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广西省南宁某中学初三语文毕业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死(lì)        和(mù)       击(pēng)          旋(fù)
    B.发(jì)        管(chù)       见(piē)            教(huì)
    C.红(fēi)      非(nàn)       盘(jū)              责(jié)
    D.名(nì)       形(jī)          劳(lù)              飞(jiàn)
  • 下列词语中有的有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斟酌损益         水落石出          闻过饰非 (                )
    察纳雅言         妄自菲薄          庶竭弩钝 (                )
    裨补阕漏         忠心耿耿          国泰民安 (                )
    三顾茅庐         动之以情          晓之以里 (                )
  • 对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②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凉,似乎想说话。⑦再继续写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
     A、①句既用了夸张的手法又用了比喻手法。 
     B、②③⑥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C、④⑦句用了反语修辞手法。
     D、⑤⑥句未用比喻,②句未用拟人
◎ 2003年广西省南宁某中学初三语文毕业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句是
    [     ]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C.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而从胯下窜了。
    D.(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阅读下面所给的文字,在文后的空格中续写两句话,为这段话作总结。
           生活在充满生机的世界上,有谁不爱美呢?你我审美观点不同又有何妨?有人以傲雪怒放的腊梅为美,有人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美,有人以扎根高原的雪莲为美,也有人以国色天香的牡丹为美。总之,                                                          (每句话不超过15个字)
  • 默写填空。
    1、                         ,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晏殊
    2、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3、《关雎》点明主人公热恋的姑娘的身份的句子是                                                
    4、《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玡山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5、《有的人》中赋有生与死哲理的句子是                                             
◎ 2003年广西省南宁某中学初三语文毕业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此语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两篇文章分别是《              》《           》。
    2、补上语段划“        ”处缺少的句子。
          补:                                                                 
    3、写出语段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通           ,                                                      
    4、请写出本语段派生出来的两个成语。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A、二者不可得 (       )          B、所欲有于生者 (       )
         C、故有所不辟也(       )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6、下列句子划线词的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乡身死而不受      
    B、宫室之美       
    C、故不苟得也     
    D、今妻妾之奉为之
    7、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译:                                                                                            
    8、本语段用了                       的论证方法,引出                                    这一中心论点。
    9、语段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1、写出上文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汲取:                                     归宿:                         
    2、“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一句中“血肉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                                                                                                                                                  
    3、本语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阅读本语段,说说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指什么?
         答:                                                                                                                                                  
  • 改良土壤的能手——蚯蚓
            ①春夏季节,在潮湿的地面上,人们常会发现许多卷曲的小土堆,这便是蚯蚓排出来的粪便。[A]当扒开这些土堆时,人们就会看到在一条条横七竖八交错在一起的地下坑道里,还真的住着蚯蚓呢!蚯蚓虽小,但它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良土壤,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B]因此,人们称赞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②蚯蚓之所以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同它的生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我们来看它的身体构造:蚯蚓的身体,像个圆滚滚的细长筒子,两头都是尖尖的,它身体的最前端叫口前叶,这里肉质很厚,伸缩力也强;再往后是口腔,口腔里有许多纵行的皱褶,可以翻出口外。再来看它的吃食过程;蚯蚓吃东西时,就把口腔翻出来,将沙粒、泥土和腐烂的有机物质围在一起,一齐吞了下去,食物进到咽头,咽腺会分泌出一种又湿润又粘稠的液体,可以湿润和消化食物,把食物团成块。食物块经过初步的消化被送进砂囊,砂囊上生有强轫的肌肉,可以收缩,还生有肉面质角膜,能够不断地摩擦。这样,就把沙土磨成了很细致的食物送入胃肠,然后再次进行消化。最后看蚯蚓粪的形成和排泄:食物送入胃肠后,有机物被它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来。[C]它的粪便,就是人们在地面上见到的卷曲的粘土堆。
           ③由于蚯蚓粪中增加了许多化学物质,(         )既细腻又湿润,贫瘠的土壤因此变得肥沃起来。[D]同时,蚯蚓虽然没有长着尖牙利齿,却能灵敏地探索道路,锐利地凿动泥土,像犁杖一样不停地耕耘,使坚实的土壤变得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同时,蚯蚓在耕耘土地时,还常常把细土翻到上面,粗土盖到下面,送样就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挥发,对农作物的生长是大有好处的,难怪人们都称赞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1、“由于蚯蚓在泥土里是头朝下吞土的,排出的粪便自然就在地面上了。”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如放回原文,应放在[A]、[B]、[C]、[D]处的哪一处? (       )
    2、第②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蚯蚓的生态特征?
         答:                                                                                                                                                  
    3、使贫瘠的土壤变得肥沃的原因是                                       ,减少土壤水份挥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 
    5、全文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6、第③段中“(         )”之处应填上的关联词是(             )(选下列序号),是             复句。
         A、因为      B、而且       C、如果         D、但是
  •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从1950年到1959年,我八岁到十七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十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立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喷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以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那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到了。我感到“不幸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如故”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①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亲迁离北京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那张上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②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彷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啧称奇(      )    污(       )      悟(       )      挖(       )
    2、阅读2、3段,说说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育子”之道是什么?
         答: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次“放飞”的内容。
         ①                                                                                                
         ②                                                                                                 
         ③                                                                                                
    4、文中两次出现“丝毫没有犹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想法?
        答:                                                                                                           
    5、从文中找出作者受到母亲人生启示的两句话。
         ①                                                                                                      
         ②                                                                                                       
    6、说说文中画线句子①的含义。
         答:                                                                                                                   
    7、“放飞”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8、本文段中画线语句②中词“刺心” 改成“刺痛”好不好?为什么?
         答: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选自哪首诗?作者是谁?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 作文。
          下面是几副对联,读后,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⑴黑发不知勤早学,白发方悔读书迟。
          ⑵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
          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⑷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