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某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古诗文名句填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3.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仍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既赞佩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作答。
    4.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比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思想境界更高远的两个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两句有关人生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蜀相》)
  • 请将下面的语句工整规范地书写在横线上。
    虎去雄风镇五岳 兔生瑞气秀三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出下面各项中书写、注音全对的一项
    [     ]
    A、寒(jìn) 丽(qǐ) (xǐ) 惟妙惟(xiào)
    B、猎(shòu) 偻(yǔ) (wā) 失措(huáng)
    C、隐(nì) 贯(jí) 热(zhì) 千里(xiè)
    D、强(jué) (miǎn) 骨(hái) 首低眉(hàn)
  • 下面句中标点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B、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C、这位老“巴尔干”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维和部队开始“维和”,但科索沃的危机并没有消除。
    D、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 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某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准确无误的一项
    [     ]
    A.我国政府从容面对各种疫情的能力,令世界刮目相看
    B.3G手机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通讯领域掀起波澜。
    C.眼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找份稳定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D.面对伟大祖国60年的辉煌成就,30年的改革巨变,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之长吁短叹
  • 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①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②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③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①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语文实践活动。
      我们同学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数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同学们开了一场毕业晚会。
      活动一: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活动二:在毕业晚会上,张小明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你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在毕业晚会上,节目丰富多彩,同学们尽情歌唱!这不,被同学们预言未来的舞蹈家——范娜表演的舞蹈《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同学们看得如痴如醉,现在又轮到大家公认的班级形象大使——李小强演唱《长达后我就成了你》。如果你是节目主持人,请你就这个节目写一段节目串词。
    我的节目串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毕业晚会结束后,你到本校广播室为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点歌,借歌声捎去你的真心祝福,你会说什么呢?
    (1)你会对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对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上阙和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某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问题。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1.以上是“草船借箭”的故事,请问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除了这个故事,你还知道有关孔明的其他故事吗?请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战中一个情节,请你写出赤壁之战中的一个成语和一个俗语或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著,谈谈“草船借箭”中的“借”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这篇哲理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那么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去玩,我的脸弄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湖满了污泥。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认为我遇到危险了吗?我在游泳……”
      话没说完,它就沉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这只猫最后为什么被淹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这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叩______________
    (3)色愈恭,礼愈   至______________
    (4)邻舍有烛而不   逮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每假借于藏书
    B.送杜少府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D.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幸福铃声
    徐薇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第②段详细写了“我”家境贫寒,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文章第③段的加横线处外,⑦⑩三段还多次写见到了家乡的白桦林,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章⑦⑩段加线的语句,可以看出父亲的心理。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父亲并不接电话,而是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请你运用语言描写,试描述一下父亲当时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文章将电话铃声说成是“幸福铃声”?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一题作文。
      (1)只要仔细观察,细心体会,你会发现,令人心动的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呢?
      请以“变化,让我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2)读下列几则材料,可任选一则,可产生多种感受,根据个人理解,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材料一: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很多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结果,人们都争着去买这匹马,马价一下子提高了十倍。
      材料二:生活中,常常有许多化学现象,如铁器会生锈,甚至用不锈钢做的工具,不注意保护也传统生锈。普通的铁器,一旦有了锈斑而不及时擦去,锈斑就会蔓延开来,致使整个铁器成废物。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锈吃铁”。
      材料三:并非不知道,最暗的星,也比我更辉煌。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