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的课程目标及知识点结构

一、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1. 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 等要素。

2.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3.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4. 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 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 要素。

(二)课程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1. 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 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3. 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并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
4. 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道德规范,认识科学·技 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 高中物理知识点结构
◎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波长、频率和波速
a、b是x轴上相距sab="6"m的两质点,一列正弦横波在x轴上由a→b传播,t=0时,b点正好振动到最高点,而a点恰好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已知这列波的频率为25Hz.(1)设a、b在x轴 为了研究乐音的物理规律,某同学用计算机同时录制下优美的笛声do和sol,然后在电脑上用软件播放,分别得到如下图(a)和图(b)的两个振动图象,由此可以判断A.do和sol的周期之比 如图所示,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波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C.3与1的波速、频 下图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动图象,此波中d质点到达波谷的时间比e质点早0.05s。求:①此列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是多大?②1.0s内b质点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象,波速为v=l0m/s,此时波恰好传到I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列波的周期为T=0.4sB.质点B、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C.质点I的起振方 一列简谐横波沿一水平直线向右传播,位于此直线上的P、Q两质点相距12米,P在左、Q在右。t=0时,质点P在正的最大位移处,质点Q恰好到达平衡位置,而t=0.05秒时,质点Q恰好在 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如图所示,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2s后的波形图,求:①此波的波速为多少?②若△t>T且波速为165m/s,试通过计算确定此波沿何方向传播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已知x轴上相距d=3.6m的两个质点M、N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已知质点M比N质点先起振,则该波A.波长可能为4.8mB.频率可能为0.2HzC.传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2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刻,波刚好传到处,求:坐标处的质点,经多长时间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 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质点b的起振时刻比质点a延迟了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列波的波长为2.5mB.此列波的频率为2HzC.此
◎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得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B.亚里士多德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并指出惯性与速度有关C.欧姆指出导体的电 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的天文学家是A.开普勒B.伽利略C.卡文迪许D.爱因斯坦 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B.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牛顿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B.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C.电场强度是用比值法定义,因而电场强度与电场力 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B.牛顿首次提出“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科学推理方法C.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物体 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B.牛顿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 201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以表彰他们独立发明并发展测量和控制粒子个体、同时保持它们量子力学特性的方法。在物理学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不是由比值法定义的是A.加速度B.电阻C.电容D.电场强度
◎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线圈L的电阻不计.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闭合S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电压为EB.闭合S稳定后,电容器的a极板不带电C.断开S后的很短时间里,电容器 某电源输出的电流中既有交流又有直流成分,如果需要在R上得到直流成分,应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的A、B两处连接合适的元件.合理的连接方式是()A.A、B处均接电感线圈B.A、B处均接电 (6分)如图所示,A、B、C为三个相同的灯泡,a、b、c为与之串联的三个元件,E1为直流电源,E2为交流电源。当开关S接“1”时,A、B两灯均正常发光,C灯不亮。S接“2”时,A灯仍正常 在收音机线路中,经天线接收下来的电信号既有高频成分,又有低频成分,经放大后送到下一级,需要把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分开,只让低频成分输送到再下一级,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电 对于3-2课本中出现的几种用电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启动器是在日光灯启动过程中起接通电路并提供瞬时高压的作用B.镇流器在日光灯正常工作时起降压限流的作用C.高频扼流圈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上开关S接通电路时,A1和A2始终一样亮B.合上开关S接通电路时,A2先亮,A1后亮,最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交流电源,当副线圈上的滑片P处于图示位置时,灯泡L能发光。要使灯泡变亮,可以采取的方法有A.向下滑动PB.减小电容器C的电容C.增大交流电源的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c为三盏完全相同的灯泡,L是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直流电阻为零的自感线圈,E为电源,S为开关.关于三盏灯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上开关,c先亮,a 如图所示,三只完全相同的灯泡A、B、C分别与电容器、电感线圈和电阻串联后接在同一交流电源上,供电电压瞬时值为u1=Umsinω1t,此时三只灯泡亮度相同。现换另一个电源供电,供 图甲为某同学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电路图,用电流传感器显示器各时刻通过线圈L的电流。电路中电灯的电阻R1=6.0,定值电阻R=2.0,AB间电压U="6.0"V。开关S原来闭合,电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