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城关教研片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晓(fú) 俩(zhī) (zuò) (jí)问
    B、寒(jìn) (yàn) 闲(fù) 笨(zhì)
    C、跚(mǎn) (jí) (lè) (sǒng)
    D、使(chā) (mù) (qiè) (shì)去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长途跋涉 穷丑潦倒 生死或福
    B、微不足到 触目伤坏 荡然无存
    C、张皇失错 锐不可挡 大庭广众
    D、马革裹尸 鸡零狗碎 眼花缭乱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汶川的8级________地震瞬间夺走了无数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②去年春节前后,一场历史罕见的_________大范围低温冷冻和雨雪天气波及大半个中国。
    ③中国政府十分重视_______气候变化,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
    A、强烈 继续 应付
    B、强烈 持续 应对
    C、强大 持续 应对
    D、强悍 延续 应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30岁左右。
    B、平潭的夏天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地方。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在班主任的教育下,使李明很快克服了自己的错误。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城关教研片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罔不因势象形。
    C、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3)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 (《野望》)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祥子与_______成了亲,她的父亲是________。他对女儿的婚事持_______(填“赞成”或“反对”)的态度;后来,祥子的妻子因___________而死。
  •   今年2月份,省委决定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省里已赋予平潭设区市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今年我省计划投资150亿元用于平潭建设,三年内完成投资1000亿元,大手笔,大气象,吹响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集结号,为把平潭建设成两岸合作示范区积蓄能量。
      作为中学生的你,知道这个消息后有何感想?(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度人教版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城关教研片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请用“/”标出下列句子中的停顿。(标1处)
      牡 丹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  )
     ②陶后有闻(  )
     ③乎众矣(  )
     ④亭亭净(  )
    3、翻译下列句子。
    (1)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面文段中的原句回答。
    (1)写莲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阴影与阳光
      14岁的中学生小佳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
      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狐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
      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
      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都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佳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他,包括和他挺好的同学。
      今天的事更是倒霉了。现在他向妈妈哭诉今天的遭遇。
      放学回家途经一个专卖复习资料的书屋,买了两本书后;刚准备跨上自行车时,迎面一辆卡车上突然滚下来一只大纸箱,纸箱破了,里面的儿童玩具散落一地。待车上司机发现,将车停下来时,周围已有人趁机捡了便宜溜走了。他看司机挺急,就帮着司机把玩具一一捡回装进箱子里。好事做完后,他的自行车却不见了!那是才买了不久的新车啊!
      “好心没好报!小偷太坏了!呜呜呜……”小佳边说边哭,眼泪越流越多。
      “哭什么?哭了车子能回来吗?傻瓜!以后一定要接受教训。俗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有一定道理的。妈妈不是要你做个自私的人,问题是现在风气坏,人心不古,所以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免得招惹是非……”小佳的妈妈唠唠叨叨边劝边教训儿子。
      “你在培养儿子朝自私发展吗?”小住的爸爸从外面踏进门,听到了妻子的话,打趣道。
      “你倒还有精神说笑话,你儿子前天为班级做好事,被人疑心当贼,今天做好事,新车被贼偷了!”小佳的妈妈把儿子今天的遭遇喷愤地说给了丈夫,一旁的小佳哭得更厉害了。
      “噢,是这样,儿子,你的运气确实太坏了!爸爸今天的运气倒有点好。你知道的,我是去那家摄影社取照片的,取完照片,回来路上觉得今天天气挺热的,这时有个人用自行车推着两袋西瓜在卖。我挑了一只,过了秤,正好10元钱,我付了钱,骑上车就走。骑了大约20米,忽听背后有人在叫。我回头一看,那个卖西瓜的骑着车子朝我追来,一边招手,一边叫我停。我停了车,才知道原来我错将百元大钞当成10元票给了他,他是来追还我90元钱的!儿子,你想想看,他完全可以不管这件事,要还,等我找上来,也不迟;他也完全可以赖掉,因为我没有凭证;他还可以发现此事后马上溜走,那就不会引起任何纠葛。现在他却冒着烈日,骑着笨重的车子一路追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他的良心!是他做人的道德!你看这世上谁说没有好人!”
      父亲拍拍刚买来的西瓜,又拍拍儿子的头。儿子停止了抽泣,听得很专注。
      不错,小住的爸爸是在取了照片后买了西瓜,但是,关于10元与100元的故事,是他的虚构。作家与父亲的双重责任,让他编了个美丽的故事。他深深懂得,此刻,这个14岁少年的心里,太需要阳光。(原载《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佳为什么要去看高年级的黑板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为什么会被唤到教务处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佳今天为什么“眼泪越流越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叫小佳接受怎样的教训?(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虚构10元与100元的故事,你认为这样做是不是欺骗小佳?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个鸡蛋
      (1)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2)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3)“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
      (4)母亲便不再说什么。
      (5)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6)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7)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8)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
      (9)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10)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了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11)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12)柱子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13)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14)太阳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15)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突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来的书落到家里。
      (16)打开包袱,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17)手触到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18)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19)走进里屋,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20)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
      (21)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是知道的。
      (22)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23)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24)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25)“好好读,别惹事。”
      (26)“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27)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28)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躺着两个鸡蛋!
      (29)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选自《小小说选刊》)
    1、第二十一段中柱子为什么会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写到“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从全文来看,父亲不是真的“睡着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七段对父亲进行了仔细的外貌描写,写出父亲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觉得柱子具有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想对柱子说些什么?(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作文(任选一题)。
    【选题一】请以“爱”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中心明确,详略得当。(3)要有真情实感。
    【选题二】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现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