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全国通用河北省承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面选文中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所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   )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代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shù(   )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摘自胡适《我的母亲》)
    束(   ) shù(   )  错别字改正:__________
  •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在“亚运会”的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 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百草园”“吩咐”“质朴”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B.“万物复苏”“孤独之旅”“雄伟壮丽”都是主谓短语。
    C.“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一个单句。
    D.“正直的中国人不但重视维护个人尊严,更是毫不犹豫地去维护国家的尊严。”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 2011年全国通用河北省承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⑴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⑵苍颜白发,_____________,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⑶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________________。(老舍《济南的冬天》)
    ⑷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为形象的诗句,那便是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论语)十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
  • ⑴《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藤野先生》
    B.《琐记》
    C.《社戏》
    D.《五猖会》
    ⑵在“全民读书月”中,校文学社举行了“名著书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概括、精练的书评,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例如:
    《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芒,激励过无数中国人积极进取的文学作品。
    请你也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下列名著(任选其一)写上精彩的书评。(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
    ①《骆驼祥子》 ②《格列佛游记》 ③《水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陈玉蓉,55岁,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患有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可能导致死亡。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当晚她就开始了减肥之旅。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夹块肉送到嘴边又放下。每天坚持暴走10公里,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的。”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假如你是《新闻晚报》的小记者,报社派你去采访陈玉蓉,你想问哪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有关陈玉蓉的帖子出现在【母爱论坛】后,引起了网友对母爱的热议。下面是两位网友的跟帖评论,请你以“网友寸草心”的身份也跟帖,写一句评论的话。
    网友三春晖:我觉得母爱是伟大的,但更多的是平凡的。
    网友康乃馨:母爱很平凡,她是我晚归时那盏等候的灯。
    网友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全国通用河北省承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是(   )
    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B.“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C.“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便有妇人惊欠伸 觉____________
    ⑵今客此     鼓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粗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敢者/起坐而喧
    B.以妙绝/愚以宫中之事
    C.弹絮为业/丛草为林
    D.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气候变化的利与弊
      ①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②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③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④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⑤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⑥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⑦德国刑侦专家也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月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到37℃时,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的概率比气温32℃时高出30%以上。
      ⑧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选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诸多危害,但选文也介绍了气温升高带来的好处,请你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渡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结合链接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连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请你为“六·五”世界环境日写一条倡导“低碳减排”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⑴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⑵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⑶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⑷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⑸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⑹“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⑺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⑻“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⑼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⑽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⑾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⑿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⒀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⒁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⒂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⒃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⒄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选自《时文选粹》)
    1.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反感→(   )→(   )→(   )
    2.第⑶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⑾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⑿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位同学读完本文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再仿写一段,整体上要求与前两段的风格一致。
    母亲是一张弓,我是弓上的箭,您宁肯将筋骨拉断,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
    母亲是一座桥,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不管风霜雪雨,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形象:文明自律的,粗俗放任的;勇于进取的,畏缩不前的;朝气蓬勃的,萎靡不振的……
      请以“形象”为话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现实生活,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