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语文抽样测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加横线字读音有误的是 
    [     ]
    A.暴(zhǎng)  红(fēi)    防(dī)        峰峦叠(zhàng)
    B.驰(bēn)      决(chù)  罚(chéng) 不偏不(yǐ)
    C.强(chěng) 哽(yè)     附(hè)       辙乱旗(mǐ)
    D.护(bì)       心(chèn) 优(liè)       伛提携(lǚ)
  • 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是 
    [     ]
    A.众:超出。                    触目伤怀:心。
    B.不:谦逊。                    出心裁:特别。
    C.擦:擦。                       不能自:停。
    D.报:恭敬地送上去。     大声呼:急速,猛烈。
  • 有错别字的是
    [     ]
    A.鄙夷      烽烟      坚定不疑      从容不迫
    B.怠慢      和谐      安然无恙      不可救药
    C.惯例      锤炼      见异思迁      夙夜忧叹
    D.喝彩      陡峭      骇人听闻      德隆望尊
  • 为句中画线词语选择义项都正确的是
    [     ]
     这件事真不好说,踌躇了半天,我终于直说了。
    “踌躇”的义项是:<1>犹豫   <2><书>停留   <3><书>得意的样子
    昨天半夜光景,突然起了大风。
    “光景”的义项是:<1>时光景物   <2>境况,状况,情景   <3>表示时间或数量 
    A.“踌躇”<2>   “光景”<1>                 
    B.“踌躇”<3>   “光景”<2>
    C.“踌躇”<2>   “光景”<2>                 
    D.“踌躇”<1>   “光景”<3>
◎ 2005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语文抽样测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是
    [     ]
           有专家指出,______________要重视人才培养,____________要重视精英教育,____________要从制度、机构以及社会等不同层面对于精英人才的培养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A.如果   就   所以                       
    B.不仅   也   所以
    C.不仅   更   而且                       
    D.因为   就   而且
  • 在横线上填写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     ]
           铁花的花瓣很小,一朵花,最大也不过像大拇指那么大,颜色白里透红,但并非粉红色。花瓣缺少水分,像一种金属薄片,花朵紧紧地挨挤着,结成球状,______________。
    (1)花朵也不会掉落下来
    (2)这也许是它经得起风吹的缘故吧
    (3)所以即使是枝茎枯萎了
    (4)又因它长期经受强风的吹袭
    A.(2)(3)(4)(1)                
    B.(3)(1)(2)(4)
    C.(2)(4)(3)(1)                
    D.(4)(3)(1)(2)
  • 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或国籍)搭配有误的是 
    [     ]
    A.《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
    B.《岳阳楼记》——范仲淹——唐代
    C.《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D.《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 默写。
    1. 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 
    2. 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3. ……陛下亦宜自谋,以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______________。
◎ 2005年北京市西城区初三语文抽样测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1—4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然后能改;困于心,于虑,而后作;征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苦:______________   (2)过:_______________
        (3)衡:______________   (4)于: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所以”的意思是“通过那样的途径来……(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目的呢?(用原
         文回答)
         答:                                                                                                                            
    4.把“生于忧患”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死于安乐”的事实论据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白蝴蝶花》,完成1—4题。
    白蝴蝶花
           多年不见的一位朋友嫣到家中做客,看到一个精美镜框,她惊奇地发现,里面不是斑斓的油画,不是天然贝壳,也不是脉络清晰的树叶或须爪皆全的昆虫标本,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白蝴蝶结,像是医用纱布结成,这显然与她见过的所有饰品都不同。
           嫣十分诧异地问:“这是为纪念什么用的吧?这里面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我微笑着说,当然!不妨猜猜看。
           “你们家庭里有了新医生或者护士,以示对职业的尊敬……?”我摇了摇头。
           “知道了!一定是期望你的孩子将来读医科大学!”我又微笑着摇了摇头。
           “是啊,那样的话你满可以挂一个红十字。”嫣想了想,迟疑而同情地缓缓问道,“不会是,你有亲人刚刚去世吧?”我大笑:“哪里!我的双亲都十分健康而且快乐。”
           嫣长舒一口气,“那么,”她突然兴奋地一拍巴掌,“一定是你得到了医生的精心治疗,为了记住他也纪念你的康复喽!”我说:“是,但不全是。”
           接下来,我给嫣讲了下面的经历。
           我曾经接受过一个手术。那个手术全然不是我想像的肃穆、无情,而是在精彩的对话与欢笑中度过,充满对患者的关爱。时间是怎样溜走的,我浑然不知。当医生为我敷好伤口,柔和地示意并帮助我从手术台上下来时,我竟然还沉浸在愉快的氛围里不肯出来,有种看电影到高潮处却要换胶片的感觉。
           为避免弄脏衣服也为了让我更舒服点儿,医生特意让护士为我加了块棉垫。 
           “这块太丑了!”说着,他亲自给我换了一块棉垫。
           我已经习惯了这位医生,整个手术过程都是这样,事事不肯迁就。
           望望背后墙上式样简洁的钟,十一点四十,我很是替医生着急,手术中听说有位病人一定要等他,已经挂了他的号,也为自己讨厌的病侵占了他的午饭时间而感到内疚,一心盼着一切赶紧结束。
           护士在旁侧收拾手术用品,医生亲自为我裹棉垫;为把这块漂亮的棉垫固定好,纱布从左腰到右肩,又从右腰到左肩,绕了一圈、一圈,一圈也不肯懈怠。缠了半天,我想该差不多了吧。
           “转——过来!”医生的声音有着诗般韵律,又带着点不容置疑。尽管我们从第一面到现在,接触的时间合起来不到三个小时,我还是听出了深深关切,仿佛还有一点小时候父母才会给的娇宠。于是乖乖地转过身。
           他轻轻蹲下身,好比我低一点。我俯视着这位医生,身材清瘦,看不清脸庞,只见口罩外专注的眼神,他惯拿手术刀的灵巧的手指,把两节纱布头一绕一拉,熟练地打了个结……秀气而小巧。比想像的好太多!我松了口气。
           “别动!”医生没有说话,是他的双手告诉我的。这双手并没有离开,他修长的手指把那个纱布结皱着的四个边角一一舒展开来,整理纱布结整整花了几十秒。他全神贯注,甚至有些慢条斯理,我简直觉得他有点是在浪费时间。
           最后,看了眼自己的杰作,他才微笑着抬头,自豪而和蔼地问我:“怎么样,像朵花吧?”真的,一朵洁白耀眼的蝴蝶花,恰到好处地缀在我右腰间交错的纱布上!
           我一下子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我的手术是在一位绝对负责任的医生手里做的,白蝴蝶花为证!实际上,为我做手术的,正是这家医院的院长先生。
           如今,这朵端端正正镶在古色镜框里的白蝴蝶花,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两个字:“极致”。凡事不做则已,做,就一定做到最好。它激励着手术那天连医院都找错过的我这个小马虎,它给我的简直比院长先生亲手为我解除病痛意义还要大。
           嫣叹道:“送我一朵吧!如果每个人都做到极致,这世界怕早就大不相同了!” 
                                                                                 (选自2005年第2期《散文》 作者:轶名 有改动) 
    1. “我”在接受手术的过程中,感受到医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2.“院长先生”为“我”做手术之后,又为“我”做了哪些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每件事不超过五
          个字)
          答:让加棉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精心收藏的白蝴蝶花有什么含义?
          答:                                                                                                                       
    4. 联系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谈谈你对“极致”的理解。 (字数在140字以内)
                                                                                                                                       
  • 阅读《地球生命的“保护神”》,完成1—5题。
    地球生命的“保护神”
           1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成分,它在空气中的平均浓度,按体积计算,只有百万分之三 ——3ppm。臭氧绝大部分位于离地面约25千米的高空,在那里,臭氧的浓度可达到8至10ppm,人们将那里的大气叫做“臭氧层”。
           2 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层具有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杀伤的非凡的本领。因为它能把太阳辐射来的高能紫外线的99%吸收掉。假如没有它的保护,让所有高能紫外线全部落到地面的话,那么,日光晒焦的速度将比烈日之下的夏季快50倍,几分钟之内,地球上的一切林木都会被烤焦,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将被杀死,生机勃勃的地球,就会变成一片荒凉的焦土。臭氧层还能阻挡地球热量不致很快地散发到太空中去,使地球大气的温度保持恒定。
           3 臭氧层为什么能保护地球生命呢?原来,在高空中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变化,高空中的氧气受宇宙射线的激发会产生原子氧;原子氧与氧分子作用便生成了臭氧分子,正是这一过程,吸收了太阳的辐射能;臭氧比空气重,当它生成后就在空气中下降;由于臭氧不稳定,容易分解为氧气,并放出原子氧,原子氧和氧气再上升到高空……就这样,臭氧和氧气不停地相互转化,既吸收了高能紫外线的能量,又保持住了地球的热量。
           4 臭氧层就像套在地球上的一件无形的“铠甲”,忠实地保护着大地上的生命;然而,现代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正在无情地磨损着这件“铠甲”。1985年,科学家指出,南极上空有美国那么大的一个臭氧层空洞。2000年10月,这个洞已经扩张到2830万平方千米,是15年前的3倍多,与此同时,北极上空臭氧也在减少,北极臭氧层已有三分之二受损。
           5 科学家认为,使臭氧层变得稀薄的“罪魁祸首”,是某些化肥和作为制冷剂的氯氟碳化合物(俗称“氟利昂”)。家用电冰箱、空调机、喷雾摩丝和喷雾杀虫剂中,都含氟利昂气体。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的五六十年中,人类总共生产了1500万吨氟利昂。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氯氟碳化合物,使高层大气中漂浮着这类化合物分子;在太阳紫外线的高能辐射作用下,氯氟碳化合物被分解,放出氯原子,氯原子能迅速“吞噬”臭氧分子,1个氧原子可以和10万个臭氧分子发生链锁反应;而氯原子在和臭氧分子作用以后,又能迅速恢复原状,重新“攻击”另外的臭氧分子……就这样,臭氧分子被大量而迅速地吞噬掉了。
    1.给全文划分段落,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1 2 || 3 || 4 5                       
    B.1 || 2 3 4 || 5 
    C. 1 || 2 3 || 4 5                      
    D.1 2 || 3 4 || 5 
    2.第2段文字中画线部分,使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3段说明的内容。
         答:                                                                                                                        
    4.第5段中加横线的“某些”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5.第5段中加点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标出。然后说说高层大气中的“氯原子”
         是怎么来的。
                                                                                                                                        
  • 阅读《希望的力量》,完成1—4题。
    希望的力量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个人被湍急的河水冲走后,如同一片草叶似的顺流而下。此时,这个人多么想抓住一样东西呀,哪怕是一根芦苇,一根水草也好。然而四面都是水,他什么也抓不住,心想:没希望了!死就死吧!这个念头一出,身上立马没劲了,也没有力量挣扎了,整个身子眼看要往下沉,正在这时,他忽然想到去年夏天在这条河边玩时,离这儿下游不远的地方河岸边上有一棵老树,是斜着长的,其中有一根粗大的树枝,正好贴着水面。想到这里,他心里顿时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他心就不慌了,力气也有了,便拼命地挣扎、坚持,终于游到了那棵老树前,当他拼命拽那伸向河面的树枝时,谁知那树枝早已枯死,经他使劲一拽,“咔嚓”一声断了……这时正好救他的人也赶到了,他终于被救上了岸。回首往事时他说道:“要是早知道伸向河面的是一节枯枝,我根本就坚持不到那儿,早就没命了。”由此可见,希望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力量。
           什么是希望?希望是人们尚未实现的愿望和期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希望是那样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追求,是力量和信心的源泉。有了希望,人们才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才会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夺取胜利,创造生命的辉煌。人可以没有钱,可以没有权力,但不能没有希望。
           人们的希望,各有所异。有的人希望学习以往没有掌握的知识技能,有的人希望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有所创造发明,有的人希望出国旅游体验一下异国的风土人情,有的人希望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有的人希望健康长寿……希望虽各有所异,但是人活着总得有所希望,希望就是一切,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就是在希望的不断实现、破灭再产生的绵延过程中生活的。
           在人生的旅途上,并不都是铺满鲜花的坦途,反而要常常与困难和挫折结伴而行,诸如考试落榜、工作解聘、官职被免、情场失意、疾病缠身等天灾人祸突然袭来,有些人常常会因此情绪低落、心情抑郁,长期处于沮丧、消沉、苦闷、忧伤的状态,感到一切无望,一片黑暗,甚至一蹶不振,从此消沉下去,更谈不到奋力拼搏,拼命挣扎了。其实,暂时的挫折、偶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看不到希望,丧失了信心。生活中无数事实表明:困难与光明同在,失败与成功相伴,希望永远存在,希望属于未来。诗人雪莱说得好:“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鲁迅先生认为:“不能真心领得苦痛,也便难有新生的希望。”困难和挫折并非都是坏事,它孕育着希望和契机,有可能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都不应该悲观丧气,而要坚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希望中,希望是生命的火焰,是精神的支柱,是生活的目标,它以其无穷的力量,充实着生命的质量。只要希望在胸,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胸怀希望,就能重新站立起来,让潜伏于生命中的光和热再度散发出来,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艳阳天。
                                                                         (选自2005年1月27日《北京晚报》作者赵化南 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结合文中语句,概述第1段中故事的内容;然后说说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
                                                                                                                                               
    3.第3段中,作者强调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简述一件你自己因为遇到困难和挫折而情绪低落、感到“无望”的事。然后说说:生活中的什么事
         例、本文中的哪个道理论据,能激励和启发你走出困境?(各举一个)
        答:第一问:                                                                                                                  
               第二问:                                                                                                                  
  • 作文。
    题目:榜样
    要求: 1.把题目抄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思想内容积极向
                上; 4.不少于600字; 5.文中不得写出区(县)、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