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点: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
◎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的定义

 

◎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的知识扩展
(1)对共产主义的设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具体地设计细节,而是以事实为依据,对未来社会的特征进行原则性的概括。如未来社会将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灭阶级之间、工业与农业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由于消灭了私有制,也就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也就消灭了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到那时人类社会彻底扬弃了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起崭新的无私有制、无阶级、无国家、无商品的社会。

(2)科学社会主义在欧洲革命实践中发展的表现
1848年欧洲革命,法国巴黎公社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的知识对比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在马克思主义以前,无产阶级本身还不够发展,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因而社会主义学说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空想的性质。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道义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从幻想的角度描绘未来的社会,而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做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值得同情的阶级,而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从而对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有了科学的认识。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于在旧制度下的某些试验、示范和统治阶级的善心上,而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正确道路,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把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结合起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

◎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的知识点拨

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任何思想理论虽然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决定的,但它的创立都需要以前人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也是从一定的思想资料出发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反映了尚未成熟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丑恶现象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反映了他们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剥削和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尽管在历史观上还是唯心主义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天才的思想萌芽,在对社会历史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给予马克思和恩格斯以重大启迪,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

首先,空想社会主义试图论证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不是永恒的,而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必将为未来的社会所代替。圣西门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式: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神学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未来的“实业制度”,即社会主义社会。他认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其中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是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傅立叶把人类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过程分为依次更替的蒙昧制度、宗法制度、野蛮制度和文明制度四个阶段,未来的历史发展将上升为新的“协调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圣西门和傅立叶都把现存的社会制度看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必将被更高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其次,空想社会主义触及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试图用社会的经济状况来说明政治制度。圣西门认为,生产是任何社会联合的目的,“所有制是社会大厦的基础”。傅立叶把生产发展看做是从一种社会制度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因。例如,宗法制度向野蛮制度过渡,是同小生产过渡到中等生产相适应的;而当大生产出现时,社会就从野蛮制度过渡到文明制度。

再次,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阶级斗争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肯定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作用。圣西门认为,15世纪以来,西欧的历史是工厂主反对封建贵族的历史,而这一斗争是两个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法国大革命不过是这种长期斗争史中的一个“插曲”。恩格斯指出:圣西门“认识到法国革命是阶级斗争,并且不仅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而且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这在1802年是极为天才的发现”。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缺陷:

三大空想家的思想有两个突出的方面:
第一,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矛盾和罪恶现象;
第二,设想了未来“理想”的人类社会,并且天才地预示了一些社会真理。他们的学说,为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诞生、为启发工人觉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
但是,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了解资本主义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幻想用和平的方法改造社会。列宁深刻地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这种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谴责它,咒骂它,幻想消灭它,臆想较好的制度,劝富人相信剥削是不道德的。”但是,它“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缺陷,反映了所处历史条件的局限。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充分发展,内在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随着无产阶级的成长,阶级斗争的展开与激化,这种超越、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越来越失去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的来源:

作为一种崭新的思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当时,资本主义在西欧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已经从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阶段跨入大机器工业阶段。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工场制度,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规模的扩大,海陆交通的发达,世界市场的建立,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其次,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了,可是生产资料却为少数资本家所占有。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提高竞争能力,一方面不断改善技术装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数量,实现“资本积累”;另一方面竭力压低工人工资,排挤工人,形成产业后备军,从而导致社会购买力水平下降,国内市场缩小,形成“贫困积累”。这两方面的积累,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从而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任务。

再次,工人运动的兴起。产业革命不仅是技术革命,而且也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产业革命中,出现了现代资产阶级和现代无产阶级。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使人们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彻底革命的阶级,但也暴露了它的弱点,那就是缺乏先进思想理论的武装。而无产阶级一旦掌握了先进的思想理论,就能承担起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

总之,大工业的发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历史任务的提出,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要求崭新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源虽然深藏在资本主义的物质和经济事实之中,但是,如同任何一种新的思想学说一样,它必须从前人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理论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上述优秀成果加以吸收和改造,在参加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正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同法国所有革命学说相联系的法国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和天才的完成者。”  

◎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的考试要求
暂无
◎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的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