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卷(三)的第一部分试题
  • 加横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chún)朴      招(lái)         (kuì)赠        藏污纳(gòu)
    B.(wān)蜒       禁(gù)         吞(shì)        众目睽(kúi )
    C.(jiān)默        (shǒu)猎      发(chù)       龙吟凤(hùi)
    D.(pǐ)美          (dú)信         干(gù)         相形见(zhuó)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矫健 葱笼 园满成功 难以置信              
    B.憔悴 藉贯 重峦叠嶂 谈笑风声
    C.晒笑 殉职 杳无消息 莫忠一是              
    D.门楣 执拗 痛心疾首 顾名思义
  • 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
    在教室里,王飞忽然发现自己带的《悟空传》不见了,他说:                          
    A.哪位拿了我的《悟空传》?
    B.咳,这倒怪了,我的《悟空传》怎么说不见就不见啦!
    C.我的《悟空传》自己长腿了吗?
    D.同学们,谁看见我的《悟空传》啦?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形成的科学知识。
    B.电脑的用处确实很大,小到打字,大到工程设计,都少不了它。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现在十分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B.“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
          眼了。
    C.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都是俄国著名文学家,茨威格、纪伯伦、星新一、利奥波德分别是奥地利、
         美国、日本、黎巴嫩作家。
    D.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__________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 2006年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卷(三)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 解释加横线的词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食:同“饲”    见:同“现”
    B.宠辱忘,酒临风    偕:一起    把:给  
    C.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以:因为     去:离开
    D.无从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致:以致     假借:假装借阅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 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 填空。
    1.尝趋百里外,                              
    2.采菊东篱下,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不戚戚于贫贱,                                     
    5.东风不与周郎便,                                     
  • 语言积累。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品,诗中表现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                                                 。点明全诗主旨是                                                              
    2.李煜曾有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忧愁的繁多、绵延,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                                                               ”两句与这有异曲同工之妙。
    3.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员,他的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描写的那样“                                                                      。”
    4.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 ,不以千里称也。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出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
    7.当余之从师也,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2006年初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卷(三)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语言运用。
      自习课上,吴明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他很想问同桌正在读书的数学尖子赵聪,而赵聪不喜欢别人在他读书时干扰他。吴明怎么说才能既达到目的又不引起对方不满呢?(不超过40字)
    吴明说:                                                                                                                       
  • 修改下列病句。
    (1)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这是韩、日两国保证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2)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 先用符号法划分句子成分,然后写出句子的主干。
    (1)震 耳 欲 聋 的 声 音 源 源 不 断 地 从 扩 音 机 里 传 了 出 来。
            主干                                                                            
    (2)那 块 微 不 足 道 的 小 石 头 根 本 就 没 引 起 他 的 丝 毫 注 意。
            主干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1.选文主要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作者写: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
          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用意是突出家
          乡咸鸭蛋的________________。
    3.(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2)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4.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画线句①给你的感受
         是                                                                                                                    
    5.画线句②引用文言文为文章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美。
    6.画线句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找出第一节诗的韵脚。
                                                                                                       
    2.“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中“怒”用得好,试简析。
                                                                                                                                       
    3.找出第一节后三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当时怎样一种心情?
                                                                                                                                       
    4.第二节从表达方式看,主要属于什么?“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自”该如何理解?
                                                                                                                                       
    5.“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的杜甫哪首诗也与这一历史背景
         有关,请写出这首诗的名字。
                                                                                                                                       
    6.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布石上。 影: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
         却感到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
         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心灯如月
           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支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凝固于我心头已有十数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来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上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俟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
           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火苗儿先是被吹得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阵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温馨平添,多了份浪漫,少了份凝重,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
           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高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是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
           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的只是普通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嘈杂,仿佛那突突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鸣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价贱,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每个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
           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一起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能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室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圣火降临般壮丽……
           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缭绕,翻动书页的响声窸窸窣窣,笔尖与纸的磨擦声窸窸窣窣,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
          “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补习生,他说。
           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的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生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许,月光下的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
           这年的秋天他创造了想要创造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你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地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
    1.文章开头先写停电,对此,妻和儿子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写目的何在?
                                                                                                                                            
    2.第三段中写到:“我所有的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
         这样说? 
                                                                                                                                             
    3.在文中找出描写恢复高考第一年,莘莘学子们秉烛夜读壮观场面的语句,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语句:                                                     感受:                                                          
    4.文中倒数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他所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联系上
         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5.仔细琢磨文章结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怎样理解“他”在大学里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你是我心中的灯?” 
                                                                                                                                           
        (2)我为什么又在回信中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用原文语句回答)
                                                                                                                                           
    6.文中的“我”和“他”都有着极为可贵的品质,那么你认为“我”或“他”身上最值得学习的一点是
         什么?说明理由。
                                                                                                                                           
  • 大作文。
           生活与写作从来就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有感悟,有所得,付之文字即是写作,写作记下我们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请以“我                  ,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