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康普顿效应
◎ 康普顿效应的定义

康普顿效应:

概念 当光入射到物质上被散射后,在散射波中,除有与入射波的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更长的射线。人们把这种波长变化的现象叫做康普顿效应
解释 在康普顿效应中,入射光的光子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发生弹性碰撞,碰撞中满足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光子的一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从而引起被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小,频率减小,波长变长
意义 (1)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说的正确性
(2)揭示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
(3)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的一面
(4)证实了在微观粒子的单个碰撞事件中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成立

◎ 康普顿效应的知识扩展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λ0的x光外,还产生了波长λ>λ0的x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 康普顿效应的教学目标
1、了解康普顿效应及其意义。
2、了解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理解。
◎ 康普顿效应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
课时要求:15
考试频率:少考
分值比重:1
◎ 康普顿效应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