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同“导”,治理、引导之意)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意)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之 意)而无耻(“羞耻之心”之意);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之意)。
一一引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可以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
——引自《韩非子·显学》 
材料三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引自《苟子·性恶论》
材料四 民之以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度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引自《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五 在中国的王道(用礼仪治天下).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用刑法、武力、权势治天下)相 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
——引自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韩非子、苟子、孟子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一、二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明产生材料一至四的各种观点的社会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同“导”,治理、引导之意)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意)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之意)而无耻(“羞耻之心”之意);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之意…”主要考查了你对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百家争鸣】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