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改革的试题列表
赫鲁晓夫改革的试题100
下图是苏联1976—1990的经济增长情况,下列解读错误的是A.苏联经济发展整体呈下降趋势B.国民收入的下降幅度最大C.从1976年开始经济体制发生急剧变革D.1990年经济恶化的主要原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改革。据苏联官方统计,其某一领导人执政期间,苏联的国民收入由原来只占美国的31%,上升到67%,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0平方米提高到16平方米,人二战前苏联强调“没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论证,任何一个工艺过程,都不应该付诸实现”。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把科技革命的成果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认为“现在,没有比实现科技革命(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赫鲁晓夫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1958年1月,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州举行的农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在莫斯科州,玉米的收成往往很低,而有时在报告材料上却能对付过去。莫斯科州人搞这一套是很有一手的。有时收成不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右图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②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③窥探的原因是希望加入欧洲一某历史学者指出:“□的改革原本只是想对病人进行手术,结果发现是癌症晚期,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戈尔巴乔夫B.王安石C.加尔文D.穆罕默德·阿里“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的“他”A.始终是斯大林政策的忠实拥趸B.致力于援助中国的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的共同点有①改革都导致了苏联政治局势的失控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③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了改革④改革中都提倡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A.①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1972年5月美苏条约规定:双方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水平上,苏联1618枚,美国1054枚。苏联数量优势得益于()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勃列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A.彻底冲破了个人崇拜的束缚B.试图突破旧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C.开垦荒地和玉米运动成效明显D.农业方面成效明显,工业方面无所作为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通过学习苏联的历史,我们得到的信息不可能是A.社会主义革命是目前最先进的最具生命力的社会革命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的需要C.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中国1978年底以后的经济改革获得了成功,而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最终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A.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B.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讨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中能表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说:“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D.赫鲁晓夫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及成因。(10分)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俄率先实现了突破,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措施,所以是完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没有正确的指导戈尔巴乔夫曾指出:“靠号召不可能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财产的主人翁态度。关键是使人们能够影响生产的安排,劳动成果的分配和使用:就是说,要加深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自治。”他认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征集制”B.“开垦、开垦、再开垦”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56年11月,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信中写道:“……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12分)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根据材料分别提取两国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A.实行余粮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制度改革D.福利制度改革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7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出现不同发展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改革是否符合国情B.土地所有制的不同C.市场经济体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1951~1980年,苏联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7%,农业为3.0%;1979年与1949年相比,全部工业产值增长了19.3倍,其中重工业增长了27.1倍,轻工业增长了9.5倍。上述数据表
赫鲁晓夫改革的试题200
赫鲁晓夫改革的试题300
赫鲁晓夫改革的试题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