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某中学初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语文是那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奔téng(  )的长江;语文是名城故都里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荒郊野外随风piāo(  )散的蒲公英;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静mì(  )的荷塘;语文是暴风雨中的高傲海燕,语文是沉舟侧pàn(  )的万点白帆……
  •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我们走过生命的原野时,要像狮子一样,(1)__________,一步留下一个脚印;我们飞过生命的蓝天时,要像雄鹰一样,(2)__________,绝不屈服于电闪雷鸣;我们渡过生命的河流时,要像六牙香象,(3)__________,截河而流,主宰自己生命的河流与方向;我们行经生命的丛林小径要像灰鹿之王,(4)__________,雄壮而悲悯,使跟随我们的鹿群都能平安温饱。
    A.步步雄健
    B.中流砥柱
    C.威严柔和
    D.勇猛搏击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4月30日的夜晚,上海浦江世博园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参展方,为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们,我们可以借助《论语》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标点符号在日常语言运用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的句子,不同的语句停顿可以表达出截然不同的含义,请根据下面的语境,给句子标出适当的标点,使对话完整。
    小华:“考试准备得如何了?”小明:⑴“我 看 完 了 
    小华:“这么强,全看完了?”小明:“不,我是说:⑵我 看 完 了
◎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某中学初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经典阅读。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三年的初中语文学习,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对动物的热爱:沈石溪抒发了对《斑羚飞渡》这一生命接力方式的由衷赞叹;安徒生表达了他对《______》最终变成白天鹅的真诚嘉许;______的《昆虫记》让我们聆听到大自然的吟唱;高尔基的《海燕》使我们看到了海燕______的形象。
  • (1)温州方言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地方语言,如日常表达中常用“兮”和“爽”,习惯把“很多”说成“______”,用“吃爽”表达______。同时温州方言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如常把“先走”说成“走先”,把“咸菜”说成“菜咸”,请你再试举出一例此类方言用法:______。
    (2)桥文化也是温州作为南方水乡城市的一大特色,温州地名中很多都以桥命名,如将军桥,八字桥,______等。虽然有些桥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些地名依然被人们沿用至今。
    (3)温州童谣曾经伴随着我们成长,请根据下面这首温州童谣《十二令》,写出任意两个传统节日名称。______  ______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午;六月六,晒霉臭;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遥远的温州鼓词
      ①一日经过北京木樨园被称为“浙江村”的一条拥挤杂乱的胡同,一阵叮叮咚咚的温州鼓词声钻进耳朵,驻步聆听直至忘情。同行的北京朋友面面相觑,他们哪里能明白那时的我心潮汹涌思绪飞回儿时……
      ②小时候的我就很喜欢温州鼓词,也是在温州鼓词铿锵有力的渔鼓和词人优美的唱腔里熏陶着长大的。七十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没有现代风一样满街跑的流行音乐,唯一能给人带来快乐的除了露天电影就是这温州鼓词。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像喇叭花一样的黑色喇叭,每天清晨或每个午后,喇叭里总会响起乡里播送的清脆悦耳的鼓词声。大概只有那么几个牒,每天重复着播放《楼台会》、《碧玉簪》选段、《倪兰贞相思》,我们也百听不厌,所以对于其中的片断基本上也能背唱下来,还学得有模有样的。没有唱词人那几样的家生伙,那牛筋琴的声音,渔鼓的咚咚锵锵全是两瓣嘴唇一条口舌里出,很有意思。
      ③温州鼓词,唱腔优美动听,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人留连忘返。其中蕴含的文化精华,给人留下了黄沙淘尽始得金的喜悦。关于善恶到头的报应,关于三纲五常的道德关系行为规则,都在曲折离奇优美动听的鼓词里得到彻底的诠释。
      ④当然,这些对于当时还只有十来岁不谙人世的我没什么影响,只知道好人落难总会有人救,坏人结果总会死掉。而对我直接发生作用的是鼓词里应用频率很高的语句,它曾使我的作文水平一度飙升。比如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段词文且慢表,再唱某某在路上”或说“一口难表两家话,再唱某某……”、“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或概括性极强的词句,“把来龙去脉一一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对说真”等,这些句子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都会给老师带去意外的惊喜,所以老师看着我的作文总是忍不住眉开眼笑。还有每段词文总以诗句开篇,如“花有清香月有影,处处山歌乐兴兴。香莲碧水动风莲,莲风动水碧莲香”、“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给那时物质生活贫穷、精神生活贫乏的我带来丰富的精神财富。我时时像咀嚼橄榄似地咀嚼着它们,提起笔来啥也不想也会情不自禁地写出这些诗句来。有朋友夸我文学底蕴深厚,我不敢承认,但如果有,这实在也是得益于温州鼓词了。
      ⑤那时,在乡村,除了乡广播里播送的外,听鼓词的机会也是不多,因为温饱还成问题呢。要听词,得请词人,请词人,就得给钱。所以当生产队里某某人偷了生产队里的什么,便是罚词。那可是我们村里最大的喜事。被罚的人当然心里不爽,可是我们不顾,有词听就高兴。
      ⑥夕阳西下,猪羊回圈,鸡鸭归巢,晚饭后的乡亲们便自带凳子陆陆续续地来到了黑漆漆的大堂里,大堂的墙壁挂着两盏三个灯头的柴油灯,昏暗的灯光在风中摇摇晃晃。墙壁前放着一张大的八仙桌,八仙桌上倒放着一张小方桌、一张方凳和一只靠背竹椅子,这就是唱词先生摆放器具的地方及座位。早到的妇女们在台下边聊天,边缝鞋底或织毛衣,男人们则天南地北地谈着天,把水烟抽得吧嗒响,小孩子们则在人群中疯了似地乱窜。
      ⑦唱词先生终于上台了,台下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仿佛谁都闭息,目不转睛地看着词人的一举一动,先生在竹椅上坐下,给倒扣着的小桌子脚绑上细绳,放上牛筋琴,再在小凳子脚上绑上细绳放上扁圆的渔鼓。稍后,台下又骚动起来,原来是一些迟到的人赶来了,没地方坐了,正在叫谁挪挪。
      ⑧咚咚咚……一通鼓,人们一下子全静了下来,连刚来的人也是尽量放轻落椅的声音。台下的眼球全集中到台上了,包括乱窜的小孩。此后听众的喜怒哀乐全凭唱词先生一人操纵,台上喜,台下笑,台上悲,台下泣,时喜时忧,时哭时笑,在别人的故事里笑着自己的笑,流着自己的泪。到了十点钟左右,词唱到高潮,此时的小孩已趴在凳子或靠在大人的怀里沉沉睡去,也是大人们听得最专注、最尽兴的时候,男人们手里夹着一支烟,伸长脖子,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台上,生怕漏过只字半语,手指被燃尽的烟烫了一下,才回过神来,猛地扔掉烟头,一脚踩灭,又继续全神贯注。女人们一手拿着鞋底,另一只手扬起的手却停在半空,好容易回过神来缝一针,却刺中了手指,赶紧放到嘴里吻一下,眼睛又移到台上去了。
      ⑨听得多了,村子里的人大多会唱一段或几段鼓词。高兴的时候唱“快板”,急管繁弦似的道出快乐和大家分享;痛苦的时候唱“慢板”,哀哀怨怨,凄凄惨惨戚戚,用肝肠寸断的唱腔熨平心里不快的皱纹;从田里归来时,也一路“高歌”回来。我想:那劳动时的劳累和困乏,便在咿咿呀呀里涤荡净了吧。
      ⑩现在,生活改善了,娱乐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可那些在铿锵有力的渔鼓声里和牛筋琴的清音中相伴着走过来的人们,谁能忘得了温州鼓词?你听,那古老的小巷里,那人头攒动的老人亭里,那乡村里的粗壁陋墙间,鼓词声正破空而来……
    [注释]家生伙⑴:温州方言,文中指表演鼓词的乐器。(选自2010年2月《温州日报》,编者有改动)
    1、文章的题目《遥远的温州鼓词》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划线句“我时时像咀嚼橄榄似地咀嚼着它们,提起笔来啥也不想也会情不自禁地写出这些诗句来。”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中“这也是大人们听得最专注、最尽兴的时候”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段写到:“现在,生活改善了,娱乐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可那些在铿锵有力的渔鼓声里和牛筋琴的清音中相伴着走过来的人们,谁能忘得了温州鼓词?”请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带着伤痕飞翔
    (朱毅帆)
      ⑴它出壳了。一身灰色的毛,还带着水,它顶破了蛋壳,从里面钻了出来。它抖抖毛,似乎想站起来,但是没有成功。
      ⑵它的父亲忧心忡忡地望着它,因为它的翅膀和脚根本不能维持平衡,这个样子,它也许就不能飞翔,也许……是注定无法活下去的。
      ⑶因为它们是鹰,高飞于天空的鹰,没有飞翔的能力就意味着死亡的命运。
      ⑷它整天守在窝中,抬头望着天空。似乎有什么东西从天空中一掠而过。那是它的同类。是它的兄弟姐妹。但是它不能飞,也就没有了捕获猎物的能力,也就没有了生存的保障。就这样一直靠父母捕获来的食物为生?它不愿意,它努力地站起来。艰难地展开双翼,走到窝边。天是蓝色的。它一振翅,跳出了窝。
      ⑸没有用,它就如一块石头一样坠落下去,掉在下面十米外的树丛中,溅起了几片树叶和羽毛。
      ⑹父母把它带回了窝。它的身上有好几处都被树枝挂破,也许这些伤永远也好不了。它用喙梳理着羽毛,忍住了疼痛。它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自己在空中的那一瞬间,虽然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它感到自己有了一种强烈的飞上天空的渴望。它再次抬头望着天空。
      ⑺它向往飞翔,向往着靠自己的能力骄傲地活下去。它不断尝试着,一次次从窝边跳下去,体会着飞翔的感觉,一次次摔在树丛中被父母带回来。
      ⑻这是第几道伤痕了?它自己也不记得了。这天和以前一样,它又一次掉在了树丛中。但父亲对它说:你身上的每一道伤痕,都是一枚勋章,它见证了鹰的勇敢和坚强,见证了鹰的拼搏与努力。
      ⑼伤痕不仅留在它的肉体上,也留在它的精神上。除了身上的伤口,还有同伴的嘲笑声和蔑视的目光。它把伤口上的羽毛梳理好,不让树枝把它们弄乱。因为它要带着这些伤痕——这些勋章,学会在天空里飞翔。
      ⑽有一天,它发现自己能滑翔了。它顺着风,从高高的窝里跃下,在天空中扑打了几下翅膀,在天空中画出了一条弧线,然后缓缓地降落在了地面上,它第一次不是重重地摔在树丛间。它的泪水第一次流淌了下来。它又想起自己身上那些累累伤痕,那些见证了它所有梦想和一次次努力中失败的伤痕,此刻都化为了它飞翔的希望。它更理解了父亲所说的“勋章”的含义。它把这一天永远地珍藏在心里,连同那些肉体和精神上的伤痕。
      ⑾从此,它每天都要跃出窝去,逆风展开那双带着无数伤痕的翅膀。终于有一天,它发现自己能飞翔了。它能熟练地煽动翅膀,能控制自己飞行的姿势和速度,虽然它知道自己的飞翔还有一些缺陷,双翼和双脚还不能很好地配合,但是它的确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飞起来。那一次一次的努力换来的伤痕,成了它振翅蓝天的动力,真正成了父亲所说的勋章。
      ⑿它把每一次练习当做自己飞翔的新开始,把每次成功的降落看成是自己飞翔的一次小结。它带着伤痕越飞越好,越飞越高。
      ⒀它成了一只虽不完美但却勇敢的真正的雄鹰……(转摘《微型小说选刊》2010·8)
    1、本文记叙了小鹰学习飞翔的艰难历程。请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小鹰学习飞翔的其余两个阶段。(每处用8个字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扑打翅膀,画出弧线→____________
    2、文本第⑷、⑹段中反复刻画小鹰“抬头望着天空”这一神情,请结合上下文细读,说说你能从中读出它怎样的心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⑽段中写道:“它更理解了父亲所说的‘勋章’的含义”,你怎样理解这个“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谈谈你从这只小鹰“带着伤痕飞翔”的历练中获得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浙江省某中学初三下学期语文模拟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诗词鉴赏。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1、第二句中“一杯”反复运用,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两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粗词。
    (1)天大雨______________
    (2)扶苏以谏故__________
    (3)楚人之______________
    (4)为天下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的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为众人    皆夜惊恐
    B、扶苏数谏故   中有足乐者
    C、陈胜、吴广谋曰 当立者公子扶苏
    D、吴广以为    土地平旷,屋舍俨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车骑。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白——告诉。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以为忿(   )
    ⑵家人以惊骇(   )
    是变怪(   )
    如之(   )
    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  )
    A、何陋之有
    B、录毕,走送之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足迹见证了我们曾经的记忆;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景色让我们一度心驰神往;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让我们的喜怒哀乐得以尽情释放;有这样一个地方,它让我们不论风雨阴晴都坚持守望。请以《有这样一个地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写出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