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模拟信息优化卷(7)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巢(xué) 护(bì) (zhuó) 炙人口(huì)
    B.笑(hōng) (jì) 见(piē) 作样(mú)
    C.待(nüè) 祷(qǐ) 迫(qiáng) 歌载舞(zà)
    D.耀(xuàn) (niù) (xiè) 锐不可(dāng)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歧视 书籍 踊跃 手屈一指
    B.偶像 魁梧 蓬勃 栩栩如生
    C.和谐 急躁 抵御 再接再励
    D.安详 侧隐 敞开 跋山涉水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碧万顷 鼓作气
    B.唯利图 搬弄
    C.家户晓 不言而
    D.正言顺 列前茅
  • 下列与成语相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苏秦——战国——铁杵磨成针——比喻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B.诸葛亮——东汉末——三顾茅庐——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C.陶渊明——晋朝——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蔺相如——战国——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模拟信息优化卷(7)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背影》——现代——朱自清
    B.《饮酒》——东晋——陶渊明
    C.《陋室铭》——唐代——刘禹锡
    D.《变色龙》——法国——契诃夫
  •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水浒传》中行者____(人名)在寻找哥哥武大郎的途中,路过____(地名)时,打死了一只大老虎,于是倍受百姓喜爱;当及时雨____(人名)作了梁山第二把交椅时,接老母上了山,于是李逵也下山接母,行至沂岭时其母被老虎吃掉,他愤怒之下,连杀四只老虎。
  • 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请结合平时的学习及知识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两集电视片的标题。
    “建筑”:巧夺天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巧夺天工》一集,打算设计一场辩论。辩题为“如果长城某一段倒塌了,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原样封存为废墟”。正方陈述:“我方认为,应该在原址上重建。重建是对长城的保护,历史上这样的重建就有过多次;不然,我们今天只能从书籍中观贯长城全貌了。”请你从反方的角度,写一段辩论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模拟信息优化卷(7)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____________
    (2)宴酣乐,非丝非竹   之: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_________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_________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1.与文中“将法太子”的“将”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答谢中书书》)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给文中加粗的句子用“/”断句。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民怪之,莫敢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云上,
    便诗情到碧霄。
    1.赏析加粗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地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美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美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1)____(2)____(3)____
    2.说说第④段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⑤两段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
      粱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第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第⑩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畜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寻,就是“寻找”“探求”。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