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依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填写汉字,在括号内给相应的汉字注音。
      yì   yáng  dùn  cuò
     

     
    (     )(     )(     )(     )
  • 诗文默写。
    1.必做题:请将唐代诗人杨炯的《从军行》一诗补充完整。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做题:请任意选取4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多得分;若多做,阅卷时只阅所答的前4道小题。
    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真挚而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④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____________。(何其芳《秋天》)
    ⑥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 请模拟下面设问的形式,并以“生命”为比喻的本体,写一段对生命认识与感悟的文字。(要求:简明、有文采)
      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最终东流人海;生命像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长大后叶落归根……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是永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修改病句。
      紧张的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开始后,语文陈老师对我们加强了写作的指导与训练。在今天上午的作文讲评课上,他把刘华同学的作文《今天又是星期天》推荐给大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李丽同学站起来说:“刘华同学的这篇作文立意新颖,角度独特,表达有创意,层次和语句都很通顺,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改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填空。
      夜来了,一种有力的、清新的、宛如慈母的体贴似的东西注入胸怀,寂静像温暖的、毛茸茸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拂去记忆中应当忘掉的一切——所有的苦难和辛酸,白天所沾染的一切侵蚀人的细尘。仰面朝天躺着,看星星怎样亮起来而使天空显得深不可测,真是让人陶醉的事情……
      外祖母久久不能入睡,她躺在那里,把手交叉着枕在脑后,兴奋地讲着故事。
      “阿廖沙,你睡着了吗?”显然她很在乎我是否在听。她总能找出一个恰当的童话故事,使我感觉夜晚是如此的美丽和神秘。
      听着她均匀有节奏的话语,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上述文字节选自文学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   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书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例如:《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人一个奇异的幻境。
      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评语。(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
    ①《水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骆驼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课内文言文阅读。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便扶路,处处志之(     )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往(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外文言文阅读。
    宗泽(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捷(     )
    (2)泽兵进至卫南,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代文阅读。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1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1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
      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植物‘预测术’”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①自然段则运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⑤自然段写道:“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句中“超能力”的意思是_______。第⑧自然段写道:“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称其为“气象树”的原因是_______。
    5.请依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植物预测机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代文阅读。
    龙潭
      龙潭沟的山根有一眼龙泉,水桶粗一股泉水日夜不停地往外冒,清澈的泉水形成一个半亩大的水潭后,顺着山沟流淌。由于龙泉的水质甘甜,加上带个“龙”字,就有很多神秘的话题。有人做过统计,龙潭沟在外吃商品粮当国家干部和工人的,几乎家家都有;龙潭沟的女孩长得水灵,不是嫁给干部就是嫁了工人。所有这些,都与龙潭的水有关。你想想,喝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
      乡里为了改善饮水条件,投资20万元架设了管道,将龙潭水引到全乡各地,上千户村民都喝上了龙泉水。
      一天,龙潭沟的陈麻子上坡放牛,快走到龙潭时,听见扑通一声响,一个影子晃了一下跳进了龙潭。他停下脚步,站在潭边仔细看,发现不见底的绿水潭里泛着泡泡。他想可能有人跳潭自杀,就吆喝着让村里人来救。这一吆喝,热心的村民都跑了过来,用一根一丈多长的竹竿搅了个遍,也没探着什么。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从潭里冒出个小猪一样黑溜溜的东西,一跃蹿到潭边的石头上,摆了一下身子,水花四溅,惊奇地看着众人。
      “水獭!这么大个家伙!”陈麻子一声惊叫,人们才反应过来。是水獭,足有二三十斤重。组长马贵手中的竹竿往上一扬,就要去打水獭,那水獭头一低,扑通一声又钻进了水里。
      “妈呀,你知道水獭皮多值钱吗?”叉着腰看热闹的马奇问。
      “听说很值钱,可不知道到底能值多少钱。”马贵是马奇的本家哥,两眼紧盯着水潭,不停地用竹竿往水里探。
      “我前年在广州打工,看见有人交易,一个水獭皮就卖了一万三!”马奇嘴一咧,看看大家。
      “乖乖,一万三?”陈麻子看了一眼坡上吃草的两头牛,“比两头大黄牛还值钱哪!”
      大家正说着,山坡上被牛惊动了的另一只水獭也跑了下来,从一块青石上一跃,扑通一声扎进了水里。
      “又是一只!”有人尖叫起来。
      “水里肯定不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咋弄?”陈麻子和马奇都把目光投向了马贵。
      “一只一万多,要是有个十来只就是十来万呢!”马贵盘算着。
      “咋弄?把它捉住吧。”马奇提议。
      马贵扬了扬竹竿:“靠它?那些家伙光溜溜的,捉不住。”
      陈麻子说:“咱们把潭围起来,用石头往里砸,说不定就会冒出来的。只要它再一出水,咱们就下手捉。”
      马贵还没说话,潭边的人就自然排开,绕着水潭,顺手拾起身边的石头、土坷垃猛往水里扔去。
      于是,龙潭里响起一阵阵叮咚声,可是却不见水獭从里面出来。人们有点失望了,一个个看着马贵。
      马贵重新拿起长竹竿在水中搅动,潭里除了被他们垫了厚厚的一层碎石块外,什么也没有。
      马奇突然拍了拍脑门儿说:“前年修路剩些炸药和雷管,可以像炸鱼一样把它们炸死。”
      “这办法中。卖十来万,一家分个五六千块!”陈麻子又看了看他的两头牛。
      “拿来!”马贵决然地说。
      不一会儿,炸药和雷管都拿来了。到底人多办法多,有人拿来一个夜壶,把炸药和雷管装进去,又用泥糊着,点了导火索扔进了水里。
      “轰!”一声巨响,龙潭的水蹿起十来丈高的水柱,把坡上吃草的黄牛吓得扬了四蹄往前川跑去。陈麻子赶紧去堵,牛又停了下来。
      水柱落下,人们在坡边发现了一只水獭。不一会儿,水潭里又漂上了三只死水獭。大家都忙着往上捞,喜得合不拢嘴。只是龙潭的水变成了土黄色,往上泛的劲儿也小了许多。
      当天下午,村里的人就把水獭剥了皮,商量着由马奇带两个人去南方出售。
      第二天,人们把马奇和水獭皮送走后,发现河沟的水变小了,就去龙潭看。龙潭的水只剩下半潭了,龙泉再也不往上冒泉水了。有人对着发愣的马贵说:“这咋办,咋给乡里交代?”
      马贵哭丧着脸说:“不只是咋给乡里交代,是咋给咱龙潭沟的子孙们交代啊?我们算是办了件造孽的事!”
      几天之后,龙潭彻底干了。而北山过来赶集的人说,他们那儿的一道干石沟里这几天突然冒出一股泉水,还清汪汪的。
      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震得改道从别处流走了……
    1.通读全文,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试分析本文的情节是怎样逐层推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想想,喝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文章第二段文字,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请从文中摘录一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最精彩的描写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道:“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震得改道从别处流走了……”根据理解,你认为龙潭沟的人还应该明白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自命题作文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习惯”一词解释为:“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生活方式或社会风尚。”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民间谚语:“不良习惯会使人行为懒散,意志消沉,甚至会使人丧失羞耻心,损人害己。”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不良的习惯则贻害终生……
      请以“习惯”为内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半命题作文
      题目:________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题目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