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点:“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
◎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的定义

 

◎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的知识扩展
(1)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
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首先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

(2)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第一次真正有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④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第一次使社会主义制度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人类社会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
◎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的知识点拨

落后国家能够率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并且取得胜利的原因:

这既是本专题的重点又是难点。归根到底,落后国家能够率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并且取得胜利,这是国际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这种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使其具备了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从国际、国内环境及理论准备方面进行理解。
从国际环境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使整个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就将其战争、压迫、掠夺的反动本性暴露无遗。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国家的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激化,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这里爆发就是在那里爆发的特定国际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则在于落后国家统治阶级的反动和社会制度的腐朽。一方面,资本主义使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作坊发展到大工业时代,形成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另一方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落后国家遇到了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国际资本主义和本国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达到了极端残忍、极端野蛮的地步。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自身却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不能得到保障。整个社会被推到了崩溃的边缘。除了革命,已经没有任何别的出路。
从理论准备看,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和自身解放,同帝国主义列强和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进行过多次顽强的斗争,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武装,都失败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它由西向东的传播,给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送来了新的思想武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一经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他们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就由自发走向自觉,从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是唯一的出路。 俄国这一比较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这一专题的教学是从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讲起,要着力讲清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冲破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一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重点,也是理论难点和争论焦点。马克思和恩格斯预计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发达国家“同时发生”。普列汉诺夫和考茨基等人教条式地理解为工业最发达、工人占大多数的国家才能发生革命,认为列宁在小农众多的俄国提出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是“讲梦话”;苏维埃政权是“活不成”的“早产儿”。苏汉诺夫还写书说“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程度”。这些机会主义者都不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无视发生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及其综合作用,只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用庸俗生产力论反对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1923年列宁写了《论我国革命》予以批驳。邓小平说:“列宁在批判考茨基的庸俗生产力论时讲,落后的国家也可以搞社会主义革命。我们也是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对于这个问题,教学中要全面阐释,不能片面化。一是“一国胜利”论是发展而不是否定“同时发生”论。二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首先突破,但革命成功后生产力必须经过长期的巨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取得全面胜利;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仍需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奋斗。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本专题讲十月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是用历史实践证明:一国不仅能夺取政权,而且能建设社会主义,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并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然而苏东剧变前后,国际国内都有人说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搞革命和建设是超越历史阶段,犯了原罪。认为十月革命是钻了世界大战的空子取胜的,建设起来的并不是社会主义。又说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斯大林时期就患了“不治之症”等。
教科书对这些争论问题没有直接涉及,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必引出这些争论,但教科书实际上从正面作了回答,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着力从正面把我们的观点讲清楚。教科书分析了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加剧,怎样形成了薄弱环节,俄国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胜利是必然的,具有伟大意义。又讲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于1936年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肯定了苏联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也正面讲清了列宁去世后由斯大林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功绩,在辅助文中还讲到斯大林1941年的红场阅兵和邱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苏东剧变发生在十月革命74年和斯大林逝世38年以后,其外因主要是帝国主义的软硬兼施,特别是搞和平演变,从动摇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入手。内因主要是党的领导集团和路线蜕化变质,背离马列主义基本原则,致使国家的基本制度、党与群众的联系、党内的民主团结遭到严重破坏,垮下来就不奇怪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在新的条件下的表现。苏东剧变,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证明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

◎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的考试要求
暂无
◎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的所有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