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及知识点结构

一、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准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水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水平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水平,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使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使用

语言建构与使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使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详细语言情境中共准确有效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实行交流沟通的水平。

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使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准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水平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使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使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使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方位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语言积累与建构。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规律。
2.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使用规律的把握,根据详细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实行表达与交流;能将详细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点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
3.语言梳理与整合。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详细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使用。
4.增强形象思维水平。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使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5.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使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律,判别语言使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使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研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
6.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升语言使用的水平,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7.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8.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平阿基不同时代、不同品格的作品,具有准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9.美的表达与创造。能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讲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效果及美感,具有创新意识。
10.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11.理解多样文化。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作品,懂得尊重和包容,初步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
12.注重、参与当代文化。注重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在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二、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动学生全方位而有个性地发展,设计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课程。
2.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使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使用基础水平,充分顾忌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注重语言文字使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使用的新特点。
3.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
4.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若干学习任务群构成。不同学习任务群详细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基本框架,体现高中 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升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要求。

(二)结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金文化方面的内容诗中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其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三)学分与选课

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6学分;选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对于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意愿和学业状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点,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比重按学分计,安排如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

必修(8学分)
选择性必修(6学分)
选修(任选)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学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
当代文化参与(0.5学分)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学分)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学分)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1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
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0.5学分)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分)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学分)
跨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分)
学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学分)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学分)

三、课程内容

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注重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使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3)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了解本书的学术思想及学术价值。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本书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
(4)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
(5)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介,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使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
(1)指定阅读的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根据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注意选择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制定阅读的作品可从教材课文结算的长篇作品中选择。也可由诗圣共同商定3—5部作品,学生从中选择一部阅读;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能够自由组合,实行交流讨论。
(2)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每读一遍,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有些地方应仔细推敲,有些地方能够略读或浏览。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
(3)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谈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4)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即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看法。

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注重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聚焦特定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报告,就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
(2)注重当代文化生活,展开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材料,对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点、生活演变等实行分析讨论,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通过各种传媒,注重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解释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对各种文化现象的理解水平和阐释自己看法的水平。
(3)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相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水平;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5学分,9课时;可由教师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或学校实际情况,在三类学习内容中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单设学分,可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组合,设计一些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活动。
(1)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学习,引号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项结合,分析研究与参与传播建设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使用的水平。
(2)引导学生自主创建各类社团,展开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习作分享、论辩演说、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
(3)利用家庭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名胜古迹,以及其他文化遗产等,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某一文化现象的理解。

学习任务群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表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使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升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水平,提升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准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水平。学习使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
(3)注重当代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坚持准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升语言、文学的鉴赏水平。
(4)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并将其作为支持语文学习的手段。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5学分,9课时,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渗透在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之中。

(1)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相关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实行研习。通过纸质文本、电子文本的阅读,或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
(2)教师要在学生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相关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学习成果。
(3)通过实例分析,研讨多种媒介信息存储、表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使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动交往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形成结论。
(4)教师应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多种媒介使用对语言的影响,提升学生综合使用多种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水平,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

习任务群4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使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使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使用的敏感性,提升探究、发现的水平,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相关现象和理性理解,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解读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点。
(3)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制止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
(4)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5)在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
(6)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升语用水平,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贯穿整个高中阶段,既有课内活动。也应有课外任务。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1个学分,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

(1)积累、梳理要有系统、有计划,要有步骤地、持续地实行。积累既是丰富学生词汇、表达方式等的需要,也是为以后的梳理所做的准备。要有布置,有鼓励和督促,持之以恒。
(2)本任务群的课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能够有两种分配方式:或集中安排,或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如何分配课时,由教材编者设计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
(3)本任务群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应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学习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资料,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学习任务群也能够与本任务群共同完成。例如,在既有书面语读写,又有口语活动的学习任务群中,即可探讨语体风格的问题。
(4)积累、整合与探究,都要边积累,边记录。必修阶段主要写语言札记,随时记录点滴材料。选择性必修阶段可试写短文,整合和解释相关现象。
(5)本任务群重在过程的典型性,不论是积累、梳理还是探究,都注重发展语感,增强对语言规律的理解,不追求知识点的全方位与系统,切忌违背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生硬灌输一些语言学条文。
(6)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可通过专门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水平,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升审关鉴赏水平和表达交流水平。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看法,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2.5学分,45课时。写作次数很多于8次(不含读书笔记和提要)。

(1)使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应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由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
(3)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计,提供阅读策略指点,适时组织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相机实行指点点拨,组织并平 等参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并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反映党领导人民实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关心当代文学生活;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组织、举办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话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实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为学生提供观察记录表、等级量表等自评互评的工具,促动学生持续进步。

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水平,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升理性思维水乎。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很多于1/2。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水平。
(2)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准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围绕感兴越的话题展开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鹿、有礼貌地实行辩驳。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5学分,27课时。写作3篇以上,专题讨论与辩论很多于3次。

(1)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中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并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
(2)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结合学生阅读和表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逻辑知识;相关知识的教学要简明、实用,能有效地协助学生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制止实行不必要的、机械的训练。

学习任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升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合社会、服务社会的水平。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使用新的表达方式。
(2)学习使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3)具休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向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学分,18课时。

(1)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
(2)社会交往类内容,在社会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习。
(3)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1—2篇,并说明理由。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
(4)知识性读物类内容,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研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惑、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加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实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理解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3)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4)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5)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

(1)注重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升阅读古代作品的水平。
(3)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初步理解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
(4)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点实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
(5)引导学生坚持在研读的过程中勤查资料,勤做笔记;围绕所读作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注重释、评点等资料,加深和拓展对作品的理解;学习使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持续提升独立阅读水平。

学习任务群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旨在阅读和研讨语言典范、论辩深刻、时代精神突出的革命传统作品,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其无私 无畏的爱国精神;进一步发展语言使用水平、思维水平和审美鉴赏水平;陶冶性情,坚定志向,形成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任务群的学习内容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精读反映革命传统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注意选择反映党领导人民实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感受作品中革命志士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形象,弄清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获得审美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独到理解。
(2)阅读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特别注意选择具有理论高度和引领作用的论著,分析其中论证的逻辑性和深刻性,休会革命理论著作严密逻辑和崇高精神有机结合的特点,提升理性思维水平。
(3)阅读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评、访谈、述评等实用性文体的优秀作品,联系思想实际和亲自见闻,以准确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其内容,学习其写作手法。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0.5学分,9课时。

(1)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既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深刻性和语言规范性,又要尽量有针对性:同时要视野开阔,努力发掘新的材料,尤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新材料,使这个任务群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2)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敏锐发现热门话题,展开研讨活动,增强学生的论辩水平。也可在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基础上,邀请观点准确、有影响力的专家来指点、答疑或总结,以引导学生形成准确的结论。
(3)注重对作品相关背景的深入了解,可通过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等课外活动,获取真实资料,撰写读书笔记,整理采访记录,撰写学习体会和感想,以加深对革命活动背景和英雄人物思想境界的深刻理解。也可与历史课、地理课结合,组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在提升思想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口头交流、现场记录、文稿整理、理论论证的水平和水平。

学习任务群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旨在大体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越,以准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升文学阅读和写作水平,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价位取向。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至少选读1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2)注重当代文学创作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
(3)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4)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5学分,9课时。

(1)阅读材料能够是单篇作品,包括作家作品专集的选篇,也能够是长篇著作的节选。建议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组织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专题内容。其中,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要占一定比例。
(2)要有充足的课时保证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设计促动学生个性化体验的阅读活动。如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丰富学习体验;朗诵不同流派或作家的诗歌、散文,体悟作品的情感特点和语言风格;阅读剧本,把握戏剧冲突,并选择片段尝试表演。
(3)要有一定的课时展开研讨活动,交流阅读和写作的体会与感悟。注重学生研读后的交流和评价活动。如为“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读书报告会”做一份文案设计;在谈书报告会上,推荐一部现当代作家作品,并说明理由:;制作一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读情况”调查问卷;等等。

学习任务群11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理解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
(2)撰写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话题,撰写评论。
(3)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鉴别力。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学分,18课时。

(1)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思想内涵。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2)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动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3)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学习任务群12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本任务群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和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表达的特点,提升阅读、理解科学与文化论著的水平,开阔视野,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选择阅读简明易懂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论文、著作(节选),领会不同领域科学与文化论著的内容,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撰写内容提要和读书笔记,学习体验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科学思维方法,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等特点。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学分,18课时。

(1)选择适合高中生阅读的相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论文和著作(节选),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科学与文化论著的表述方式,提升阅读科学与文化论著的水平。
(2)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借助工具书、资料,了解文本中的基本概念和观点,理清文本结构脉络、论证逻辑;还能够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加深对论著的理解。
(3)组织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成果,研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任务群13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是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基础上,就汉字或汉语的某一问题,加以归纳、梳理,训练学生从应用中观察语言文字现象和总结规律的综合分析水平,旨在加深学生对汉字、汉语的理性理解。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有意识地在义务教育和高中必修阶段积累的基础上,发现与汉字、汉语相关的某些问题,结合汉字、汉语普及读物的阅读,实行归纳梳理,验证汉字、汉语的理论规律,例如汉字的表意性质、汉语的韵律特点、词汇意义的系统性、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特点等,提升对语言现象的理性理解。
(2)针对语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网络语言与汉字汉语规范问题、方言与普通话关系问题、成语典故使用问题等,阅读相关论著,整理事实与数据,对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用准确的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努力促动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
(3)学生以撰写读书报告、语言专题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表现学习成果,并在专题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成果。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置4—6个专题,每个专题6—9课时。

(1)要恰当选择专题。专题应是各阶段学习中已经积累的并有利于将来长期应用的问题,同时要注意现有研究成果是否足以供学生参考。
(2)要配备适用的学习村料。可选用或专门为专题编写主题明确、语料充分、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来引领学习。
(3)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介手段。观察事实、收集数据、贮存资料、分析问题、发表成果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发挥网络等信息工具的优势,优化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质量。

学习任务群14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基础上,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组成专题实行深入研讨,旨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理解,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选读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代表作品,参阅相关的研究论著,确定专题,实行研讨。增强理性思考,增进对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理解,体会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趋势。
(2)阅读应做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实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的成果。(3)进一步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尝试阅读未加标点的文言文。阅读古代典籍,注意精选版本。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1)教师依据传统文化学习内容、学生兴趣、学习资源等,推荐相关专题,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也可自主设计,确定学习专题。
(2)专题的角度能够是多样的。参阅阐释经典的作品应作为研读原著的辅助手段,能够将经典作品与参阅的研究论著结合起来学习。
(3)设计多种专题研讨与交流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相关专题研习的基础上,从研究的资料、过程、方法、收获等多个角度展示研究成果,并且围绕学习中的若干问题,组织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要求学生尝试把自己的探究发现用论文形式表现出来。

学习任务群1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基础上,选择反映中国革命传统的代表性作品,设置相关研究专题实行深入学习,旨在进一步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加深对中国革命传统的理解和理解,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进一步提升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精读一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文专集,参阅传记和相关研究文献,围绕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确定详细的研究专题;展开合作学习,撰写专题研究报告,组织专题报告会,深入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人格品质,感受思想和语言的力量。
(2)精读一部反映党领导人民实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长篇文学作品,参阅相关研究文献,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结合详细作品,选择两个角度,撰写文学评论,组织专题研讨会,深入理解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
(3)学习整理研究资料的方法,做读书笔记和摘要;结合研究专题,实行调查、访问,提升思想理解水平和语言使用水平。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1)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指定作品,从多角度理解、分析作品。例如,鲁迅作品的时代精神、艺术特色,革命传统经典中的英雄形象、理想信念等。要做好相关阅读资料的推荐工作;同时,要结合作品和学生的实际,协助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题目,注重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指点。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将本任务群的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访问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等活动,深化学生对中国革命历程的切身体验。
(3)要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教师组成专题指点组,引导学生展开跨学科的研究,以深化学生对革命传统的理解和理解。

学习任务群16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就我们国家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若干专题深入研讨,进一步培养理性思维与探究水平,提升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理解,提升鉴赏品位,把握时代精神和时代走向。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梳理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作家作品,发现有价值的文学现象与问题,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实行研讨。
(2)阅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尝试参与文学评论。注重近期文学热点问题,了解不同观点,深入思考研讨,提升探究水平。
(3)每读一篇必做读书笔记。围绕中心论题实行有准备的研讨,围绕专题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探究的成果。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1)所设立的专题涉及的作家不宜过多,角度能够多样。
(2)教师能够依据学习内容、学生兴趣、学习资源等,推荐相关专题,供学生选择学习。学生也可自主设计,确定学习专题。
(3)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要占一定比例。

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是在“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若干专题,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精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力。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研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增进对人类文明史上多样文化并进的事实及世界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2)选读一本外国文学理论名著,了解世界文学批评中某一流派的基本主张和文学解读方法;或者选读一本研究中外文学或文化比较的著作,尝试使用其中的观点研读以前读过的作品。
(3)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选择合适的内容实行跨文化专题研究,在中外文化的比较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设置4—6个专题,每个专题6—9课时。

(1)能够根据“学习目标与内容”(1)(2)(3)分别设立专题,以内容(1)为主;也能够将内容(1)(2)(3)有机整合,设立专题。
(2)激发学生兴趣,在阅读外国文学、文化经典的基础上,指点学生选择有意义的课题,展开跨文化专题研究,组织专题研讨与交流。选择合适的方式表现研究成果。
(3)积极拓展学习渠道,如组织学生利用社会实践参与跨文化的交流,利用网络参与跨文化课题讨论。向学生推荐跨文化研究的文章或专业杂志,促动学习活动的深化。

学习任务群18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引导有这方面追求的学生阅读学术论著,体验学者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陈述学术看法的思维过程和表述方式,尝试写作小论文。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根据个人的阅读兴趣和平时积累、思维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适宜的学术著作深入研讨,撰写研讨笔记。
(2)将研读学术著作过程中生成的注重点、问题点、质疑点等实行梳理概括,形成专题,深入研讨;或围绕相关学术话题,组织研讨活动。
(3)整理提炼专著研读或专题研讨的成果,借鉴专业学术论文的形式写成学术性小论文,相互交流。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建议学术著作选读为22课时,学术专题研讨为8课时,学术性小论文写作为6课时。

(1)学术著作选读,应在“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实行,以学生自主研读为主。选读的学术著作篇目,可由教师充分考虑各类学术著作的特质,参照本地、本校的图书、网络等资源向学生推荐;学生也可依据自身阅读兴趣、发展方向,自主选择。
(2)学术专题研讨在研读著作的基础上实行,由参与这项学习的学生各自报告阅读心得,交流研讨;也能够围绕与所读学术著作相关或相近的话题组织研讨。学术专题研讨倡导平等对话、学术自由,坚持学术规范;表达观点有理有据,符合逻辑。
(3)学术性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其写作的重点在表达研究成果,可参阅学术论著的基本格式和语言表达。理论推导、数据引用等应坚持学术规范,不作假,不抄裘,不强词夺理。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文末应注明参考书目。

◎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语句停顿
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取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四顾其地牢不可破方可出人之不意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也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也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 下面关于诗歌的诵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格调昂扬豪迈,要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看”、“怅”、“问”、“忆”领起的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B.《致青年公民》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 对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不准确的一项是[]A.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B.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C.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D.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说居庸关清·龚自珍居庸关者,古之谭①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 用“/”给下面划线文段断句。(限断6处)臣光曰:……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孙)公讳甫,字之翰。天圣八年进士及第,为华州观察推官。华州仓粟恶,吏当负钱数百万,转运使李纮以吏属公,公令取斗粟舂之,可弃者十才居一二
◎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对联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语句是,。(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朽木不折;,金石可镂。(2)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3分)(王夫人)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微子》中,夫子非常感叹地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桀溺用避世来独善其身,而孔子认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两题任选一题)(1)斩木为兵,,,赢粮而景从。(《过秦论》),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4)老当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老头临死之时,盼望着两个女儿能见他一面,拉斯蒂涅去请他的两个女儿。雷斯托夫人始终没有出现;纽沁根夫人虽然来了,她跪在父亲的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A.大卫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改嫁后,在继父家受尽虐待,母亲死后,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大卫历尽艰辛,找到世上唯一的亲人(她的姨婆)。在姨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既自以心为形役,?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A.《巴黎圣母院》是德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品。它塑造了爱丝梅拉达等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巴黎圣
◎ 高中语文重要知识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仿照下面示例,另选话题仿写。要求合乎事理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方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将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改写为句式整齐的排比句。要求:可以更换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痕,无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会扫”的人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愿意。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继承的古代“史传合一”的理念与西方传记文学“史传分离”的相异性导致了传记 在下面空白处写两句话,使文段完整。(6分)思念是一种享受。在繁花似锦的春日思念起金色十月的红枫,,在万木凋零的秋天思念起小草萌芽的早春,,都会给人的精神带来一丝慰藉 将下面长句改写为三个语序连贯的短句。(5分)拥有巨大市场的某电子集团,在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沉重打击如雪上加霜般作用于今年以来已经不景气的世界 照下面句式,以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内容,续写一段话。(4分)春之清晰,夏之火热,秋之丰硕,冬之静穆,各季节的不同色彩,构成了多彩的岁月。 阅读语段。王光英怎样说的?请将你设想的答案写在横线上。不超过20字。(3分)“红色资本家”王光英飞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有限公司,一下飞机就被将了一军。一位记者问他:“你带了多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不同。请从以下人物中任意选取两个,仿照划线的语句续写两句话,要求与原句构成排比。(6分)屈原曹操陶渊明 仿照示例,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失败就是无知加上懦弱,并拒绝如水的上善品质;成功就是,;平庸就是,; 请参照示例,选用另一事物进行仿写。要求形式相似,内涵相近。(3分)【示例】月亮缺了,是形的消隐,还是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