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下学期语文统一练习(一)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读音有误的是
    [     ]
    A.脑(suǐ)     散(mí)      挑拨离(jiàn)
    B.弱(bó)      撺(duo)    恹欲睡(yān)
    C.拮(jù)       护(hē)      安然无(yàng)
    D.倔(jiàng)  抖(sǒu)    赫有名(hè)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字义解释都正确的是 
    [     ]
    A.职    称:拥有            随声附    和:应和
    B.洁    皎:明亮            不偏不    倚:偏斜
    C.看    中:适于            目不接    暇:等到
    D.宿儒    宿:大的            潜暗长    滋:滋润
  • 词语书写都正确的是 
    [     ]
    A.无精打采      两全齐美      纵横绝荡
    B.高枕而卧      改邪归正      千姿百态
    C.张灯节彩      香气四溢      异想不到
    D.狼狈不堪      掐头去尾      众志成诚
  •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     ]
    (1)加菲猫的生活是完美的,它幸福地____________在高热量食物、长时间昏睡和主人乔恩·阿布库无限的宠爱之中。
    (2)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__________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3)中广网北京2月22日消息:黄山雪后放晴,神奇的佛光、壮丽的云海、晶莹的雪挂让当天在黄山的游客亲身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妙__________。
    (4)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竞争时代,如何获取学习成功,是每一位______成长的学子、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点燃学生智慧之灯的老师经常所思考的问题。
    A.沉浸   协调   奇迹   渴望                       
    B.沉静   协调   奇观   盼望
    C.沉静   和谐   奇迹   盼望                      
    D.沉浸   和谐   奇观   渴望
◎ 2005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下学期语文统一练习(一)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是 
    [     ]
           一个国际鸟类研究小组通过测试鸟儿们的智商发现,脑袋大的鸟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强,也更聪明。比较让人吃惊的是鹦鹉的排名。______鹦鹉算是“大头一族”,_________它们善于模仿人类的言谈,总是给人一种聪明的印象,_________事实上鹦鹉的智商并不太高,在鸟类中只能排在中等位置。
    A.虽然 而且 但                       
    B.无论 还是 但
    C.虽然 并且 所以                   
    D.尽管 可是 所以
  • 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
    A.充满感情的琴音与老师抑扬顿挫的歌声配合在一起,室内顿时有了生气。
    B.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与时间斗智斗勇,我们每一个人又对时间摇头叹息,我们还得背负时间奋力前
          行,无论前面是阳关大道,抑或是密布的荆棘,纵横的沟壑。
    C.比赛刚一结束,刘翔夺得奥运冠军这条骇人听闻的消息,立即传遍了全中国。
    D.曾令钊把对岗位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真实地表现在每一件小事上。相比之下,有的年轻同志在
          岗不爱岗,工作拈轻怕重,讲收入论待遇。
  • 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     ]
    ①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②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
    ③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④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A.④①③②                    
    B.④②①③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 下列作品、作家和作家朝代(或时代、国籍)对应有误的是
    [     ]
    A.《陋室铭》——刘禹锡——东晋             
    B.《记承天寺夜游》——苏武——宋朝
    C.《小橘灯》——冰心——现代               
    D.《变色龙》——契诃夫——俄国
◎ 2005年北京市崇文区初三下学期语文统一练习(一)的第三部分试题
  • 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
    3.曹刿向他的乡人表明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表明古仁人及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第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送之    行尸肉                  
    B.日食    接再厉 
    C.加冠    成事实                  
    D.礼愈    理名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对比。从横向看,有同龄人之间的对比;从纵向看,有今与昔的对比。请
          问:作者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对比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1)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看,作者送东阳马生的临别赠言可用三个成语来概括,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 阅读《冬夜》(作者:艾芜),完成第1—5题。
           冬天,一个冰寒的晚上。在寂寞的马路旁边,疏枝交横的树下,候着最后一辆搭客汽车的,只我一人。虽然不远的墙边,也蹲有一团黑影,但他却是伸手讨钱的。马路两旁,远远近近都立着灯窗明灿的别墅,向暗蓝的天空静静地微笑着。在马路上是冷冰冰的,还刮着一阵阵猛厉的风。留在枝头的一两片枯叶,也不时发出破碎的哭声。
           那蹲着的黑影,接了我的一枚铜板,就高兴地站起来向我搭话,一面抱怨着天气:“真冷呀,再没有比这里更冷了!……先生,你说是不是?”
           看见他并不是个讨厌的老头子,便也高兴地说道:“乡下怕更要冷些吧?”
           “不,不,”他接着咳嗽起来,要吐出的话,塞在喉管里了。
           我说:“为什么?你看见一下霜,乡下的房屋和田野,便在早上白了起来,街上却一点也看不见。”     
           他捶了几下胸口之后,兴奋地接着说道:“是的,是的,……乡下冷,你往人家门前的稻草堆上一钻就暖了哪……这街上,哼,鬼地方!……还有那些山里呵,比乡下更冷哩,咳,那才好哪!火烧一大堆,大大小小一家人,闹热呀!……”
           接着他便说到壮年之日,在南方那些山中冬夜走路的事情。一个人的漂泊生活,我是喜欢打听的,同时车又没有驰来,便怂恿他说了下去。他说晚上在那些山里,只要你是一个正派的人,就可以朝灯火人家一直走去,迎着犬声,敲开树阴下的柴门,大胆地闯进。对着火堆周围的人们,不管他男的女的,用两手向他们两肩头一分,就把你带着风寒露湿的身子,轻轻地放了进去。烧山芋和热茶的香味,便一下子扑入你的鼻子。抬头看,四周闪着微知的眼睛,欢迎着,毫没有怪你唐突的神情。你刚开口说由哪儿来的时候,一杯很热的浓茶,就递在你的下巴边上。老太婆吩咐她的孙女,快把火拨大些,多添点儿柴,说是客人要烘暖他的身子;你暖和了,还不觉得疲倦的话,你可以摸摸小孩子的下巴,拧拧他们的脸蛋,做一点奇怪的样子,给他们嘻笑。年轻的妈妈,一高兴了,便会怂恿他的孩子把拿着要吃的烧山芋,分开一半,放在你这位客人的手上。如果你要在他们家过夜,他们的招待,就更来得殷勤些。倘若歇一会,暖暖身子,还要朝前赶路,一出柴门,还可听见一片欢送的声音,“转来时,请来玩呀!”老头子讲着讲着,给冷风一吹,便又咳嗽起来,我听得冷都忘记了,突然老头子忘形地拉着我问道:
           “先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哪?……这里的人家,火堆一定烧得多的,看窗子多么亮哪,……他们为什么不准一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哩?”
           搭客汽车从远处轰轰地驰来了,我赶忙摆他的手,高声说道:“因为他们是文明的人,不像那些山里的……”
           再跳进通明的汽车里,蓦地离开他了。但远的南国山中,小小的灯火人家里面,那些丰美的醉人的温暖,却留在我的冬夜的胸中了。 (选入时略有删改)
    [微知]知道一点点。
    1.句中加点词语含有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
          A.如果你要在他们家过夜,他们的招待,就更来得殷勤些。 
          B.因为他们是文明的人,不像那些山里的……
          C.一个人的漂泊生活,我是喜欢打听的,同时车又没有驰来,便怂恿他说了下去。
          D.年轻的妈妈,一高兴了,便会怂恿他的孩子把拿着要吃的烧山芋,分开一半,放在你这位客人的
                 手上。
    2.“这里的人家,火堆一定烧得多的,看窗子多么亮哪”与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常理,乡下比城里冷,山里比乡下更冷。可讨钱的老头儿为什么偏说“再没有比这里(城里)更
         冷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远的南国山中,小小的灯火人家里面,那些丰美的醉人的温暖,却留在我的冬夜的胸中了”一句
         中,“丰美的醉人的温暖”具体指什么?将修饰语“冬夜的”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们为什么不准一个异乡人进去烤烤手哩?”这是老头子忘形的一问,也是震颤人心的一问。由
         此你想到了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或以往的阅读体验,谈一谈。(限100—150字)
                                                                                                                                             
                                                                                                                                            
  • 阅读《珊瑚在挣扎》,完成第1—4题。
           珊瑚的美丽是没有见过的人所不能想像的:珊瑚礁盘,沙沟洁白,深浅有致,阳光照射下的海水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美不胜收。珊瑚礁被认为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具生物多样化的系统,全球20多万种海洋生物中,近10万种分布在珊瑚礁海域。魅力十足的珊瑚礁,不仅是海底观光的旅游资源,同时还能阻挡海浪潮水的侵蚀,分解海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环境。据估计,珊瑚礁每年可为人类带来约4000亿美元的渔业和旅游业收入。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白化”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冲击,世界上约三分之二的珊瑚礁面临着“生存危险”。全球珊瑚礁监测网提供的报告称,珊瑚礁的自然生物多样性正受到某种程度的威胁。过度捕鱼、环境污染、物质沉积以及挖泥捕捞等行为正威胁着世界范围内四分之一还要多的珊瑚礁。海水温度上升导致的“白化”现象是最大的威胁,40%的珊瑚礁直接受此影响。近两年来,印度洋的马尔代夫和塞舌尔群岛90%的珊瑚礁因海水温度上升而死亡,而全世界死亡的珊瑚礁已超过26%。
           “白化”使得珊瑚群失去了本身固有的美丽色彩,导致珊瑚“消亡”憔悴,整个珊瑚最后只剩下白色的空壳,最终变成海底的碎石。澳大利亚著名的大堡礁珊瑚群就经历过严重的“白化”现象,但经过保护区适当的科学管理,恢复很快,比世界大部分地区珊瑚的“健康状况”要良好。
           珊瑚礁有可能成为受到全球变暖影响的第一个大的海洋生态系统,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危险。2002年,有大约400座珊瑚礁产生“白化”现象,人们很怀疑在持续的“攻击”之下,这些珊瑚礁到底能不能像期望的那样从灾难中恢复过来。眼下这个季节非常关键,季风、信风、厄尔尼诺等对于珊瑚礁都是极大的考验。珊瑚礁面临的危险还远不止这些。比如养分也在大量流失;一种吃珊瑚的叫做棘冠星鱼的生物出没海底,行为猖獗;珊瑚礁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等。
    1.珊瑚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特点?它在这一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珊瑚礁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威胁"是什么?文章是怎样进行具体说明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言准确科学、生动形象,请选取其中一个特点,举一个例子,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和你积累的科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珊瑚礁面临的生态危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明耻》(作者:杜重远),完成第1—4题。
           张三的狗咬了李四的猫,李四必起而问罪于张三,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甲村的刘五回骂了乙村的王六,乙村必纠合赵七孙八……来与甲村宣战,甚至杀伤几条人命,也因认为这是一件奇耻大辱的事情。可见人是有血性的动物,羞恶之心与生俱来。语曰:知耻近乎勇,耻之为用大矣哉。
           但是时代变迁,耻的观点也有不同。譬如前清时代,每人背后拖着一条无用的发辫,无论外人怎样的嘲骂,但那时若是短发光头的先生们,总觉羞答答难以见人。又如缠足风气最盛的地方,十七八岁的女郎容貌无论忘样的秀美,金莲若不小至三寸,便以为耻。听说云南的乡俗,为女择嫁时,先决条件,婿家须有三杆大烟枪。广东的阔大佬,最低的财产,必拥有半打以上的小老婆,如家里没有小老婆,就引以为耻。
           可见“耻”是在各个社会里,都同。不合理的社会以不合理为荣,合理的社会方以不合理为耻。
           某次,日人在大连开产业博览会,南满铁路公司照例要赠送中国每个大官一张头等车票,以示优遇。记者虽非大官,以实业家的资格,同在被招徕之列。有某大官,携其十五龄幼子,同车去大连。车出沈阳一站,检票员忽来检票,问某公子年龄几何,某以实对。该铁路规章年逾十四岁者,须购半票。检票员向某索票,某答曰:“这是我的少爷。”检票员用半通不通的中国话玩笑着说:“我要票不要少爷。”某大官深恐检票员不知他老人家的来历,于是由怀中掏出一张三寸多长二寸多宽的大卡片,上书“四等嘉禾章奉天实业厅长某……”送给检票员。检票员还是笑着说:“这不是票!”此时满车中外客人的视线,全注视在这一幕滑稽剧上。记者实在忍耐不住,因向某大官婉劝:“补一张半票算了吧。”某大官硬气十足,至死不肯,两方争持个不可开交。于是有一位满铁高级职员出面调停,向检票员用日语说:“这是中国大官的脾气。宁肯丢人,不肯丢钱。这张半票由我代补好了。”检票员取得某职员的证明而去。这场风波,总算完了。一张半票,其价不过八元,但这位老官看来,坐火车买票是可耻的。而坐车揩油,丢国家体面却不算是耻。因此所谓“耻”也者,是随着各人的身份地位而各有不同的。
           常见许多名流要人,天天谈话,教训别人应知羞耻。他们以为穷人做偷儿,是可耻的,而卖国分赃却不可耻。妓女接客是可耻的,而达官贵人,暮夜夤缘,却不可耻。在马路旁高喊老爷小姐,向人求乞是可耻的,而在租界里,洋房汽车,娇妻美妾,拿老百姓汗血,任情享用,却不算耻。
           这就是因为各人身份不同,时代不同,所以以无耻为有耻,以有耻为无耻。只有大家认清楚了:出卖大众利益的,高官厚禄,以剥削民脂民膏为生的,方是人世间的奇耻大辱。靠自己的汗血,过清苦廉洁的生活的,却是世间唯一知有羞耻的人。这样时代方能有进步。知耻方可以言勇,明耻方可以教战。所以知耻明耻最要紧。
                                                                                                                    发表于1934年2月(略有改动)
    [语]这里指《论语》。
    [夤(yín)缘]攀附上升,比喻向上巴结。
    1.本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写道:“耻”是在各个社会里,都同。第2段所举四个例子,表现出来的“同”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题目是“明耻”,在作者看来,“明”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耻”于国于民于己都有重要的意义,请选取一个角度,谈一谈你的认识和做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
    题目:把__________________留住
    要求: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作文中不能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