特约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深远影响是A.平息了农民不满余粮收集制而发动的暴动B.改善了人民的极端困苦的生活C.恢复了国民经济D.探索了一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的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最大的灾难是1920年和1921年的全国性干旱,它促成了俄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为此,苏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说明: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B.新经济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C.要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发展生产力D.新经济政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各种经济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和两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体完全属于两种极端之一。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D.实行单一的公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它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俄国农村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民大批死于战祸、饥饿和疾病。同样严重的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是一种恐怖政策B.是一种应急措施C.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没有发挥积极作用列宁指出,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关系到A.使农民获得彻底解放B.巩固工农联盟C.避免农民倒向资产阶级方面D.小农的经济利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相关的有①列宁找到了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②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④巩固了苏维埃政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不包括A.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B.农业集体化政策C.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D.新经济政策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它保证了苏维埃军事上的胜利C.它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D.列宁把它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直接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的资本家经营,这表明A.布尔什维克党开始着眼于解决经济困难B.苏俄政府决定充分利用外资发展民族工业C.布下列有关苏俄与中国革命胜利后所推行的政策分析正确的是A.两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完全相同B.对私人资本都采取了赎买的政策C.两国在一段时期内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D《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粮食立即无条件地送给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苏联)和民主革命胜利后初期的中国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两国革命胜利之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异同点。(2)分别指出苏维埃国家(苏俄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宣布收归国有的有()①银行②铁路③大工业④一切企业⑤地主土地⑥皇室土地⑦寺院土地A.①②③④B.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借用资金和经济政策发1921年起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1978年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二者的共同点是()A.遵循经济规律以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变公有制为主的经济体制为1929~1933年,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世界性经济危机时,苏联的经济状况则是()A.新经济政策继续实行,经济迅速恢复B.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C.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重大意义在于()①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②巩固了工农联盟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⑤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A.①②③④B.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农民强烈反对征粮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1920-1921年,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世界史·现代部分》材料综述中俄两国社会主义建成过程中的农业政策,并指出苏俄(联)农业问题之所在。1921年,苏俄为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实行新经济政策。它规定①放手恢复资本主义经济②实行固定的粮食税③恢复商品交换④将所有工矿企业收归国家经营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认为政府付给他们的纸币只不过是“彩色的纸片”。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该政策A.一开始就遭到农民的强烈反对B.是牺牲农业而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C.不利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B.它的制定是当时形势的需要C.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D.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是苏俄农民中流传的说法,这反映了农民对什么政策的不满A.废除农奴制政策B.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外国的干涉和国内的叛乱,为了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用于战争,苏维埃政府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经济方面的措施不包括A.实行余粮收集制B.生.以下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B.巩固了工农联盟C.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D.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列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A.是赢得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B.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对经济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D.是战争环境下采取的应急措施《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中最根本的是()A.只看到政策引起的直接的、表面的变化B下图《战斗中的夏伯阳(油画)》。上幅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16年俄军在东线对同盟国军队发动的夏季攻势B.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革命士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进列宁说:“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这“一系列过渡办法”主要是指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B.实施新经济政策C.有计划地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确规定A.农民必须毫无保留地、无偿地把所有粮食交给国家B.所有企业都收归国有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组建工农红军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是A.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C.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肯定了商品和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罗斯福新政和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力图解决经济政治危机B.调整生产关系C.变革社会制度D.扩大国家职能电影《列宁在十月》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农民把家中的余粮挑到镇上去卖,途中被红军战士遇到,结果粮食被没收。这反映当时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1921年,列宁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这种想法后来在什么政策中付诸实在世界历史上,三位杰出领导人的重大举措: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三个大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效显著。据此请回答:(1)这三大举措出台的背景怎.莫洛科夫斯基是苏维埃俄国时期的一位普通农民,1918年秋粮食喜获丰收。当时他对粮食的处理最有可能的是A.剩余粮食无条件地交给国家B.余粮可用作饲料C.余粮卖给集体农庄D.按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①全面发展国有经济②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③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④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A.①②③列宁指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假如俄国的伊凡·诺夫,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可能发生于A.彼得格勒起义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C.新经济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这里的“拐杖”是指:A.没收地主土地B.实施新经济政策C.签订《布列斯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将土地分配给农民B.余粮收集制的推行C.固定粮食税的实施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执行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D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20世纪20年代苏俄采取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措施是A.推【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了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原料,但列车上的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恢复经济、缓和矛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A.重农抑商政策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海禁”政策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着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为社会主义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曾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下列哪一项内容改革在人类历史演进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现代史上不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际都有过深入的改革,这都深刻的影响着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做下列试题。材料一下1918年下半年,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在国内战争中面临着严重的困难。为解决粮食这一最紧迫的难题,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粮食税政策B.余粮收集制C.削减农业税D.重农抑商政策当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这里“退一步”、“进两步”1918年,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最突出的功绩是A.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B.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C.保障了军事斗争的胜利D.实现了向社会列宁认为:“在本国没有比较丰富的资本主义遗产是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大障碍,只有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达到的技术和文化成就,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条件。”为此,苏俄实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400
下列图表中反映的内容A.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农业生产提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促进苏联粮食产量增长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束缚农业生产发展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种说法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有利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优势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有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16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对本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下列各项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的是A.对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B.实行实物配给制C.对国营企业实行经济核算D.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因素。……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联早期领导阅读下列材料(37分)材料一马克思把19世纪称为“现代”,其划分的标准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他认为,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带来了现代生产方式,这种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发展商品经济C.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列宁说,“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这种“改良主义的”行动方式与以邓小平实行的改革“在一个小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从1921年开始,苏俄在工业生产中尝试的“特殊办法”是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B.优先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B确立土地私有制C.推行全盘集体化D.征收粮食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A.俄国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B.苏俄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C.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D.苏联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美国其他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些外资企业创办受益于A.战时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A.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B.用规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废除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首先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形势需要B.帝国主义经济封锁所导致C.苏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所决定D.苏俄当时的某一班级的授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1919年的俄国工人的吃、穿、用国家统一配给,不用自苏俄实行了余粮征集制后,粮食征购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A.体现苏俄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质的飞跃B.有力地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D.体现农民生活水苏俄1918年开始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实行余粮收集制B.国家先后将大中小企业基本上收归国有C.取消自由贸易D.国家根据个人贡献的大小实行按劳分配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①国家掌握着经济命脉②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已被粉碎A.①②均正确B.①②均不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近现代历史的主旋律,在这一进程中,要求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据此回答:(1)19世纪30年代,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A.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都从当时实际国情出发C.都为粉碎帝国主义进攻创造了物质条件D.都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以承认商品贸易和部分生产资料私有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政府完全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在当时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国家必须以有限的粮食资源来满足前线和城市居民的需要,禁止投机分子通过粮食买卖来使个人发财致富和扰乱民众。”与这一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十月革命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采取的政策是A.推行集体农庄制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图2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农业集体化政策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部分的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不但没有受到工人和农民的反对,反而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这表明A.俄国不存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B.新经济政策和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是因为A.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B.国家无代价征收余粮C.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D.农民可1920年,苏俄一位农民想在车站出售一部分粮食,被政府相关人员发现后,结果是A.受到表彰鼓励B.被上缴没收C.被指定到市场销售D.不管不问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新”的主要含义是A.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B.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禁止商品买卖D.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第4卷材料(12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美国面对国内危机各自采取相应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尝试”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路”主要得益于A.优先发展重工业B.新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发展农业,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都曾经作过重要的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921年,苏俄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结果如何?(1分(18分)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俄(苏联)、美国、中国在不同时期都推进了重要的改革或政策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的需要,最突出地、最尖锐地反映到粮食问题上来……1917年就开始闹饥荒了。1918年1月,粮食部门只采购到计划采购量的21.8%;2、3两月只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他说的“改良主义”是指A.实行国家粮食税B.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C.实行余粮征三农问题是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答18—19题。小题1: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A.使农民失去土地B.增加了农民负担C.只照顾了国家利益D.兼顾国家与农民利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出A.农民得到土地的喜悦B.农民对余粮从十月革命胜利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曾经实行过哪些重要的经济政策?(4分)分别说明这些政策产生的影响。(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在于()①维护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②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③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新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是A.从俄国国情出发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由苏维埃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B.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C.经济建设依靠广大工农劳动群众D.在经济建设中以计划经济为主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表明邓小平基本肯定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在苏俄新经济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是A.农业领域B.流通领域C.工业领域D.分配领域(12分)经济体制只有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改革调整的成功范例。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1)俄国(24分)东北亚(下图)是当今世界性大国最集中的地区之一,19世纪中期以来,也成为世界性大国长期激烈争夺的地区之一。材料一(图一):请回答(1)指出图中19世纪60年代进行改革的三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材料反映的是()A.克里米亚战争中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苏俄(苏联)某段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1918年春,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俄国各族人民转入和平的、创造性的劳动,他们恢复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教育事业。但是面临重重障碍,其中最主要的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里的“中间环节”主要是指什么政策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民生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下列关于中外历史上涉及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有()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1995年,国家启动的“安居工程”③苏俄的新经济政列宁指出:“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的事情。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畜牧业(%)100721211阅读以下材料:“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0年,列宁约见了一位来访的老农。列宁问:“依你看,现在农村里主要的问题在哪里?”老农回答说:“我看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西方有分析家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富有进取精神并能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这一经济形态经过现代化改造,在国家的调控下仍能发挥生命力。下表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表在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为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的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非常的经济政策与措施。这些措施有①实行余粮征集制②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相关问: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苏联能够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是由于A.西方工业国放弃了敌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这段话主要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的相似之处是A.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B.注意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C.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的新政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三者的相同点①都是各国在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②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内容都注重改变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Nepman“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名词,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那么这一名词的出现由于A.国家工业化的推行B.新经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据此判断老农反映的问(18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由市场经济如同没有笼头的野马一样狂奔,灾难出现了。……在20世纪30年代,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在一个小农占主体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据此回答4~7题。小题1:苏联的工业化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A.“一五”计划完成时B.“二五”计划完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的措施有()A.国营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然后在实践中1918年,苏维埃全俄执行委员会宣布:“在战争形势下,全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全体居民都要无条件履行保卫国家的任务,国内所有资源都必须用于战争需要。”当时苏维埃政权实行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速推广。就市场角度而言,两者的积极意义在于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3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图片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历史演变的轨迹。下图所示场景发生在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在踊跃缴纳粮食税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的沙俄B.20世纪20年代前期的苏俄C.20世纪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比1913年增长7%,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2%.这一成效的取得与某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密不可分。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方十月革命胜利以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做法包括①将企业收归国有②实行新的土地政策③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阅读下列材料(20分)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1921年底,基辅郊区农民彼得洛夫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集市出售,结果是A.管理人员依法征收了税额B.粮食被没收C.他只能售一部分D.行为合法,无人干预亚蒙·哈默是美国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他曾经去了苏联,在苏联建立了铅笔生产厂,把美下表反映苏俄和苏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D.新经济政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干涉,巩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①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和等级制度②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红军③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④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