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江苏省徐州市某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   ) 诱(   ) 立(   ) 训(   ) 伶(   )
    溅(   ) 逗(   ) 糟(   ) 丘(   ) 间(   )
  • 改正下列词语的错别字。
    瘦骨粼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绚 小心冀冀 昂然挺立
    擎天憾地 肃然启敬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______改______
  • 某班同学要给“希望工程”捐259元钱,请你按汇款单的要求,把钱数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整。
◎ 人教版江苏省徐州市某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假如一位自尊心很强的同学做错了事,建议他去道歉。下列几种说法中,最容易让他接受的一种是

     [     ]

    A、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向人家说清楚。
    B、这件事你错了,你应该去向人家赔礼道歉。
    C、这件事你也有责任,如果不去道歉,你考虑到后果了吗?
    D、这件事咱们也有不对,你还不赶快去赔礼道歉。

  •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漫湿”指心灵得到理想的滋润,不再枯干。)
    B、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前途茫茫”指人生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难,举步维艰。)
    C、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光彩”的意思是活得体面,取得一定的地位,受人尊敬。)
    D、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辉煌”指盛开的紫藤萝花气势非凡,一片灿烂。)
  • 仿照下面的句子,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再造一个句子。
    例句:如果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江苏省徐州市某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诗歌赏析。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1.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节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
      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方框中,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末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有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   )着一串,一朵(   )着一朵,彼此(   )着(   )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1.在文中括号内选词填空,依次为(   )(   )(   )(   )
    A.挤 B.接 C.挨 D.推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箩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是_________。其中“挑逗”一词和前文的哪一个词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红已谢”的“春红”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时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从写作的角度看,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找出三个能表现“热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段通过对紫藤箩花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文答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拟作群鹤舞空(   )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   )
    怡然称快(   )
    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
    数十,驱之别院(   )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_______。“树”是指:_______。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_________。
    (3)“庞然大物实为:_______。
    7.找出文中写作者心情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