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立(zhù) 然(mò) 苦心孤(yì)
    B.痛(zhì) 吸(shǔn) 然失色(àn)
    C.裂(jūn) 角(léng) 提纲领(qiè)
    D.倜(tǎng) 形(jī) 随声附(hè)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闲暇 挺而走险 一如即往
    B.深遂 承前启后 略胜一愁
    C.奔弛 物竞天择 相形见拙
    D.制裁 顾名思义 一视同仁
  •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
    A.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B.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起来。
    C.益阳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狂)
    C.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运用排比、比喻,说明云的姿态万千)
    D.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运用比喻,强调“她”长得很漂亮)
◎ 2010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B.通过观看赈灾义演晚会,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C.李老师工作很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D.不酒后驾车,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______________。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①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②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③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④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A.①③②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②③④
  • 按要求填空。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2)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_________。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绿色,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初中阶段,我们学过许多歌咏绿色的诗歌,请任意写出两个分别含“绿”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郑屠当不过,讨饶。_______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上文中横线上应填的人物是__________,他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这段文字出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
◎ 2010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非法小广告是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大公害。据记者调查了解,经有关部门的整治,中心城区的电线杆、墙壁上的“牛皮癣”有所减少,但各大医院、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厕所墙壁上充斥着开假发票、高价回收药品,兜售迷魂药、假证、假币等非法小广告。
    (1)请给以上材料加一个简短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就中学生对城市“牛皮癣”关注程度的问题对某班同学所作的问卷调查。请你仔细观察这份表格,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态度
    非常关注
    一般关注
    不太关注
    毫不关注
    人数
    4
    11
    23
    12
    比例
    8%
    22%
    46%
    24%
    (注:调查人数为50人。)
    我的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遇到了一位正张贴非法小广告的中年女性,你打算怎样说服她放弃制造城市“牛皮癣”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十年春,齐伐我  师:_____________
    (2)肉食者              鄙: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帛,弗敢也 加:_____________
    (4)既,公问其故   克: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域民不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陈涉世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1.写出选段阐述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我们从古以来就不乏“中国的脊梁”,请你写出一个具体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段重点是从正面论述,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一类的人们”指从古以来的中国脊梁。
    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一句中的“所谓”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正史”的蔑视和否定。
    D.选段中作者开头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接下来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广泛举例,证明此观点。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鲁迅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问题确实还是存在疑问的。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国宝——大熊猫
      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习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了。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②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④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⑤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⑥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现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⑦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
    2.理清全文的思路,根据③~④段的内容,把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大熊猫名称的由来→_________→_________大熊猫的性情与繁殖→大熊猫珍贵的原因
    3.文中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去掉后,对原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A.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B.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
    C.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D.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
    5.结合全文内容,请写出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冬天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下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在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中总是温暖的。(选自《朱自清名作欣赏》林非主编中国和平出版社)
    1.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粗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意?
    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由三幅画面构成,请你写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并就其中某一幅画面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触?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选好一个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题目自拟;③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④标点正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请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