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列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10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20年俄国工农业生产及产业工人与战前水平比较表:项目比值年代农业总产量粮食产量工业产量石油产量生铁产量产业工人1913年1111111920年0.670.50.33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里的五年计划指的是A.苏联“一五”计划B.苏某学者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一言以蔽之,就是向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倒退,用左派的话说,就是“复辟资本主义”。这一观点A.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缺陷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直接(16分)阅读下列材料:与各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第一,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的落后使得群众的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第二,俄国落后使得无新经济政策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归根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A.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商品交换符合价值规律这一原理决定C.所有制形式列宁曾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现‘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在当时所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是A.调动了工农群众的积极性B.战胜了德国组织的进攻C.集中了全国的力量保障军事上的胜利D.找到了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途径材料一:当时的欧美发达国家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恐惧,一心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美国不仅拒绝在外交上承认它,而且华盛顿的官员们对请求去苏联的旅游签证的回答竟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战争的影响B.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C.“左”倾思想的影响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与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讲话的历史背景是A.1917年俄国出十月革俞后,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叛乱,威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列宁提议,苏维埃政府从1918年下半年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面是几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①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的②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都在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④都促进了经(16分)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的时代,但不同的国家又都有着自己的特征和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材料一: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在内战中夺得巨大胜利,……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1920年末战争逐渐平息,但农业生产形势不见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32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国)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工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种宣传应出现在A.一战期间的沙俄B.实行战时共产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C.国家对农业领域税收做了调整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21分)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牵运之神”的阿曼德·哈默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界的领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这一年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①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②苏俄开始新经济政策③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成立④九国华盛顿会议召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A.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B.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C.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D.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恢(24分)一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变化会根据本国经济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革,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也能互相交流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考托辣斯之所由起,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①农民产生了与政府对立的情绪②工这是名同学上课做的笔记,笔记的部分内容如下:这主要反映了苏联(俄)A.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的变化B.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的变化D.从战下列内容中,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D.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真正的神奇在于美国能够变革。我们的合众国能够完美。我们已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对明天能够而且必须取得的成功充满希望.——巴拉克·奥巴(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1921—1925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苏联实现了工业化B.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C.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有利于苏联社会政治形势的稳定(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一系列由国家制定的五年计划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优先地位,包括预期的产量和新设备等。政府在冶金、矿业、电力等部门修建大型企业,试图把苏联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新”在()A.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国家控制经济命脉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A.颁布时间B.实施背景C.措施D.评价1921年冬季,农民契诃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他被处以罚款B.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C.他只能出售其中一小部分D.行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集中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生产力水“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④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列宁曾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列宁进行的“实践”有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经济政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互相借鉴的有①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②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美国的罗斯福新政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A.①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④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内容与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A.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经济B.目的相同C.成效相同D.因改革陷入困境而停止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B.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取消商品贸易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决定的B.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C.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的结果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A.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B.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D.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图为俄(苏)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导致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布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A.1913年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B.1921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C.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20世纪2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形势,(苏俄)党内有些同志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是“离开社会主义原则”。让这些同志感到“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西方史学家评论苏联经济体制:“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日用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列宁曾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的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下1921年苏俄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原因是A.农民对苏维埃政权不满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16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20分)苏联解体十余年后,在俄罗斯社会中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材料一: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下面是1919年几个中国农民的谈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B.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都是高度集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过渡时期实施的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都A.恢复和扩大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秩序B.是两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成熟的基本标志C.有利于提高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这说明A.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途径B.苏俄放弃了计划对经济的指导C.社会主义与资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下列哪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工商业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C.取消一切市场贸易活动D.对生活必需品由国家进行分配1921年到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工业化的开展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列宁在《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A.新经济政策B.战列宁在反思苏维埃政权采取的一项政策时说:“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的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在饿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丁,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接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C.战时共产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当时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重商主义政策D.自由主义政策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两者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发展社会生产力B.允许私有制发展C.采用先进科技D.活跃市场经济(11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赐(子贡,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子列宁认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领导实行改革开放,两者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发展生产力B.允许私有制发展C.采用先进科技D.活跃市场经济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记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1921年列宁指出了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紧迫性,强调“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此苏俄实行了A.粮食税政策B.余粮“内战时一切陷入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为此,苏俄(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1918至1920年的战争加之严重的于旱造成了巨大的灾荒,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T人的罢丁活动甚至将矛头该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D.苏联农业集体化道路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以下符合这一做法的有①新经济政策②戈尔巴乔夫改革③中国改革开放政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列宁的思路”是指()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布尔什维克一发现自己处于俄国的主人地位,就面临着创建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挑战;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对迎接这一挑战毫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在所有制问题上,列宁提出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如图,据表和图,导致下表苏俄(苏联)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产量提高和下图中苏1980年以后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政策因素分别是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20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前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缴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余粮A.必须全部上缴国家B.农“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狠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苏俄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工业企业经营方式有很大不同。根据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别,我们可以推出,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A.集中全国“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人的主观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主要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内容是()A.废除实物配给制B.允许自由贸易C.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下列属于列宁时代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下列说法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精神的是:A.1922年,苏维埃某农民把纳税后剩余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B.1923年,苏维埃某农民粮食获得丰收,他雇用两个劳动力帮忙抢收小麦C.1924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200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借鉴B.这些历史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了农产品产量C.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国情D.完成了农业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者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10分)历史总是在调整和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21年夏天,23岁的他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25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其中为“打破坚冰”“开通航路”而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如图,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B=FB.A=EC.B=HD.D=H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哈默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一个英国资本家申请在莫斯科郊外兴建一个新型企业,很快得到苏维埃政府的批准,此事可能发生在()A.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时B.三年国内战争期间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D.“一五”计划期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A.“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B.建立战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A.真的,新经济政策B.假的,余粮收集制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右图反映的是在某个时期,波罗的海舰队基地喀琅施塔一部分水兵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不要共产党参加的苏维埃”等政治口号。这反映的是A.布尔什维克尚未能掌控苏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所说的“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经济部长艾哈德说:“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列宁在《19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以上主张()A.新经济政策B.战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但是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A.俄国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B.苏俄实行战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错误的是A.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政策B.在一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C.巩固苏维埃政权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材料二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武装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等地。到1921年春,农民暴动几乎遍及全国。……据统计,1921年有50多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属于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罗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不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C.部分国有企业采用租让制和租借制D.国家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的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列宁曾这样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①要实施战时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经说:“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外历史上的许多事例,都验证了林毅夫教授的这句话。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B.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人说:“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份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有利于国民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20世纪20年代初,在苏维埃俄国出现了美国人办的哈默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和好玩的东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表明当时的苏俄各种经济成分并存B.文具店丰富了蒋经国在苏联求学时曾在日记中写道:“午饭后……我和几个朋友走到街上买东西。莫斯科没有大的商店,满街都是小商人的店铺,商店有国家与商人开办之别。”据此日记内容可知当时苏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在较为困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对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与分析正确的是()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④它的内容包括以粮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余粮征集制是征集农民手中一切粮食C.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D.都是向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三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邓小平。.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三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实,罗斯福新政的最大贡献,不是帮助美国经济复苏,而是帮助美国民众度过了大萧条的艰难日子。比如通过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存款者提供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A.赢得了一战胜利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1921年列宁对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一致的表现在于A.采取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集中全国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C.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B.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D.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B.战时共产上20世纪20年代,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在这里“退一步”是指A.结束战时共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就会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1921年至1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时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说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列宁时期)……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赫鲁晓夫所说的“政策”系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所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髙下为标准分为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于1929年所著的《丁丁在苏联》反映了记者丁丁前往苏联实地采访的经历。下列场景中,当时丁丁不可能经历的是()A.在某农场看到一幅农民开拖拉机的宣传画B.听到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作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A.斯大林模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观察下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有苏俄(苏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情况表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为此,列宁在后来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余粮收集制B.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C.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D.实行固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开垦、开垦、再开垦”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历史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民连绵不断的起义迫使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但改革后,这些问题依然十分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1920年底列宁多次发表谈话,表达了苏俄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存的原则立场,列宁提出这种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A.苏俄需要时间巩固革命政权B.苏俄急切希望获得各国承认C.苏俄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B.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D.把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C.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俄国内战争时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图的相关历史信息,键入的有效“关键词”应该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苏联农业集体化D.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个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斯大林时期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与新经济政策不同点是①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②实行单一的公有制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④改变了工农联盟政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政策的共同之处是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B.实行自由主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B.③②④①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有人说:“对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而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1922年苏俄农民感到“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A.颁布了《土地法令》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推行了战列宁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A.新经济政策“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具体对策是A.推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学者闻一在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出现在“退却年代”现象是A.国家集中分配产品B.收购制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300
(18分)20世纪世界经济几经危机与新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对上述现(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极大多数农民都经营着细小的个体经济,我们把我们拟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纲领中可以实现的东西先建立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广大农民的1918年苏维埃政府发布命令,宣布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一个军营;苏维埃政府对于居民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由政府统一实行调配制。内战时期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取消了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A.破坏了工人和农民的联盟B.有利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C.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D.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35分)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20世纪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巨变,下图中的三个伟人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改革。列宁罗斯福邓小平请回答:(1)除70年代末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等是苏联第二代领导核心,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季(10分)经济体制(政策)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1923年,生活在苏联基辅郊区的农民诺维奇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集市出售,其结果最有可能是A.管理人员依法征收了税额后自由出售B.粮食全部被没收C.被国家以极低价格强制收购D(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这些言论符合()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四月提纲》“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下列体现这个公式含义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列宁说:“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关系占优势,还是小农经济占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租让制理论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什么是租让制?列宁说:“租让一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到1922年年底,列宁已经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种适合俄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体制和具体方法。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是A.巩同个体农民经济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这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20分)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指出:“所谓新经济政策,就是在很大程度上转而恢复1920年,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中写道:“只有在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基础上存在着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社会联系,商品才会是—个普遍的范畴。”对此,列宁批示“对!”这说明当时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于1920年到苏俄考察,著有《俄乡纪程》,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列宁说:“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这里的“后退”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A.确保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某书中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新材料一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B.实行工业国有化C.允许资1921年苏俄暴动者指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农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A.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B.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C.充分“□□□□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处最合适的应是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时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28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谈新政材料二市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选做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苏联早期领导人布哈林曾说:“我们过去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却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思想符合苏俄(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邓小平曾经评论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十一届三中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这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20~30年代,美俄两国分别实行“新政”,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有①都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②两者都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中,指出中俄家庭就像亲人一样一起生活。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观: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最先“使奇谈变为事实”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代表国民党1921年,苏俄出现全国性大饥荒。政府救灾的决定性措施是()A.颁布土地法令,没收贵族和教会土地等财产B.与西方主动结束战争,争取经济援助C.实行新经济政策,改革生产关系D.实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A.取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A.给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瞿秋白在苏俄考察时记载:“第二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15分)经济体制的创新、经济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列宁说:“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们就必须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小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问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实施“这种办法列宁认为“既然退却是正确的,那么,退却之后就可以同农民群众结合起来,和他们一道前进,虽然比以前慢一百倍,但却能以坚定的步伐勇往直前,使他们永远看到我们毕竟是在前进(22分)保障经济发展活力离不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1925年,是苏俄政权发展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粮食产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农业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工业指标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苏俄政权在经济战场上经受住列宁说:“我们宣布新经济政策后,提到日程上来的竞赛和比赛,是一场严重的竞赛……这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斗争的又一斗争形式。”这表明新经济政策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列宁说“在经济战线上,……我们就遇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使我们遭受的任何一次失败都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导致这一“严重失败”的原1921年苏维埃政权出现了政治危机,革命领导人列宁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1922年,俄共中央提出:“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提出这一建议的背景是A.农业集体化政策全面推行B.农业在1920年代的俄国,某项政策曾引起热情洋溢的讨论,该政策被视为共产主义失败的标志,至少也表明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的队伍偏离了正路,因而必须重新找到回归正路的办法。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1921年画家弗·赛罗夫创作了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描绘了列宁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的情景。此次接见给列宁的触动是()A.必须以土地改革改善农民的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A.实行(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材料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年代主要内容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A.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B.实行余粮收集制C.实行义务劳动制D.实行粮食税制假如俄国的农民伊凡,将自己家里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出售,然后将一部分赚得的钱在商店里买了一双马靴。你认为这件事不可能发生于()。A.1917~1918年B.1918~1920年C.1921~1927年“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A.与美国展开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人们称之为计划经济。从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宣传画在苏联被视为“特殊的政治艺术品、英勇先进的艺术——是全民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图1和图2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两幅宣传画。图1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图以下是十月革命后苏俄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些政策的实施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B.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C.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强制劳动下列有关苏俄(苏联)农业发展的数据可说明()。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79213355424A.战时共产主义1929年下半年,苏联出现了“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的口号。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违背了自愿原则B.生产关系的变革忽视了生产力水平阅读下列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一战的影响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B.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实施了新经济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特殊历史条件”包括()。①国内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②俄国处在帝国主义威胁之下③俄国相对落后贫困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A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1921年,美国人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企业家。这主要得益于()。A.苏俄退出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国内战争结束D.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列宁《论粮食税》:“……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这里列宁所谈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军事胜利B.有材料一由于余粮收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试题400
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16.38千克),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7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福利国家”,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不同国家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共产主义的尝试。”为此,布尔什维克党提出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B.“贯彻对基本食品的国家垄断,严禁私人贸易”C.“完成纳税义务以后的全部粮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1921年,列宁意识到,有必要与那些具有使工业生产复苏能力的人讲和。这表明列宁决定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下列选项对这俄共(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起先打开了一半,我们说:实行地方性的商品流转。但是地方流转根本没有守住自己的地方性的范围之内,它冲出去了。于是我们再打开一半,打开军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相似之处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D.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背着口某国经济政策规定:“大部分私人商业机构已被取缔,国家也不再通过商业渠道组织流通和分配,……企业之间取消货币结算,职工工资的90%以上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实行免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列宁在总结某项政策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太过分了……我们没有保持一定的限度,不知道如何保持这个限度。”该政策指的下面为苏俄l917—1919年粮食征购量表,该现象1917年1918年1919年7340万普特10790万普特21250万普特A.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C.体现了农业生产效“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现象,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1922年,苏俄政府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与此有关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A.①②④B.②③“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20世纪2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曾说道:“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为扭转失败他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1921年4月21日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和小生产……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这表明苏俄()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固定的“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A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此话的意图是①要用商30年代初,苏联中央主管经济的部门有5个,到1939年增加到34个,1941年增加到37个。部门的不断增多反映出苏联A.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权B.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公有制经济占优对下面资料解读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表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1918年莫斯科工人的家庭开支A.一战对该国经济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该国民众的食品得到很大的保在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A.集中人力物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反映了苏俄政府认识到A.高度集中的经济(24分)市场因素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乃至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进行了各种探索,积累了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B.都面临政治经济发展问题C.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D.奠定了社会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正确的是国家18901900191019201933英国11.2(29.9%)13.5(32.8%)15.3(34.9%)16.6(37.3%)18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比1920年减少69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国内战争使农业生毛泽东在1956年12月讲过:“可以考虑开私营工厂、开夫妻店,雇工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C.列宁新《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对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理解正确的是()A.战争年“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这种政策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学者李述森曾说:“(俄国)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他所论1953年3月,赫鲁晓夫上台,在其统治期间,苏联的内政外交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组建华约集团,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②采取减税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③签订停战协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分配制B.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C.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B.经济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列宁所说的“强攻”、“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在一个小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为此,列宁在苏俄工业发展中采取的“特殊办法”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把工业企业全部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一书中说:“相当大一部分无播种地和播种地不多的农户上升到了中农户的水平;不大一部分中农变成了拥有大量播种地的富裕农民,开始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生产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这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指的是A.建立苏维埃政权B.实行粮食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新经济政策的作用C.战时1917年《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一文中,列宁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的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无偿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政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921年列宁以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B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成为一战后亚洲第一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危险、困难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主“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苏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理解不准确的是A.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B.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改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材料二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认为A.苏联模式比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影响下表中1921年数据变化的政策因素是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39.7922.1334.5544.24A.第一次世界大战B.战时共产主(13分)经济改革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悲壮凯歌》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哥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当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正在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第一个五年计划C.新经济政策D.赫鲁晓夫改革“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都没有发挥应有的(16分)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与调整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⑴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了不少的粮食。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余粮()A.应无偿上缴国家B.只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西方某历史学者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材料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12分)《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中提到:“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1918年苏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下列符合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A.农民获1921年,苏俄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5%。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面积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出现1921年和1925年(30分)政治家的演说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材料一A新经济政策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B工业C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A.结束战时共产主“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说这是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列宁谈新经济政策时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句话说明:()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动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C.苏俄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是为了最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来到苏俄,后来在莫斯科郊外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哈默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苏俄(联)推行的A.重工业优先政策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